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GFAAS)测定金银花中镉的不确定度。方法分别用ICP-MS法和GFAAS法测定金银花中镉含量,建立结果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分析与探讨测定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结果结果表明当镉的测定结果为0.217、0.226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096、0.0162 mg/kg, k=2。结论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待测液浓度和斱法回收率。ICP-MS法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小于GFAAS法,能更合理地对样品中镉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食品中铅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铅,根据不确定度评定规程,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系统性评价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结果当食品中铅含量为0.333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mg/kg(P=95%,k=2),测定结果为(0.333±0.03) mg/kg。结论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是食品中铅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3.
建立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测定葡萄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葡萄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之后,稀释,然后用ICP-MS检测其铅含量,外标法定量,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估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大小,确定对总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置信概率为95%,取包含因子k=2,ICP-MS法测定葡萄中铅含量结果报告为X=(16.80±1.00)μg/kg;铅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回收率产生不确定度和铅溶液浓度所产生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粮食中镉的含量,为粮食中镉元素的检测提供可靠依据。通过ICP-MS法与GFAAS法对粮食中镉的测定,并对两种方法线性范围、检出限、准确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CP-MS法检出限低于GFAAS法,并且不同粮食作物检出限不同;GFAAS法和ICP-MS法测定大米粉标准物质,结果分别为0.490 mg/kg和0.474 mg/kg,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不同粮食作物镉的重复检测,GFAAS法的检测结果均高于ICP-MS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0%以内;加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与GFAAS法相比,ICP-MS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也可以满足粮食中镉的检测要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GFAAS)测定大米中镉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依据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基本程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确定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得到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镉含量,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曲线拟合,其次为测量重复性,Cd含量为(0.19±0.01)mg/kg,k=2。结论本方法客观可靠,可以分析GFAAS检测大米中镉的不确定来源和其影响程度,为降低不确定度,提高检测准确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红薯粉条中铝和钛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红薯粉中铝和钛的含量,系统分析其不确定的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经评定,红薯粉中铝的含量为(3.079±0.50) mg/kg,钛的含量为(0.566±0.022) mg/kg。影响铝和钛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样品中铝和钛浓度测定时的标准溶液稀释过程,其次是重复性试验和回收试验,样品称量和溶液定容可忽略不计。结论本方法客观可靠,有望为ICP-MS法检测其他食品中铝和钛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测定糖果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按照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及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因素,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糖果中铅含量为0.077 mg/kg,置信概率为95%时,测定结果中合成不确定度为0.0054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11 mg/kg (k=2)。结论标准曲线的拟合及测量重复性是糖果中铅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评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米中总砷、镉和铅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依据GB 5009.268-2016,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大米中总砷、镉和铅含量,按照CANS-GL 006:2018的评估方法,建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结果 大米中总砷、镉和铅含量分别为0.0913、0.0793、0.0265 mg/kg,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0828、0.00484、0.00322 mg/kg(k=2)。结论 影响总砷、镉和铅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其对总砷、镉和铅结果不确定度贡献率分别为90.2%、78.7%和92.9%;其次为标准溶液配制过程,而重复测定、加标回收和样品制备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为更科学、标准地表述ICP-MS测定白酒中铅含量,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要求与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其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该白酒样品中铅含量为0.223mg·kg~(-1);其扩展不定度为0.01mg·kg~(-1)(k=2)。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拟合、标液配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ICP-MS法测定肉制品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合理、科学地表示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铅含量的测量结果,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JF1135--2005)的要求和方法, 分析试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评定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在该肉制品样品铅含量的测定中,铅含量为0.083 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 mg/kg(置信概率为0.95,包含因子为2).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茶叶中铅的分析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评定,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称量过程、定容过程、仪器测定中标准曲线的拟合、测量过程重复性等。采用A类评定和B类评定方法对影响茶叶中铅分析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确定置信概率95%的扩展不确定度,确定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为:[2.66, 2.86]。  相似文献   

12.
张建辉  张继红  张丽  戴璇  袁凤君 《食品科学》2016,37(18):185-18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大米中的镉含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整个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各个因素作了系统分析,建立了结果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探讨了其测定结果不确定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当镉的测定结果为限量值附近(0.20 mg/kg)时,2 种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0、0.034 mg/kg,k=2。  相似文献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子吸收光谱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该方法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更高、测定结果更准确等优点。本文综述使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蔬菜、粮食、海产品和饮品中的铅(Pb)、镉(Cd)、铬(Cr)、汞(Hg)和砷(As)等重金属元素的研究进展。对使用火焰原子吸收(FAAS)、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HGAAS)等方法测定不同元素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回收率等进行评述,并对原子吸收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美琴  罗玲  陈海仟  李萍  吴光红 《食品科学》2011,32(10):156-159
应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铝的含量,通过多次实验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水产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对水产品及标准物质中铝含量进行实样检测,并且对铝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验证。结果表明:铝在1.63~40.0μg/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204X+0.1461,线性系数r=0.998;铝最低检测限为1.63μg/kg;在鲈鱼、对虾和梭子蟹等水产样品中添加5.00mg/kg的铝溶液,回收率达到100.20%~101.73%,相对标准偏差为3.98%~5.85%;标准物质扇贝中铝含量的检测值在标准物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合水产品中痕量铝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肉制品中总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采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肉制品中的总砷含量,分析该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评定各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结果在肉制品的总砷含量测定中,当样品的总砷含量为0.120 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 mg/kg(k=2),结果表示为(0.120±0.008)mg/kg。结论用ICP-MS进行测量时,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于样品的重复性测定、标准物质及配制、标准曲线拟合,通过降低可控不确定度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该质量控制手段可用于合理地体现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豆制品中铝的含量,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根据CNAS-CL01-G003:2019对测定不确定度的有关要求,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将各分量进行合成。当铝含量为39.56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2.51mg/kg(k=2)。针对引起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几种改变测量方法的途径,使其中3 个主要分量分别从0. 019 662、0. 002 412、0.002 74下降为0. 010 085、 0. 001 520、0. 001 66,效果显著,达到了降低影响结果准确性因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2007年广东省产的稻谷样品一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参考《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的方法,分析铅含量测定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溶液定容体积、称量、样品溶液铅浓度测定和测量重复性,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该样品铅含量测定中,稻谷样品中铅含量为0.097 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4 mg/kg(置信度95%,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