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各纯化工序样品中内毒素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法检测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小量工艺探索、中量工艺验证、中试纯化工艺中破碎细胞、微滤、超滤、硅胶吸附、层析、除菌过滤各工序样品的内毒素含量,计算内毒素去除率,分析各纯化工序与内毒素去除率的关系,并以重组酿酒酵母表达HBsAg各纯化工序中样品作为对照。结果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纯化过程中内毒素含量由细胞破碎样品的241 EU/ml以上降至除菌过滤样品的1.0 EU/ml以下。微滤和超滤样品内毒素去除率平均可达56%和86%,占总体纯化工艺中内毒素去除率的90%以上。结论重组汉逊酵母表达HBsAg纯化工序微滤、超滤和疏水层析均可有效去除内毒素,以超滤去除内毒素效果最明显,为重组汉逊酵母纯化工艺去除内毒素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数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纯化产物中脂质含量的硫酸-香草醛测定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三油酸甘油酯为标准品,采用硫酸-香草醛法测定乙肝疫苗纯化产物的脂质含量,并对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性、准确性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不同添加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用该方法检测不同厂家乙肝疫苗纯化产物中的脂质含量。结果硫酸-香草醛法的线性范围为50~800μg/ml,回归方程为y=0.001 7 x+0.034 2,r=0.999 1;6次检测同批样品溶液脂质含量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54%;2名操作人员检测3批样品溶液,重复测定3次的CV值为0.60%~3.26%;9份加标样品溶液的回收率为97.0%~105.4%;加入添加物Tween-20、PEG-6000、葡萄糖、甘油、Tris的样品回收率为92.4%~105.5%。不同厂家疫苗纯化产物每100μg蛋白脂质含量为53.9~309.5μg。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硫酸-香草醛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性及准确性,可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纯化产物中脂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鼻腔喷雾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对壳聚糖酶的处理条件(反应温度、酶浓度和酶解时间)进行优化,建立鼻腔喷雾型重组乙肝疫苗中HBsAg含量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耐用性验证。结果确定壳聚糖酶处理条件为:2 U/ml的壳聚糖酶于37℃水浴中孵育60 min,然后采用基于化学发光法的试剂盒定量检测HBsAg含量。壳聚糖酶的加入不会对疫苗中HBsAg含量检测产生干扰;HBsAg浓度在1.25~160 ng/ml之间与发光值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5);高、中、低浓度疫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103.54%和113.88%;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20%;壳聚糖酶浓度在1.5~2.5 U/ml之间以及酶解时间为60 min,测定值CV均符合≤20%的验证审定标准。结论建立了鼻腔喷雾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HBsAg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及耐用性,可用于该疫苗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疏水层析纯化重组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HP)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层析图谱与蛋白含量及HBsAg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疏水层析纯化8批HP-HBsAg小量试验样品和5批小量验证试验样品及5批酿酒酵母表达的HBsAg对照试验样品,采用Lowry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ECLIA)分别检测纯化样品中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并计算HBsAg的回收率;通过几何法封闭紫外监测图谱特征峰图形,用数字求积仪采用积分法求出各封闭特征峰的图形面积,并进行分析;取小量验证试验1批样品的层析主峰和副峰收液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8批HP-HBsAg小量试验和5批HP-HBsAg小量验证试验HBsA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和54%。HP-HBsAg疏水层析图谱由两部分构成:穿透峰和目标峰(HBsAg峰),目标峰可见高低不同的两个峰(主峰与副峰);对照图谱中有穿透峰和目标峰。对目标峰进行量化分析,主峰、副峰与目标峰的面积比值分别与其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比值相关。电镜观察可见小量验证试验样品主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均一,副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不均一。结论疏水层析纯化重组HP表达的HBsAg效果良好,通过峰形之间面积比值,可获得峰形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量和HBsAg量比值,为HBsAg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纯化工艺中间产品、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ⅨB荧光染色法检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纯化工艺主要中间产品[丁基琼脂糖层析收集液(以下简称BA富集液)]、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性进行验证,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0批BA富集液、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1.2580 ng/ml,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25 ng/ml;DNA标准品在BA富集液、疫苗原液及半成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8%、101.4%和108.5%,准确度较好;不同时间点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变异系数(CV)在1.6%80 ng/ml,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25 ng/ml;DNA标准品在BA富集液、疫苗原液及半成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8%、101.4%和108.5%,准确度较好;不同时间点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变异系数(CV)在1.6%6.56%之间,不同试验间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CV在1.4%6.56%之间,不同试验间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CV在1.4%3.6%之间,试验内和试验间精密性较好;10批BA富集液中DNA浓度均较高,经过纯化后,原液中DNA含量明显降低,半成品中除个别批号外,均基本达到低于10 ng/剂的要求。