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胸腺,淋巴体质”,多见于胸腺肥大、嗜铬系统发育不全的小儿。每因小手术或注射药物而突然死亡。本例为一男性成年患者,因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静滴药液时,突然猝死。此属罕见。现报告如下:病历报告邓某,男性,36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10天,于1987年8月14日入院。 相似文献
3.
<正>患儿,女,2岁5个月。因发热12 h于22:20到本院急诊科就诊。家长诉患儿流涕2 d,发热6 h,轻微咳嗽,无呕吐、腹泻,亦无抽搐。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接触史和变应史。体格检查:T 39.6℃,体质量14 kg。神清,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有力,未闻及心脏杂音。血WBC 16.3×10~9/L。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拟收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胸腺、淋巴体质的病例曾有报道,此症患儿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炎。同时在发生肺炎前或受到细小刺激后易发生淬死.兹将我院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例胸腺淋巴体质的幼儿接种乙脑疫苗过敏而死的病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人畜间流行。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2002年4月一名胸腺淋巴体质的幼儿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疫苗)后过敏而死,此接种反应国内报道较少,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患儿的死亡原因是否为注射疫苗。方法对患儿开展个案调查,收集患儿出生病历、住院病历、预防接种以及尸检等资料。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综合分析,提出诊断意见。结果患儿于当天15:30接种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5:55出现口唇发紫,鼻腔流白沫;16:45到达市中医院急诊,经抢救45 min无效后宣告死亡。尸检结果符合胸腺淋巴体质,排除过敏反应。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为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患儿偶合胸腺淋巴体质,以及心、肺功能衰竭,属于接种疫苗偶合反应。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30岁,农民。与其叔公吵架后突然倒地猝死,无外力打击伤害。病理检查:尸检发现胸腺肥大,大小为9 cm×4.5 cm×3 cm,体质量51 g,切面:实性,暗红色,可见增生的纤维组织穿插,呈分叶状。显微镜下见淋巴细胞致密丰富,胸腺小体大而清晰。 相似文献
8.
9.
卢致谋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29(1):1
<正> 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Death Syndrome)也常称摇篮死亡(CofDean;Crib Death),其病因很多,近年比较重视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因猝死常涉及临床、病理、法医。现将我院1例胸腺淋巴体质猝死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婴,男,8个月,江西南康籍。缘因发热、咳嗽、气促3天 相似文献
10.
胸腺淋巴体质是指幼儿或年轻人(少量亦可中年)中由于某种轻微刺激(如胸部轻击、争论、突然惊吓、麻醉或注射)后突然发生死亡,尸体解剖时没有足以解释死因的致死性病变,也没有中毒、机械性窒息或机械性损伤等改变,仅发现胸腺肥大、全身淋巴组织增生、肾上腺萎缩等改变。我科近3年来尸体解剖共诊断幼儿胸腺淋巴体质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患儿,37d。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h后出现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死亡的病因构成和救治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全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以上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病因、抢救地点、抢救时间、抢救措施等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平均死亡年龄为68.4岁,以70—80岁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占70%;院内猝死占7.8%;诊断不清者占15.7%。与家属提出不复苏指令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增大、救治时间延长.猝死是家属不放弃抢救的重要因素。结论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占急诊死亡病例的绝大部分;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院内猝死的发生;应重视急诊疑难病。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评价丹东市2006年使用“国家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质量。方法用差值评价法、比值评价法分析2006年度各县(市、区)上报的常规免疫监测数据。结果丹东市2006年县、乡两级均能及时完成1年6次的监测报告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0%以上;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有一定偏差,6个县(市、区)5种疫苗判定为“可信”的有14个;通过R值评价发现,BCG与OPV的应种数相差稍多,报告的麻疹疫苗应种数及卡介苗应种数偏少。结论丹东市2006年度常规免疫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仍需加强培训,建议使用儿童计划免疫智能卡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猝死的诱因以减少哮喘猝死发生.方法回顾性地复习并分析10例哮喘猝死患者的临床相关病史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女1男,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0.7岁.哮喘病史1-40年不等,平均约18.7年.发病季节和时间:1-2月发病3例,5-8月7例;有3例在夜间8-10p m时突发呼吸困难加重,7例在早晨至中午时突发;可能诱因:5例与进食(如鱼类、肉食等)有关,3例可能与感染加重有关,1例在登山活动中,1例在注射斯奇康后.10例患者中3例有哮喘家族史.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曾到呼吸专科进行过诊治,但依从性均差,其余5例从未到呼吸专科诊治.10例患者均未接受规范化治疗.5例在心肺复苏后急查血常规, WBC12.4—18.16x109/L者3例,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2例.10例哮喘猝死患者均经心肺复苏,5例当即死亡,4例死于脑死亡及其它并发症,1例存留智力障碍.讨论:诱发和增加哮喘猝死的因素多种,如中青年女性、冬季与夏季、食物过敏、感染加重,家族史等,缺乏及时就医;加强对哮喘患者的防治教育和规范性治疗,及加强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水平,减少治哮喘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并探讨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方法。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访谈,自编《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调查问卷》;于2017年5至9月,采用纸质和电子问卷结合的方式,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2份。