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某1 000 MW燃煤机组开展污泥掺烧性能试验研究,分析机组负荷、污泥含水率、掺烧比例等对机组能耗的影响。为核算入炉燃煤的消耗率,定义了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机组的燃煤耗率。结果表明:机组掺烧污泥使得混合燃料品质下降,导致锅炉效率降低且厂用电率上升,从而造成机组供电燃料耗率增加,其中,排烟热损失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是造成锅炉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风机系统和脱硫系统电耗上升则是造成厂用电率上升的主导因素;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增加和污泥掺烧比例的增加,机组供电燃煤耗率变化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当机组掺烧污泥含水率为40%、掺烧比例为4%时机组供电燃煤耗率降低0.921 g/(kW·h),当机组掺烧污泥含水率≥60%时机组供电燃煤耗率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传统燃煤链条炉排锅炉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而将高效煤粉室燃技术应用于链条炉替换改造是目前较经济合理的选择。针对以往改造存在未将锅炉装备技术改造与炉膛结构和燃烧方式改造有机结合等问题,通过对天津某供热企业4台58 MW燃煤链条炉排锅炉进行煤粉室燃替换改造,采用先进的低氮风冷燃烧结合空气分级技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某600 MW燃煤机组脱硫系统现役的双塔双p H值串塔湿法脱硫工艺为例,通过与旋汇耦合单塔工艺、双p H值单塔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吸收系统、风烟系统、公用系统耗电量的差别,并从液气比角度分析浆液循环泵对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厂用电量的影响,综合考虑燃煤电厂的发展定位确定脱硫工艺改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某电厂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机组发电项目于2018年9月8日完成72 h满负荷试运,项目主体是循环流化床气化耦合系统及附属设备,为评价该耦合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额定负荷下的产气率、气化效率、热效率及对燃煤机组煤耗影响等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额定负荷下,生物质气化耦合系统以50%稻壳+50%秸秆作为原料时,燃料量为8. 61 t/h,产气率为2. 09 m~3/kg,气化效率为70. 53%,热效率为87. 65%;以100%稻壳作为原料时,燃料量为8. 57 t/h,产气率为2. 15 m~3/kg,气化效率为70. 04%,热效率为88. 12%;气化耦合系统在75%~110%负荷范围内可稳定运行;气化耦合系统额定负荷、燃煤机组维持600 MW负荷的情况下,投运气化耦合系统后,减少标煤量3 291 kg/h;气化耦合系统额定负荷、燃煤机组维持500 MW负荷的情况下,投运气化耦合系统后,减少标煤量3 122 kg/h。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河油田某燃煤供热站的清洁生产审核,提出燃煤锅炉量化管理方法,详细地列出了量化计算步骤,最后给出了各分热量数值、绘制了热量平衡图及归纳出结果分析意见。在探寻节能减排症结、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方面,该量化管理方法对一切以化石矿物为能源的热源管理具有普遍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个万t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日前在重庆合川电厂正式投运。该装置每年可处理燃煤产生的烟气5000万m3.从中捕集1万t高纯度二氧化碳。这套装置与国外同等规模装置相比,单位投资成本可降低40%一50%,碳捕集率最高可达99%.捕集到的液体二氧化碳成本是每t394元.5a多可收回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厂用电系统结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微网结构,通过对系统运行方式的解剖和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此系统的控制策略,并用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证明微电网在厂用电厂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厂用电率,提升了机组经济性,而且降低了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节能与环保》2010,(2):61-61
我国首个万吨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日前在重庆合川电厂正式投运。该装置每年可处理燃煤产生的烟气5000万立方米,从中捕集1万吨高纯度二氧化碳。这套装置与国外同等规模装置相比,单位投资成本可降低40%~50%,碳捕集率最高可达99%,捕集到的液体二氧化碳成本是每吨394元,在重庆平均可卖到每吨620元,年创毛利226万元,五六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9.
《节能》2017,(1):8-11
探讨解决燃煤工业锅炉房存在的问题,论述高效低碳减排燃煤锅炉新技术,呼吁有关技术服务单位和人员,协助提高燃煤工业锅炉房的功效,把燃煤工业锅炉房建设成高效低碳减排燃煤、燃型煤、燃生物质的锅炉房。  相似文献   

10.