结论荧光染色法可用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纯化工艺中间产品、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的常规监测,具有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测定前样品无需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用于检测重组酵母表达的adr亚型HBsAg含量的实验参考品。方法重组酵母表达的adr亚型HBsAg溶液经纯化后,经3家实验室联合标定蛋白含量,准确稀释并加入保护剂,使抗原最终含量为10μg/ml,分装安瓿后,冷冻干燥熔封,制备成adr亚型实验参考品。再由不同实验室用不同试剂和不同方法,以联合标定的蛋白含量为定量标准,分别验证冻干参考品中adr亚型HBsAg含量及37℃放置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并以adw亚型HBsAg标准作为定量标准,检测adr亚型参考品中HBsAg含量。结果所制备的adr亚型冻干参考品分装准确均匀;以联合标定蛋白含量为标准,不同实验室分别以珠式EIA法和RIA法所测的adr亚型冻干参考品HBsAg含量与目标含量相近,各支参考品间差异小;adr亚型冻干实验参考品37℃放置2~10周后质量稳定。以adw亚型HBsAg参考品为定量标准,所测定adr亚型冻干参考品HBsAg含量,比实际含量约高出0.6倍。结论冻干adr亚型HBsAg实验参考品可用于重组酵母表达adr亚型HBsAg的定量检测。不同亚型HBsAg检测需用各自亚型的参考品作为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快速鉴别试验方法。方法选取不同的处理液对吸附铝佐剂的3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进行解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选快速鉴别试验的最佳处理液;优化快速鉴别试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验证。结果处理液A(10%Triton X-100 0.20 ml、20%二乙醇胺1.25 ml、0.01 mol/L PBS 8.55 ml)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快速鉴别试验的最佳样品处理液;快速鉴别试验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5℃,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该方法特异性较强,重复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1.375μg/ml。结论建立了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快速鉴别试验方法,为该疫苗的快速鉴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甲醛处理前后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疫苗(汉逊酵母)成品各项检测指标及稳定性的变化,评估甲醛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工艺中的作用,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工艺中是否可取消甲醛处理步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PLC检测和疫苗体内效力评价指标半数有效剂量(ED_(50))、乙肝疫苗常规检测项目比较甲醛处理前后HBsAg及疫苗成品的变化情况,通过稳定性考察确定甲醛对疫苗稳定性和有效期的影响。结果 HBsAg经甲醛处理后产生轻微聚合,但疫苗成品ED_(50)和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动物异常毒性合格。甲醛处理和未处理疫苗成品的稳定性考察结果相同。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生产工艺中甲醛处理步骤对疫苗成品检测指标及稳定性无影响,可考虑取消,从而提高乙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adr和adw亚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单克隆抗体,并用其区分两亚型HBsAg。方法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adr和adw亚型HBsAg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进行筛选;优化鉴别试验抗原包被剂量,并对HBsAg亚型鉴别试验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抗两亚型HBsAg的单克隆抗体7株;鉴别试验抗原的最佳包被剂量为10μg;1H6和4D3株单抗检测2份编盲adw亚型HBsAg样品的adwA450/adrA450值均大于2,判定其为adw亚型;1E9株单抗检测2份编盲adr亚型HBsAg样品adrA450/adwA450值均大于2,判定其为adr亚型;3A5株单抗检测4份编盲样品的adrA450/adwA450值和adwA450/adrA450值均小于2,未能区分两亚型HBsAg。结论抗adr亚型单抗1E9株及抗adw亚型单抗1H6株和4D3株可用于adr亚型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研制过程中HBsAg亚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5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和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免疫儿童后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持久性。方法1151和996名6 ̄12岁儿童分别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14批酵母疫苗和5批CHO疫苗,于第1针免后3(T3)、7(T7)、12(T12)、24(T24)、36(T36)、60(T60)月检测抗-HBs应答,分别对接种10批酵母、5批CHO,4批酵母、4批CHO,2批酵母和2批CHO疫苗的儿童进行首针免疫后T24、T36和T60的随访,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抗-HBs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12个月内,接种两种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24、T36时,接种CHO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酵母疫苗。结论应提高酵母疫苗免疫儿童现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DMEM培养基培养CHO-C28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国产DMEM培养基与进口DMEM培养基培养同批CHO-C28细胞,收集培养上清,检测HBsAg表达水平。采用相同条件纯化培养上清中的HBsAg,比较二者的层析图谱及纯化抗原的电泳图谱。并用其抗原制备疫苗,进行异常毒性和效力试验。结果培养上清中HBsAg表达水平,国产培养基略好于进口培养基,二者纯化图谱和抗原电泳图谱一致。