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味小吃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味小吃,即贵州小吃,具代表性的有肠旺面、牛肉粉、豆腐丸子、荷叶糍杷、片鸡粉、米豆腐、遵义豆花面、羊肉粉、遵义鸡蛋糕、酸菜饵块杷、酸汤水饺、丝娃娃、豆面汤圆等等。黔味小吃倍受人们欢迎,“五食”、“三味”、“二性”,是对它典型特征的高度概括。“五食”即少数民族之食、粉食、饭粥之食、节庆与祭祀之食和茶食五类;“三味”即辣、酸、鲜三种典型地方口味;“二性”是指黔味小吃所用原料的广泛性和小吃品种的变异性强这两个方面。这里我就撷取几道黔味小吃做介绍。  相似文献   

2.
侗族是主要居住在黔、桂、湘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侗族的饮食文化自称一体,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有“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黑糯米饭和”腊也“(合拢饭)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汉琴 《烹调知识》2008,(11):46-47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美食之国,而少数民族的美味食品更是丰富多彩,其中“包”食就有着各种传说和创新而引人食趣的品种。它似包子又别于包子,是一款别具风味的民族“包”食美昧。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有个说法:“玩乐在贵阳,吃喝在安顺。”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同时,此地聚集了布依、苗、回、仡佬等众多少数民族。商业之盛、民族之多,衍生了安顺生趣盎然的小吃文化,林林总总的安顺小吃渗入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滋味浓郁,辣香满城。  相似文献   

5.
叶远鸣 《新食品》2011,(16):156-159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与魂,成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无疆界,对于企业来说,厚重的文化与卓越的品质正是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语见《论语·乡党》,是一条孔子语录。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此句注释说:“食以五谷为主,故不使肉胜食气”。食气,即五谷之气,谷物营养价值之所在。“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是我国古代重要食论之一,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我们民族自古以农立国,是种谷、食谷的民族。人们习惯地说自己是吃五谷长大的,吃饭长大  相似文献   

7.
作为饮食文化大国的中国,自古以来,人们从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便总结衍生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健为本”、“择食以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药食同源”等饮食文化与保健理论,且成为人们的共识。正因如此,在农业文明发达昌盛的古代,更形成了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的膳食结构,此一饮食结构的形成与推衍,不仅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取之自然,用之社会”的“绿色消费”传统哲理观念,而且对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一、“适口者珍”与“择食营生”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饮…  相似文献   

8.
发展时尚产业扩大个性消费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仄 《江苏纺织》2000,(7):23-24
毋庸置疑衣,衣、食、住、行中任何一项都是国民消费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虽然“衣”的消费不及“住”和“行”这种万元或十万元人民币级的消费,但其市场之广阔、密集则是“住”和“行”消费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9.
核桃仁、红枣与蜂蜜是人们喜食之品.自古营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根据它们的食用与药用价值,称其“补品”、“良好的补药”.古人在仙方中,尤重蜂蜜.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中华关食文化集中了全国各民族烹饪技艺的精华,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丰富的民族性、特定的地域性、历史的传承性和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性。中国关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在选料、口味、制法和风格上都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差异和风格特色。不同地区的烹饪关食在一定的时空中延续,构成了中华关食文化时空系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