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莨菪类药治疗癫痫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临床诊断、脑电图证实的200例癫痫病人,进行了莨菪类药组与对照组的治疗观察,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分为莨菪药治疗组与常规抗癫痫药对照组,每组100人。莨菪类药治疗组:男58例,女42例。大发作66例,局限性发作16例,头痛型发作11例,腹痛性发作3例,精神运动性发作2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5岁以下5例,6~10岁35例,11~20岁46例,21~30岁14  相似文献   

2.
莨菪类药为主加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肝炎647例,与采用综合疗法者360例进行对照,发现观察组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的存活率分别为52.3%、56.6%和37.1%,而对照组则相应为32.5%,35.7%和10.9%,均 P<0.01;其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1%,对照组为25.3%,P<0.05.提示以莨菪类药为主治疗重症肝炎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能降低病死率,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第二版)是由杨国栋教授主编的专业性著作。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微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及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全面总结了近四十年来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本专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大32开,738页,精装,文字图表清晰,重新增写了莨菪戒毒章节。本书定价48元,加邮寄费63元。欲订购者,请及时办理订购手续。单位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西北街42号,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联系人:陈琦君;邮编:315010;电话:0574—7365028;如银行汇钱,请注明购书款;开户银行:工行鼓楼支行;账号…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应用传统理论治疗,疗效往往不满意,尤为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病和并存病多,殊难治疗。1979年我科根据中国微循环与茛菪类药研究学会提出的调整微循环(调微) 理论(1978),将茛菪等类药物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应用调微药物治疗糖尿病,国内已有报导,但应用于老年性糖尿病尚未见报告。兹将我们治疗初老和老年期患者30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6年用东茛菪碱等抢救急重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后,于1979年起在微循环仪检测下,应用654-2等药治疗重型肝炎,并设对照组,其结果莨菪类药治疗重肝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合并症、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及胆固醇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二、治疗方法(一)治疗组:1.654-2:成人40~60  相似文献   

6.
莨菪类药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以及最近合成的溴丁基东莨菪碱等。因为它们都具有抗胆碱作用,故以往称之为抗胆碱类药。但近来的研究证明,这类药物除能对抗乙酰胆碱外,尚有阻断儿茶酚胺等物质的作用,故在1979年6月“莨  相似文献   

7.
抗痫药长期应用可引起多种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包括淋巴瘤,后者虽然少见,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本文综述抗痫药致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及处理措施,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抗痫药引起再障少见,发病率尚不清楚,以美芬妥因引起多见.卡马西平引起的再障多见于治疗三又神经痛患者.扑痫酮、三甲双酮、乙琥胺、苯乙酰脲、甲琥胺及苯妥因钠亦有引起再障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莨菪类药治疗重症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宁波《医学文选》首次报告用莨菪类药抢救成功暴发型肝炎。继后,各地对这一疗法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观察。现将这方面的进展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源性血液病约占全部血液病的10%,其中以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发病率最高。一、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逆性骨髓抑制,一类为特异性反应。可逆性骨髓抑制是指因药物抑制骨髓内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铁螯合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不能合成,导致骨髓内幼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障碍。此类药物包括烷化剂和抗代谢药等。国内报道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银屑病,诱发了8例再障。马利兰用量为每  相似文献   

10.
问1:莨菪类药物有哪些?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莨菪类药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化学合成的称654-2)、樟柳碱,红古豆醇酯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316例各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分为5组:第1组,78例,仅用输血治疗:第2组,48例,用输血和强的松治疗;第3、4组,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用同种骨髓移植(第3组,76例)和切脾(第4组,74例);第5组,68例,用上述方法综合治疗。再障的类型分为:亚急性再障、再障、再障合并血管内溶血,慢性再障和部分再障(保存血小板生成)5类。疗效结果分为缓解、改善和死亡。至少一年不需经任何治疗血红蛋白保持在9~10克%,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周期性达到正常为缓解;如需周期性输血才能维持血红蛋白在8~10克%,白细胞和血小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临床应用莨菪类药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莨菪类药又称胆碱能阻滞剂或抗胆碱药,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即654,化学合成的称654—2)、东莨菪碱、樟柳碱等,是从洋金花、樟柳柽、热参、莨菪子等中草药中提取的。目前已能进行人工合成。这类药共同的药理特点是活跃微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1960年上海市静安区中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77年开始,以东莨菪硷为主治疗重症破伤风20例。病因为化脓性中耳炎8例,软组织外伤合并感染12例。潜伏期15~21天。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静滴东莨菪硷0.04~0.06毫克/公斤体重,严重抽搐不能控制者可用至0.08毫克/公斤体重。一般每次给药可维持3~4小时。为防止首次应用东莨菪硷出现短暂兴奋现象,多于用药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茛菪类药的临床应用已涉及到多系统近百种疾病。对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多种病理状态,如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已取得满意疗效。此类药物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有保护细胞膜,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提示此药可能有延寿作用。因此,作者进行了东莨菪碱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肺水肿     
0119 莨菪类药物应用于肺水肿的抢救中国茛菪类药研究会中华内科杂志19(6):465,1980 该文报道了1979年6月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在宁波市召廾《莨菪类药物在内科的临床应用》有关抢救各类肺水肿的资料。治疗对象共30例,年龄18个月~66岁,其中感染性肺水肿18例、高原性肺水肿7例,其余有心原性、淹溺性、中毒性和手术创伤性肺水肿。均为传统治疗法无效的病例。采用东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证明平喘药复方莨菪片对变应性鼻炎有效。方法对扑尔敏治疗无效的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服用复方莨菪片治疗。结果有效率达65%,治疗效果较好,复方莨菪片适合于变应性鼻炎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62年我们把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者的治疗方法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仅对慢性再障的治疗体会作一介绍。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对慢性再障尤为重要。多次总结都发现慢性再障的疗效与治疗前的病程有密切关系。60年代我们分析补肾中药对慢性再障的疗效时,发现有效组18例,平均病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已有七十余年历史,此法简单易行,也能为一些基层医院所掌握。近年来已广泛地有选择地开展脾切除治疗再障从而使慢性再障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外报告脾切  相似文献   

19.
随着骨髓移植的成功和骨髓培养技术的进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再障的几种病因,并较详细地阐述免疫和其它有关的发病机理,以及目前治疗研究的情况。所研究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后天获得性严重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的病例。病因约50%的再障其病因与药物或化学品有关,比较常见为:氯霉素(61%),保泰松(19%),抗惊厥药(4%),磺胺类(3%),金(3%),苯(2%),杀虫剂(4%),溶媒(4%)。氯霉素与本病的关系最密切,可产生两种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发病后28 d内病死率平均36.8%,导致其转归小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CVS)[1],SAH后的CVS被认为是有研究前景的热点[2].抗胆碱药阻断腺体的分泌、平滑肌的收缩,但其其实该类药物经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其作用众多、应用“泛,我国就首先用此类药成功治愈小儿中毒性菌痢并发的休克,该类药物曾被建议称为“莨菪类药”而非“抗胆碱药”.莨菪类药还可改善微血管痉挛,早已用于治疗SAH后发生CVS的病人,但对M受体无选择性、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等限制学者对其进一步的探索,而新一代抗胆碱药的出现避免了这些缺陷,可能在SAH治,疗上会有更好的前景.本文将结合CVS病因和此类药物部分作用机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