《动力工程学报》2016,(6):486-492
针对燃煤电厂提出一种原煤低温预干燥技术,并讨论了采用该干燥技术后燃煤电厂在设备和辅机电耗方面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原煤中水分对原煤低位发热量及机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典型的原煤低位发热量和供电效率为例,计算分析了不同低位发热量的原煤采用不用程度的低温预干燥后自身低位发热量的变化,以及对不同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如采用电厂废热干燥原煤且不考虑辅机电耗,煤中水分相对于干燥前每降低1%,可使低位发热量上升1.2%~1.5%,供电煤耗率下降0.3~0.6g/(kW·h),节能效果显著;原煤低温预干燥系统简单、投资可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普适性电厂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1.
燃煤锅炉是我国最多的燃煤装备,一直是工业燃煤设备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介绍、分析国内燃煤锅炉的专利情况,阐述锅炉领域技术革新热点及政策影响,以期能对国内的锅炉行业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2.
《节能》2019,(5):83-84
在节能降耗生产要求不断深化过程中,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目前,燃煤锅炉的环保及能耗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标准要求,所以就要实现燃煤锅炉的改造,使用燃气锅炉代替燃煤锅炉。以此,对燃煤锅炉的改造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燃煤粉工业锅炉的发展前景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祯荣  罗晓明  时贵玉  王迪 《节能技术》2010,28(1):65-69,71
燃煤粉工业锅炉在高效率、环保、运行成本、小容量适应性、煤种适应性等方面,与其它燃煤工业锅炉的洁净煤粉技术相比较,都具有较大的绝对优势;燃煤粉工业锅炉在我国已有大量成功运行业绩,其最新研究成果也在推广应用。研究得出,燃煤粉工业锅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运用CFD技术进行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燃煤粉工业锅炉在进行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也不断的进行了优化处理,应用过程的节能效果、应用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燃煤粉工业锅炉的节能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于燃煤粉工业锅炉运行原理的分析研究,也离不开对于燃煤粉工业锅炉数学模型的建立。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主要结合了燃煤粉工业锅炉的基本特点,并在进行燃煤粉工业锅炉工艺的优化设计研究过程汇总,充分的结合了燃煤粉工业锅炉应用特征,进而综合性的介绍了建立优化燃煤粉工业锅炉应用模型的方式方法,为燃煤粉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沈阳国新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2×116 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烟气配套的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通过对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炉内喷钙脱硫、SNCR脱硝+炉后DSC-M同时脱硫脱硝除尘干式超净+技术"可实现超高的脱硫脱硝除尘效率,可低成本地实现燃煤烟气SO_2、NO_x及烟尘的达标排放,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厂用电率是衡量火力发电机组经济性能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随着电力市场和煤炭市场的不断变化,各发电企业不断挖掘潜力并强化管理,寻求最优的厂用电率指标。对在役燃煤电厂各辅机及系统耗电情况进行现状分析,讨论了可能存在的节电空间和节能方向,提出了降低厂用电率的运行调整优化措施,通过强化设备经济运行的检修维护工作重点,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实施有效的技术改造方案,以谋求企业最大的发供电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燃煤电厂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新业务领域,以某燃煤电厂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评价工作的内涵和工作思路,论证了燃煤电厂项目的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着重认识,展示了地下水现状评价及模拟预测评价等技术方法,并总结了燃煤电厂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论的编写要点。可为燃煤电厂及其它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技术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技术的原理,进行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的实际应用,研究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说明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发电是生物质高效和经济的应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燃煤固硫剂及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燃煤固硫技术是控制SO2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国内燃煤固硫剂及添加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燃煤固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角管式燃煤锅炉以其优良的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性能,在我国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许多中心城区已不允许燃烧煤炭.由于环保改造的需要,北京淘汰了数以千计的燃煤锅炉,采购了大量燃用天然气的锅炉,被淘汰的燃煤锅炉中不乏角管式燃煤锅炉.以70 MW角管式燃煤锅炉改为燃天然气锅炉为例,介绍了角管式燃煤锅炉的环保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