两种培养基制备的疫苗异常毒性试验均合格,小鼠效力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国产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安全、有效,达到进口培养基水平,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广州市不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本市老城区、新城区和农村1995~2005年出生、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儿童,按分层随机抽样3890人,检测其HBsAg和抗-HBs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1995~2005年,三地区出生的儿童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抗-HBs阳性率逐年上升;老城区HBsAg阳性率比新城区和农村明显下降,老城区和新城区抗-HBs阳性率比农村明显上升;三地区10、5、0岁儿童HBsAg阳性率依次下降,抗-HBs阳性率依次上升。结论广州市10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保持在高水平,农村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老城区和新城区偏低,可能是造成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CHO细胞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HBsAg免疫刺激复合物 (immunostimulatingcomplexes简称ISCOMS)。用放免法 (RIA)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 ;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 (3H TdR)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 ;CTLL 细胞株 XTT法检测IL 2活性。结果 经电镜观察ISCOMS颗粒呈蜂窝状 ,直径为 30~ 4 0nm左右。SDS PAGE分析 ,制备的ISCOMS颗粒HBsAg蛋白均由P2 3、GP2 7和GP30组成。用Bradfords法测定ISCOMS蛋白回收率为 4 1 5 0 %。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ISCOMS重组乙肝疫苗和铝佐剂疫苗的ED50 分别为 10 3 2 2 5 5和 2 5 80 6 4 ;ISCOMS组的相对效力是铝佐剂组的 4倍。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78± 2 32和 3 12± 0 5 4。IL 2水平分别是 10 2IU ml± 2 12IU ml和 4 95IU ml± 0 86IU ml。结论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稳定性好 ,免疫原性强 ,抗体产生早 ,滴度高 ,并且能激起细胞免疫 ,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疫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免疫实施方案及效果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实施方案和远期效果。方法 考核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率、孕妇HBV筛检率和阳性率,并对1986年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随访采血,检测HBsAg、抗-肿s、抗-HBc。并设免前本区及邻区乙肝疫苗未免疫者为内、外对照。结果 免后14年HBsAg阳性率在1%以下,与内、外对照相比下降幅度达90%,远期保护效果为81.23%。结论 免后14年仍无需加免。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试验组分为联合疫苗组、卡介苗组、乙肝疫苗组,对照组分为空白组和保护剂组,各组小鼠分别于接种后1个月及2个月,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及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检测。结果联合疫苗组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IL-2含量均明显高于卡介苗组和乙肝疫苗组;CD4+/CD8+值高于单价乙肝疫苗组,而与卡介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能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6.
乙肝-白-百-破四联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乙肝抗原与白-百-破抗原配制成Al(OH)3吸附四联疫苗,经实验室检测HBsAg能完全被吸附,对小白鼠的免疫效果较单价乙肝疫苗明显增强。应用高pH吸附剂较低pH吸附剂免疫效果更好。在四联疫苗中,四种抗原间无干扰现象。四联疫苗经4℃保存8个月免疫效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作为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佐剂的可行性。方法APS与重组(CHO细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混合制成疫苗,进行了动物毒性试验、过敏试验及效力试验。结果 该佐剂毒性轻微,无过敏反应,同一剂量组动物血清抗-HBs阳转率高于Al(OH)3对照组。结论AP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成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ODN2006)对乙型肝炎疫苗增强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效应。方法采用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注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BsIgG效价。结果疫苗+CpG组较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抗HBsIgG效价明显增高,且维持时间长。结论CpGODN2006对小鼠抗HBsIgG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均为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疫苗,疫苗中需添加免疫佐剂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铝盐佐剂可显著增强HBsAg的体液免疫效果,但不能很好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发现,除铝佐剂之外,仍有多种物质具有免疫佐剂效应。本文就免疫刺激性佐剂、可生物降解的颗粒性佐剂、微生物来源的佐剂、植物来源的佐剂及其他类型的佐剂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BCG-CpG-DNA对重组HBsAg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BCG-CpG-DNA对重组HBsAg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以BCG-CpG-DNA与重组HBsAg混合免疫小鼠,以铝佐剂疫苗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中和抗体水平,ELISA法分析抗体亚类,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功能。结果BCG-CpG-DNA能提高抗-HBs中和抗体水平,促进抗原特异性IgG2a的产生,诱导Th1型免疫应答,与铝佐剂协同作用能部分逆转Th2反应。同时能增强抗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BCG-CpG-DNA对HBsAg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