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海水中常见元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它们对海水中总氮(TN)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所选取的常见元素中HCO_3~-、Br~-、Fe~(3+)、Cr~(6+)对测定有影响;2)ρHCO_3~-在0.142~1g/L范围内,HCO_3~-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HCO_3~-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3)ρBr~-在0.067 4~0.3g/L范围内,Br~-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4)ρFe~(3+)在0.512 5~2.05g/L范围内,Fe~(3+)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5)ρCr~(6+)在0.52~2.08g/L范围内,Cr~(6+)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Cr~(6+)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实验结果为消除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干扰因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营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24~26℃、自然光照的条件下,首先考察小球藻生长与胞内蛋白质和多糖积累的关系,其次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营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与积累主要发生在生长过程的平衡期。实验的目标不同,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浓度及其优化组合不同。利于小球藻生长、胞内蛋白质和多糖积累的营养元素的优化组合分别为:C6H12O6:2g/L;KNO3:0.8g/L;NaH2PO4:0.2 g/L;C6H12O6:10 g/L;KNO3:1.6 g/L;NaH2PO4:0.2 g/L;C6H12O6:6 g/L;KNO3:1.6g/L;NaH2PO4:0.1g/L。与之对应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46×107个细胞/L,655.4 mg/g,168.1mg/g。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光色(白光,A1;蓝光,A2;红光,A3)、光周期(24L︰0D,B1;12L︰12D,B2;8L︰16D,B3)和光强(0.88 W/m2,C1;4.55 W/m2,C2;8.60 W/m2,C3)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体质量(850.97±82.77)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实验设A1B1C1(1)、A1B2C2(2)、A1B3C3(3)、A2B1C2(4)、A2B2C3(5)、A2B3C1(6)、A3B1C3(7)、A3B2C1(8)、A3B3C2(9)9个处理组,在相应设定条件下饲养180 d。结果表明,在光色为红光、光周期为12L︰12D和光强8.60 W/m2条件下大西洋鲑的成活率最高,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期间各组鱼的相对增重率和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至第120天,2、5、6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组(P0.05);至第180天,1、2、4、7、8组鱼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组(P0.05),1、2、3、4、7、8、9组鱼的日增重显著高于6组(P0.05),9组鱼的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低于7组(P0.05)。9组鱼血浆中生长激素显著高于1、2、3、4、6、7和8组(P0.05);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饲料系数最佳时的光照条件为:红光、12L︰12D、8.60 W/m2,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及饲料系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条件下,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是:红光、12L:12D、8.60 W/m2。  相似文献   

4.
“克虫王”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平均水温为 2 1℃的静水条件下 ,用C型和B2型“克虫王”鱼用杀虫剂对大口鲶 (平均全长 4 9cm)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C型“克虫王”对大口鲶的 2 4h、4 8h、72h、96h半致死浓度 (TLm)分别为 4 7mg/L、3 3mg/L、1 85mg/L和 1 2mg/L ,安全浓度为 0 12mg/L。B2 型“克虫王”对大口鲶的 2 4h、4 8h、72h、96h半致死浓度 (TLm)分别为 1 2 0mg/L、0 84mg/L、0 64mg/L和 0 58mg/L ,安全浓度为 0 0 58mg/L。  相似文献   

5.
在盐度30和水温20 ℃条件下,分别配制钙离子ρ(Ca2+)质量浓度为200 mg·L-1(A组)、400 mg·L-1(B组,对照)、800 mg·L-1(C组)、1 600 mg·L-1(D组)和3 000 mg·L-1(E组)的人工海水,研究了水体ρ(Ca2+)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鱼体和耳石元素成分的影响。经60 d养殖发现褐牙鲆鱼体中仅钙(Ca)、锌(Zn)和铜(Cu)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中磷(P)、钠(Na)、镁(Mg)、锶(Sr)、铁(Fe)、锰(Mn)和镍(Ni)质量分数随水体ρ(Ca2+)的增加而下降。不同ρ(Ca2+)对褐牙鲆幼鱼耳石长、宽、长宽比和耳石质量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A组耳石长和耳石宽显著低于B组和C组,A组耳石长宽比(L/W)显著低于D组,A组的耳石质量显著低于B组和D组(P〈0.05)。