采用SPSS 20.0对职业精神、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的调查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单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行交叉表卡方检验,计算均数与标准差。结果医师职业精神3个维度中,职业认知得分最低[(3.62±0.50)分],职业意志得分最高[(4.35±0.58)分],职业情感得分居中[(4.05±0.48)分]。不同家庭背景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制医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低;应从客观审视环境、强化人文熏陶、培育服务意识等方面,培养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后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和内体-溶酶体系统表达的变化,阐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中微管和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n=7,给予生理盐水)和实验组(n=33,给予匹鲁卡品),实验组中达到SE标准的SE小鼠根据SE后时间分为SE1d、SE2d、SE3d和SE7d组(n=5)。Nissl和Fluoro-Jade B (F-JB)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内体蛋白Rab5和溶酶体结构蛋白LAMP1表达强度及β-tubulin、Rab5和LAMP1阳性面积百分比;双重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β-tubulin与Rab5和LAMP1表达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1d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数减少(P<0.01),F-JB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SE2d、SE3d和SE7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issl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SE2d、SE3d和SE7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F-JB阳性神经元数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SE2d、SE3d和SE7d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树突中β-tubulin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其变化趋势与神经元损伤相似。与对照组比较,SE1d、SE 2d、SE 3d和SE 7d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Rab5和LAMP1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Rab5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LAMP1阳性面积百分比在SE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增多,之后逐渐减少(P<0.05或P<0.01)。双重荧光染色检测,SE后1 d是早期内体减少和溶酶体一过性增多的关键点,并与神经元微管损伤的出现时间极为一致。结论:SE引起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同时神经元微管骨架受损,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定位和功能也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海南省AEFI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指导AEFI调查处置工作.方法 通过全省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1年AEFI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全省18个市县共报告AEFI病例1019例,报告发生率2.60/万剂,市县报告覆盖率100%,AEFI病例48小时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调查率分别为94.50%和98.82%.AEFI分类一般反应占70.17%,异常反应占25.71%,其他反应占4.12%.异常反应主要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和荨麻疹为主,占85.87%.AEFI病例中接种后≤1天发生者占80.18%.结论 海南省AEFI监测系统维持较高敏感性,病例报告、调查和处置等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有待进一步加强接种技能培训,接种前告知和接种后留观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对牙周炎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病例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比较对照组与牙周炎组、牙周炎组正畸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炎症细胞因子超敏热休克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及牙周状态相关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PBI)、牙齿松动度(TM)、菌斑指数(PI)、临床附着水平(CAL)差异。结果:治疗后6、18个月观察组龈沟液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hs-CRP、IL-1β、IL-5、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8个月观察组牙周状态各项指标PD、PBI、TM、PI和CA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载正畸治疗能有效促进牙周炎的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改善,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心率变异性的混沌特征与脑卒中患者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混沌特征参数-分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变化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死亡和猝死的价值及贝它乐克对FD的影响.方法检测25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和206例健康对照的FD,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死亡和猝死与其FD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贝它乐克对62例脑梗死患者FD的影响.结果 FD≤1.05为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猝死的最佳临界点;FD≤1.05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猝死的敏感性为71.42%,特异性为90.25%,准确性为89.20%,阳性预报值为30.30%,阳性似然比为7.33.贝它乐克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FD值.结论 FD能有效预测脑卒中患者猝死的发生,FD≤1.05的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检测FD有助于发现处于猝死高危状态的脑卒中患者,对这些患者给予贝它乐克可获得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