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日前,中国内地三个知名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被检测出含有反式脂肪酸,顿时激起千层浪。近年来,国内外对反式脂肪酸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时有报道。如今,又在婴幼儿奶粉中被检测出,关于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问题再一次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那么,婴幼儿奶粉中怎么会有反式脂肪酸的呢?其中的反式脂肪酸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婴儿配方食品不允许使用氢化油脂范志红介绍,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部分,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我们平时烹饪中使用的植物油中大多含有不饱和  相似文献   

2.
反式脂肪酸分类、来源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反式单烯脂肪酸主要包括Elaidic Acid和VaccenicAcid,Elaidic Acid在氢化的植物油中大量存在,大量食用含Elaidic Acid的食物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Vaccenic Acid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Vaccenic Acid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共轭亚油酸对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对反式脂肪酸加以区分,并对反式脂肪酸各异构体功能与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是目前反式脂肪酸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是否有不饱和键,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根据不饱和键的数量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又可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氢原子在碳原子的同侧则为顺式脂肪酸,如果双键上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氢原子在碳原子的两侧则称为反式脂肪酸,为顺式脂肪酸的几何异构体。在油脂氢化处理或高温处理后,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可得到反式脂肪酸(TFA)。反式脂肪酸是具有反式构型双键  相似文献   

4.
氢化油脂反式脂肪酸营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反式脂肪酸一般存在反刍动物油脂中,但多不饱和及单不饱和植物油经氢化反应使油脂提高稳定性,改善其功能性同时,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如经氢化制备人造奶油、起酥油、固体烹调油、及其用氢化油脂制成饼干,甜饼和其他食品等内均含有反式脂肪酸。 西方国家人均每天食用7~8克反式脂肪酸,约占摄取热量2~3%,而对饱和脂肪酸摄取量每天约占热量14%,即占全部脂肪36%;并且,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有80%来自氢化油脂。  相似文献   

5.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通过植物油或动物油脂的氢化过程中发生部分异构化形成的反式脂肪酸,通常为反油酸(C18:19t)。此类反式脂肪酸因具有可使食品酥软可口、延长保质期,比天然黄油成本低等特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烘烤食品中。  相似文献   

6.
反式脂肪酸及各国管理情况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辉  李宁   《中国食品学报》2010,10(4):8-13
反式脂肪酸是指含一个以上独立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氢化植物油。科学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良的健康影响,能够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的患病风险,并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学术界对反式脂肪酸提出减少居民膳食摄入的建议,国际机构、政府组织也制定了不同的限量标准或标签标识规定。基于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我国应该积极开展反式脂肪酸的膳食暴露评估,加强关于反式脂肪酸的科普教育,尽可能减少人群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食品行业应该积极改进生产过程或加工工艺,尽量降低氢化植物油和相关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另外,还应该在反式脂肪酸的安全性评价中重视不同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构成分析和检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食用动物油脂包括食用猪油,食用牛油和食用羊油等,是利用动物脂肪组织中提炼出固态或半固态脂类经过加工制得的脂类产品。它与一般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且动物油脂中含有多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当,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并能提供极高的热量。  相似文献   