其中w(Sr)随ρ(Ca2+)的增加显著下降,锶/钙(Sr/Ca)比、镁/钙(Mg/Ca)比随ρ(Ca2+)增加而下降。结果表明,水体ρ(Ca2+)对褐牙鲆鱼体成分、耳石形成及组分产生明显影响,ρ(Ca2+)能够影响鱼体和耳石元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重金属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取罗氏沼虾血淋巴,离体状态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9)~10~(-3) mol/L)的Cd~(2+)、Hg~(2+)、Cu~(2+)和Zn~(2+)环境中6 h,设置不添加重金属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性和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10~(-9)~10~(-6) mol/L的Cd~(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d~(2+)浓度达到10~(-5) mol/L时,酯酶活力受到了显著的抑制,Cd~(2+)浓度达到10~(-4)和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6) mol/L的Hg~(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Hg~(2+)浓度为10~(-5)~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Cu~(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u~(2+)浓度为10~(-4)~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Zn~(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Zn~(2+)浓度为10~(-4) mol/L时,酯酶活力显著下降,Zn~(2+)浓度为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Cd~(2+)、Hg~(2+)、Cu~(2+)和Zn~(2+)对细胞活性的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10~(-4) mol/L、10~(-5) mol/L、10~(-4) mol/L和10~(-3) mol/L,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d~(2+)、Cu~(2+)、Zn~(2+)。Cd、Hg、Cu和Zn这4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活力对重金属胁迫较细胞活性更为敏感,可作为虾类细胞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彩云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突变种,体色红艳,外形似海真鲷,故称"彩云鲷"。该鱼具两大优点:一是耐低氧,"四大家鱼"的正常ρ(溶解氧)为5 mg/L,当ρ(溶解氧)低至2 mg/L时,就会出现缺氧浮头,严重时发生大批量、暴发性泛塘死亡,而彩云鲷在ρ(溶解氧)为0.4 mg/L的水体中尚能存活;二是质优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在海水闭合循环系统中加入常用剂量的呋喃唑酮 (C8H7N3 O5)、甲苯咪唑 (C16H13 N3 O3 )、土霉素 (C2 2 H2 4N2 O5.2H2 O)、氯霉素 (C11H12 O5N2 Cl2 )、CuSO4 FeSO4合剂、强氯精 (C3 Cl3 N3 O3 ,有效氯 6 2 .5 % )、甲醛 (CH2 O)等 7种常用渔药 ,确定系统把 10mg/L总氨氮 (NH4 N)硝化至较低水平 (CNH4 N<0 .0 5mg/L ,CNO2 N<0 .0 1mg/L)所需的时间及氧化过程中各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 ,并以此作为判断生物滤器的硝化能力是否受到影响的依据。结果表明 ,分别加入甲苯咪唑至 1、2、3mg/L(全水体质量浓度 ,其他同此 )、CuSO4 FeSO4合剂 (0 .5 0 .2 )mg/L、土霉素 1mg/L、氯霉素 1、2、3mg/L均对生物滤器硝化作用无明显影响 ;土霉素 2、3mg/L、强氯精 1mg/L或甲醛 10、2 0、30、4 0mg/L影响生物滤器对亚硝酸氮的氧化 ;分别以呋喃唑酮 1、2、3mg/L、重复添加氯霉素至 3mg/L、重复或直接添加强氯精至 2mg/L都影响氨氮、亚硝酸氮的氧化  相似文献   

9.
夏云捷  宫相忠  高伟  罗伟  张静  王吉 《水产学报》2016,40(7):1039-1049
通过分离、培养我国北方海域(烟台、青岛)和南方海域(舟山、温州)的萱藻丝状体,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7.2、21.6、36.0、50.4、64.8、86.4、108.0和129.6μmol/(m2·s)]和不同光周期(8L:16D、10L:14D、12L:12D、14L:10D和16L:8D)对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过高[≥108.0μmol/(m2·s)]或过低[≤21.6μmol/(m2·s)]光强条件均不利于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的快速生长;(2)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光强条件相同,在64.8μmol/(m2·s)条件下培养20 d后,其丝状体的增重倍比和日均增长率均达到最大值;(3)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发育的最适光强条件均为36.0μmol/(m2·s),培养20 d后,烟台、青岛、舟山和温州的萱藻丝状体的孢子囊枝比例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72%±0.91%、35.06%±1.17%、35.37%±0.59%和34.33%±0.41%;(4)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光周期条件不同,培养20 d后,北方萱藻丝状体的增重倍比和日均增长率均在14L:10D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2.75%±2.39%、3.00%±0.36%和81.28%±4.53%、3.04%±0.49%,而南方均在16L:8D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52%±0.88%、3.18%±0.30%和88.66%±7.09%、3.22%±0.26%;(5)经过20 d的培养观察,我国北方萱藻丝状体发育的适宜光周期范围为8L:16D~10L:14D,而南方的适宜光周期范围为10L:14D~12L:12D。