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神公司已经完成了小型空射诱饵干扰弹(MALD—J)的首次自由飞行试验,这种一次性诱饵弹既可以作为飞机诱饵,又能干扰敌方雷达。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脉冲雷达极化形式单一而无法利用极化信息对抗拖曳式雷达诱饵的问题,提出通过与主天线极化正交的辅助天线对抗拖曳式雷达诱饵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拖曳式雷达诱饵释放的干扰一般为圆极化,而单脉冲雷达的极化方式为水平极化或者垂直极化,通过增加与主天线极化正交的辅助天线,实现单脉冲雷达对拖曳式雷达诱饵释放转发式干扰的对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拖曳式雷达诱饵转发的简单功率放大干扰进行对消,且对消效果不受诱饵转发干扰延迟时间约束,也可以对诱饵调制后转发的连续脉冲干扰实现有效对消。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拖曳式诱饵角度欺骗的干扰效果,文中提出了速度拖引诱饵干扰模型.分析了拖曳式诱饵形成角度欺骗以及速度门拖引的原理,将速度门拖引技术应用在诱饵转发信号中,提出了速度拖引诱饵干扰有效实现方法和措施.采用这种方法提高了拖曳式诱饵对雷达导引头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效果,并能够实现对雷达导引头的速度拖引,大大提高了目标的生存概率.通过Matlab方法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诱饵干扰反辐射导弹的基本原理和前提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反辐射导弹对抗诱饵干扰的基本方法有:减小导引头天线的分辨角;增大导弹的杀伤半径;加大导弹的机动性能;导引头将接收到的信号与弹上雷达库预先存储的典型目标特征进行比对,区分出目标和诱饵等.论证了在被动雷达导引头现有技术水平下,为有效对抗雷达诱饵干扰对导弹过载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中首先推导了自由飞行式有源雷达诱饵的干扰方程,通过对该方程的分析得出了自由飞行式诱饵的有效干扰区,然后结合功率准则给出了诱饵研制和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美杉  刘赢  曾维贵  钱坤 《兵工学报》2023,(5):1443-1455
基于空射诱饵弹干扰机理和战术使用原则,针对诱饵弹动态干扰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更加贴合战场实际且时效性更强的空射诱饵弹对抗组网雷达干扰资源动态分配方法。采用基于ICRITIC—变权理论的威胁评估方法确定组网雷达的动态威胁矩阵;结合诱饵弹有源假目标干扰模式,从匹配度角度分析了影响干扰效果的相关指标,并构造了干扰效能矩阵;基于最优干扰效能建立了资源优化目标模型,并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资源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更合理地实现干扰资源分配,更加符合诱饵弹作战实际;相比传统方法,其计算效率和最优解正确率具有更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反辐射导弹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反辐射导弹的特点与局限性,论述了多个诱饵偏ARM的原理,概括地说明了诱饵抗反辐射导弹ARM(Ant iRadiation Missile)的干扰技术,阐述了诱偏技术实现的必要条件,并进行了模拟分析,对两个及三个诱饵诱骗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有源诱饵抗ARM不仅与诱饵的频率、功率和信号形式有关,还与诱饵和被保护雷达之间的配置间距有关,3个诱饵的诱偏效果显然比2个的效果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干扰的真实性,证明了采用有源诱饵与雷达组成多点源诱偏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选择作战使用方法并提高对抗成功率,研究了舰载舷外有源诱饵作战使用问题。阐述了舷外有源诱饵对抗反舰导弹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建立了导弹跟踪模型、有源诱饵运动及雷达截面积模型,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舰艇运动速度对舷外有源对抗成功率的影响,为舷外有源诱饵对抗反舰导弹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反舰导弹是现代舰船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为有效提高对反舰导弹的干扰效能,分析了雷达有源诱饵假目标、质心、掩护等干扰样式的技术特点和布放位置要求,为有源诱饵战术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的Chemring公司正在推广其创新型、训练性强的12管CENURI0N海军诱饵发射装置。该装置能够发射口径达130mm的诱饵弹,具有独一无二的干扰弹定向布放能力,能够对远程转移干扰弹、近距离诱惑干扰弹和有源干扰弹进行定向布放。该发射装置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旋转基座可作为干扰弹的垂直储存装置,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发射力和旋转力。整个装置由一个保护套罩着,能够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作战时,基座和保护套独立旋转至所需的方位角,发射管向下压至所需的发射仰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