8.
反式脂肪酸是指含一个以上独立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氢化植物油.科学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良的健康影响.能够增加患心脏病、冠心病、乳腺癌的几率,同时还有抑制幼儿生长发育的负面作用.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性质、来源、危害及GC-MS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及其对妊娠哺乳期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80%~90%来源于氢化(或部分氢化)植物油。介绍了氢化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机制、膳食分布,并就其对妊娠、哺乳期母婴生长发育的影响做出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基于脂肪酸指标的调和植物油与纯种植物油的品质。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归一法测定2类植物油中8个样品的脂肪酸组成, 建立相应的指标, 对比分析其品质。结果 以脂肪酸种类为评定指标, 调和植物油1#、2#脂肪酸种类总数最多, 无反式脂肪酸检出, 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组分; 以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评定指标, 调和植物油1#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为3.6, 比值高于除菜籽油和玉米油之外的纯种植物油; 以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为评定指标, 调和植物油2#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低于4:1, 符合中国膳食建议。结论 3种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快速、有针对性的对调和油的相关品质做出科学评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籽油工业发展回顾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起酥性,被誉为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天然起酥油。在目前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被欧美等国限制使用的情况下,棉籽油已经在多个国家成为天然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2.
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经过部分氢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通常又被称为氢化植物油。它在加工食品和餐厅中经常被使用,以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或增添香味等。已有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婴幼儿发育等息息相关。就反式脂肪酸的定义、来源、主要危害、各国限量标准、分析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反式脂肪酸的形成机理也各不相同。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于反刍动物代谢过程中生成与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反式结构的脂肪酸。反刍动物体内的反式脂肪酸是由氢化细菌-丁酸弧菌酶促氢化作用下形成。植物油氢化工艺中,在金属催化剂参与下产生反式异构体。在高温烹调条件下,发现反式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推导(能量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发现在150°或更高的温度下油酸发生异构化生成反式油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哥特-罗兹法提取脂肪,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使脂肪酸变成脂肪酸甲酯,经气相色谱法检测以及内标法定量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牛乳制品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总脂肪酸的检测方法。经过对鲜牛乳、奶粉以及奶酪中脂肪酸检测发现乳脂肪中含有34种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约为3:1,而进行了脂肪酸营养强化的儿童奶粉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测定氢化油脂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氢化油脂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88毛细管石英柱(30 m×0.25 mm×0.20μm)分离定性和定量43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并应用于市售饼干、糕点、冰淇淋、奶茶、巧克力、咖啡等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顺、反式脂肪酸在30 m长的毛细管石英柱分离情况良好,各反式脂肪酸在3~100μg/m L浓度范围内TFA线性良好(R≥0.9990),重现性好(RSD6%),回收率85.3%~91.8%,检测限为0.01 g/100 g;其分离速度较100 m长的毛细管石英柱提高了1倍;奶油蛋糕、炼奶起士、饼干类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且以反式棕榈油酸(t-C16:1)、反式油酸(t-C18:1)为主。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分离良好,可作为检测氢化油脂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脂肪酸分类上,按照脂肪酸碳链中双键的有无,将脂肪酸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一个双键的叫做单不饱和脂肪酸,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叫多不饱和脂肪酸。在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植物油均含脂肪酸成分。脂肪酸可分为两大类,即饱和脂肪酸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在人们普遍讲究食品营养的今天,如何来评定植物油的优劣呢?目前,国际营养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饱和脂肪酸低于10%的植物油即为“好油”(属于对心血管有益的食用油),反之.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10%以上的植物油即属于“坏油”(对心血管不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健食品》2009,(1):96-96
反式脂肪酸又称反式脂肪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人造植物油脂,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几乎为零,生活中常见的人造奶油、人造黄油都属于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经过“氢化处理”后可以防止分子被氧化,使液体油脂变成适合特殊用途的半固体油脂并延长保质期。据健康专家介绍,在人们经常吃的饼干、薄脆饼、油酥饼、巧克力、色拉酱、炸薯条、炸面包圈、奶油蛋糕、大薄煎饼、薯片、油炸干吃面等食物中.均含有不等量的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华  邓泽元 《食品科技》2007,32(10):248-250
通过对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调查,了解多种不同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比,从而为研制符合国家推荐的脂肪酸比例的保健调和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取一定量的油脂样品,通过碱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同时还发现存在少量的共轭亚油酸,而饱和脂肪酸则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在不饱和脂肪酸中n-6/n-3的比值除了亚麻子油和精炼菜子油分别为0.44、2.84以外,其他植物油的比值均较高,从11.15到286.37不等。  相似文献   

20.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选用硼化氟-甲醇体系对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11种脂肪酸,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为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达7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玉米油5.9%,菜籽油17.6%,葵花籽油11.7%,花生油3%,调和油5%。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