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虾血细胞为阴性对照,α-羰基氰化氯苯腙处理的虾血细胞为阳性对照,建立以JC-1为荧光标记的测定虾类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将凡纳滨对虾离体血细胞经不同浓度Cd2+ (10-9~10-3 mol/L)处理6h后,应用该方法测定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10-4 mol/L和10-3 mol/L Cd2+导致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表明该浓度的Cd2+会破坏虾血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JC-1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适用于虾类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翘嘴鱼白渔业生物学 ,对 2 0 0 1年三层流剌网~捕捞群体的体长平均为5 6 8(42~ 73)cm ;体重组成平均为 195 0 (80 0~ 4 10 0 )g ;w =0 2 4 34L2 94 0 3;年龄由 5~ 10龄组成 ,以 9龄为主 ,占33 3% ;绝对生殖力平均为 375 2 4 1(12 4 6 70~ 5 15 2 0 0 )粒 ,相对生殖力平均为 12 8 1(75 76~ 16 9 94 )粒 /g ;种群数量为 1 4 3t。调查结果表明 ,黑龙江绥滨江段翘嘴鱼白资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绿色巴夫藻的营养试验和生产性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绿色巴夫藻(Pavloua uiridis)的氮磷营养试验研究和生产性大规模培养的应用得出:适宜的NaNO_3量为60~70mg/L;KH_2PO_4为1.5mg/L;N,P为34:1;培养液中添加NH_2COH_2N和(NH_4)_2SO_4均能促进生长,以10~20mg/L效果较好;大规模培养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巨藻幼苗发育及生理生态适应性规律,以巨藻配子体为材料,研究光照周期(10 L∶14 D、12 L∶12 D、14 L∶10 D、16 L∶8 D)对配子体采苗的影响;以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盐浓度3种环境因子设置单因素实验,研究其对巨藻幼苗(0.5~1 cm)的表观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及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的影响,并进行上述3因素对RGR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1)10 d后显微观察发现,长光照周期(14 L∶10 D、16 L∶8 D)下采苗效果较好,配子体大量发育为孢子体。(2)光强为70μmol/(m2·s)、温度为13℃和氮营养盐浓度为2 mg/L(N/P=10∶1,下同)的条件下幼苗的RGR较大,表观光合速率较强。90μmol/(m2·s)光强组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其RGR显著小于其他实验组。10℃组的RGR显著小于13℃(P0.05)。氮营养盐浓度上升到8 mg/L,RGR显著降低。(3)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0.2 mg/L组的Pn显著小于6 mg/L、8 mg/L组,且Rd与其他组差异性显著(P0.05)。(4)相同光强下,温度升高,Pn随之降低,在40~80μmol/(m2·s),10℃、13℃组与16℃、19℃组的Pn差异性显著。经正交实验验证,适宜巨藻幼苗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40~70μmol/(m2·s)、温度13℃、氮营养盐浓度2 mg/L。  相似文献   

14.
日韩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开发价值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研究以中国南极磷虾捕捞船队引进的日韩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为原型网,采用田内准则进行网具模型试验,比较分析其网具性能。模型网大尺度比λ分别为14(韩式网,Net B)和16(日式网,Net A),平均小尺度比约为3,速度比为3。模型试验于东海水产研究所拖曳水池中进行。模型网试验速度分别为:0.345 m/s、0.428 m/s、0.513 m/s、0.599 m/s、0.685 m/s。L/S取网具下袖端间距与下纲长度的比值,范围取0.4~0.55,以0.05为间距分4档。模型试验记录各档拖速和L/S下模型网的阻力和网口高度数据。按照模型换算准则换算得到原型网相应拖速下的阻力、网口高度和能耗系数等指标,分析网具的水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韩式磷虾拖网(192.60 m×110.50 m)网具阻力小于日式磷虾拖网(185.40 m×128.50 m);(2)日式磷虾拖网在扩张性(网口高度、扫海面积)、经济性(能耗系数)以及滤水性(水动力性能)方面优于韩式磷虾拖网;(3)两顶拖网在水槽模型试验时,网口与网身水下运动时均可保持稳定,网身呈流线型,未出现凹凸现象;(4)日式南极磷虾拖网的阻力估算公式为:RA=1/2ρ(0.24 R-0.5 SV2e)T;韩式拖网为:RB =1/2ρ(0.177 R-0.542e)STV;综合两顶拖网得到的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阻力估算式为:R=1/2ρ(0.209 R-0.52e)STV2。  相似文献   

15.
长江沙市江段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 2 0 0 2年 ,对长江沙市江段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 8门 5 8属 ,年平均数量为 18 5 5× 10 4ind /L ,变化范围为 (9 5 3~ 2 6 30 )× 10 4ind /L ;硅藻门藻类占绝对优势 ,但无明显优势种 ;硅藻年平均数量为 13 15× 10 4ind /L ,占 70 1% ;绿藻、蓝藻次之 ,分别为 1 99× 10 4和 1 5 4× 10 4ind /L ,占10 7%和 8 3% ;其它藻类很少。共检出浮游动物 (不含原生动物 ) 32种 ,年平均数量为 5 35ind /L ,变化范围为 1 0 1~ 11 2 5ind /L。用Kolkwitz和Marsson体系法对长江沙市江段水体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水体属于 β 中污带。  相似文献   

16.
在卡拉白鱼养殖的5~8月期间,分别调查了精养池和混养池(与泥鳅混养)水质状况和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两池pH为9.18,盐度3.08,碱度7.79mmol/L,硬度6.47mmol/L,化学需氧量(COD)偏高为15.40mg/L,溶解氧(DO)较低为4.37mg/L。水质主要离子含量高低依次为:HCO~-+3Na~+和K~+ SO~(2-)_4 Mg~(2+) Cl~-Ca~(2+),水型为C~(Mg)_1,总氮为1.35mg/L,总磷为0.41mg/L,属于富营养化高pH、高碱水体。浮游植物5门12个种属,蓝藻门4个种属,占33.3%;硅藻门和绿藻门3个种属,各占25%;裸藻门和隐藻门2个种属,共占16.7%。浮游动物12个种属中,轮虫4个种属,占33.3%,其中萼花臂尾轮虫为优势种;枝角类和原生动物各3个种属,各占25%,其中秀体蚤和筒壳虫出现较多;桡足类2个种属,占16.7%。此外,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及饵料生物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2μmol/L、5μmol/L、10μmol/L的HSP90抑制剂根赤壳菌素(radicicol)对斑马鱼发育期胚胎进行处理,监测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两个HSP90功能抑制标志基因BAG3(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3)和HSPB1(heat shock protein beta-1)的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发育状况。结果如下:(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AG3和HSPB1 mRNA水平在根赤壳菌素处理胚胎1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hpf)或24 hpf后显著增高,Western blot检测到5μmol/L根赤壳菌素处理胚胎24 hpf后HSP70表达上调,证明该实验条件下HSP90功能受到抑制;(2)根赤壳菌素处理后斑马鱼胚胎发育变缓,胚胎成活率统计显示:2μmol/L、5μmol/L、10μmol/L根赤壳菌素处理24 hpf胚胎成活率分别是95%、77%、35%,成活率随根赤壳菌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3)5μmol/L根赤壳菌素处理72 hpf可见部分个体色素沉积减少、心包膜增大、肌肉萎缩等发育畸形。研究结果证明HSP90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赤壳菌素在5μmol/L时已达到较佳抑制效果且成活率较高,而且胚胎发育出现了各种形态学变化,为后期研究HSP90调节斑马鱼胚胎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 ℃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鱼的麻醉程度有极大关系,还与鱼体的入麻时间呈正相关,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MS-222对幼鱼的有效浓度为80~140 mg/L。(2)幼鱼的呼吸频率在低度麻醉阶段显著上升,深度麻醉时急剧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进入死亡阶段。(3)进入M4期后的长鳍吻鮈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6 min之内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12 min时(不包括12 min),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暴露时间≤8 min时,复苏率均为100 %;当暴露时间达到10 min时,复苏率降为66.7 %;暴露时间达到12 min时,复苏率为0。(4)进入M4期的幼鱼在10~20 mg/L的MS-222溶液中可全部复苏至正常状态,而在30~5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复苏至F3期,在相应浓度(10~50 mg/L)的MS-222溶液中持续浸浴12 h后,存活率均为100 %,但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能复苏至F1期,并在2 min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19.
2018年6—10月对4口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池水质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环境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NO~-_3是DIN(NH~+_4、NO~-_2和NO~-_3)主要的存在形式,占比达55%~85%;NH~+_4在0.005~0.060 mg/L低浓度范围内波动;5#池中NO~-_2出现累积现象,其变化趋势与NO~-_3高度一致。虾池中PO_4~(3-)含量为0.012~0.400 mg/L,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各池中Chl-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份。水体中总异养菌数量为2.80×10~4~2.40×10~(5 )CFU/mL,弧菌数量为8.00×10~2~1.00×10~(4 )CFU/mL,弧菌在总异养菌中所占比例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舟形藻最佳生长条件,以水生硅藻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培养基中N、P、Si、C、Mg 5种营养盐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16(45)正交设计法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舟形藻的最适氮源为尿素,5种营养盐的最佳质量浓度为:尿素50 mg/L,K2HPO4·3H2O 40 mg/L,Na2SiO3· 9H2O 200 mg/L,NaHCO3 10 mg/L,MgSO4·7H2O 70 mg/L,因此在后续试验中均以此培养基配方进行藻体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