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PD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美多巴组、人参再造丸组、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结果:美多巴组黑质TH阳性神经细胞及纹状体TH阳性终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而人参再造丸组略有增多达5%~8%,联合组增多较显著达20%~25%.结论:人参再造丸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毒性作用较轻,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可改善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鼠模型的旋转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 6 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制作PD大鼠模型 ,并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与美多巴联合组 4组 ,由阿朴吗啡诱发PD鼠旋转行为 ,观察各组 15d、1月、2月、3月旋转圈数 ,2月时启动时间、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等。  结果  抗帕颗粒组旋转圈数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 ,2月时行为学改善尤显著 ;抗帕颗粒联合小剂量美多巴组 15d旋转圈数即有下降 ,并随时间延长下降显著。  结论  抗帕颗粒联合小剂量美多巴治疗PD ,不仅起效较迅速 ,且疗效持久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背景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病(P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益生菌、抗帕颗粒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成分、肠道炎性反应而影响肠道神经系统,并有可能通过脑肠轴神经传递而改善包括便秘在内的PD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目的比较益生菌、抗帕颗粒对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2019年10月完成实验。选取雄性SPF级健康C57BL/6小鼠111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n=20)、B1组(PD模型对照,n=20)、B2组(PD模型并益生菌干预,n=20)、B3组(PD模型并抗帕颗粒干预,n=20),B4组(PD模型并益生菌联合抗帕颗粒干预,n=20),五组均持续喂养4个月。比较五组小鼠喂养后15 d及1、2、3、4个月爬杆实验分值、悬挂实验分值、游泳实验分值。结果时间与方法在爬杆实验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爬杆实验分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爬杆实验分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B1组、B2组各时间,B3组喂养15 d及1、4个月后,B4组喂养15 d及1、3、4个月后爬杆实验分值低于A组(P<0.05);B2组喂养3、4个月后,B3组、B4组喂养2、3、4个月后爬杆实验分值高于B1组(P<0.05);B3、B4组喂养2、4个月后爬杆实验分值高于B2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悬挂实验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悬挂实验分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B1组各时间点,B2组喂养15 d及1、2、3个月后,B3组喂养15 d及1、2、4个月,B4组喂养15 d、1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低于A组(P<0.05);B2组、B3组、B4组喂养2、3、4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高于B1组(P<0.05);B3组喂养3个月后、B4组喂养2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高于B2组(P<0.05);B4组喂养2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高于B3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游泳实验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游泳实验分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爬杆实验分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B1、B2组各时间点,B3组、B4组喂养15 d及1、2个月后游泳实验分值低于A组(P<0.05);B3、B4组喂养3、4个月后游泳实验分值高于B1组(P<0.05);B3、B4组喂养3个月后游泳实验分值高于B2组(P<0.05)。结论益生菌、抗帕颗粒对PD模型小鼠行为学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抗帕颗粒较益生菌有一定的优势,而二者联合并未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对黑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电针治疗PD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模型,按行为学评分标准记分;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复合物Ⅰ~Ⅳ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治疗组行为学异常明显改善(P<0.05)。电针治疗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的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治疗组的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线粒体复合物Ⅱ、Ⅲ、Ⅳ无显著差异。结论粒体复合物Ⅰ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可能是针刺治疗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金森(PD)病人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放射自显影法观察PD标本(PD组)中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的含量改变,并与非神经系统疾病脑标本(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PD组多巴胺D1受体标记信号在壳及尾状核比对照组减弱,黑质多巴胺D1受体的标记信号比对照组增强;灰度值分析显示,壳及尾状核的灰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5%和10.52%,而黑质比对照组减了48.89%(P0.01)。结论多巴胺D1受体在PD人脑标本壳及尾状核的表达降低、黑质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形态及数目的变化,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硬化模型,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变化。图像分析仪对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 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变浅,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结论 提示纹状体神经元的变化有可能与肝性脑病时出现的运动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 vs(7.35±0.98)Hz,P0.05;(4.09±0.34)Hz 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 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长期低剂量皮下注射鱼藤酮的方法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给予l.5 mg/( kg? d)鱼藤酮皮下注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葵花油,连续30 d,每周停药1 d。给药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结果对照组行为学改变不明显,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多;实验组出现明显的行为学改变,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符合PD的诊断标准。结论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成功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纹状体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PD模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淫羊藿组、女贞子组、黄精组、司来吉兰组及模型组5组,每组8只,另取同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淫羊藿组、女贞子组、黄精组、司来吉兰组分别灌胃给予淫羊藿、女贞子、黄精、司来吉兰的水煎液及水溶液.每次灌胃0.5 ml,2次/d,连续给药4 w后冰浴中取黑质-纹状体,流式检测FasL、Fas、Caspase-3、Bcl-2,酶联免疫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胶质源性GDNF,电镜下观察小鼠黑质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果 黄精组FasL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司来吉兰组及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淫羊藿组、女贞子组及黄精组的Caspase-3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均与正常对照组和司来吉兰组无明显差异(P>0.05);黄精组中NGF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司来吉兰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淫羊藿组和黄精组中的BDNF的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淫羊藿组与司来吉兰组无明显差异(P>0.05),黄精组明显高于司来吉兰组(P<0.05);淫羊藿组、女贞子组及黄精组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模型组有减轻.结论 补肾中药可能通过降低黑质-纹状体中相关凋亡因子的含量、增加NGF的含量来对DA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32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同时应用抗帕颗粒及美多巴 ,于治疗前、治疗后半月、1月、3月给予UPDRS评分。  结果  加用抗帕颗粒后美多巴用量减少 1/2以上 ,副作用发生率下降 ,症状减轻 ,治疗后 3月UPDR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能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 ,降低美多巴用量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产生与黑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PD模型,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 mg·kg~(-1)·d~(-1),每天2次)21 d,评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情况;然后取中脑,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异常不自主运动积分与黑质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应用Excel软件的S方程分析进行评价。结果25只大鼠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10只旋转频率>7次/ min,被认为是成功PD模型;经左旋多巴治疗后,10只PD大鼠中有8只出现了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动作和对侧旋转行为,并且每只大鼠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均不同;异常不自主运动在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损伤达90%以上的PD大鼠中出现;黑质损伤程度和异常不自主运动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黑质损伤严重程度在PD患者出现异动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免疫炎症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PD)的因素,而Fas/FasL信号通路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均密切相关。目的探讨Fas/FasL信号通路与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月,从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建立PD大鼠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2 ml灌胃,干预组大鼠则给予美多芭溶液2 ml灌胃,均为1次/d,连续灌胃14 d。比较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干预后阿扑吗啡(APO)诱导的旋转圈数,并比较三组大鼠脑组织Fas、FasL、酪氨酸氢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TH蛋白表达水平与PD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干预组大鼠干预后APO诱导的旋转圈数少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大鼠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TH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大鼠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H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蛋白表达水平与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3、0.026,P>0.05)。结论PD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较高,Fas/FasL信号通路激活,但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少,且Fas/FasL信号通路与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注射0.2μg、2μg、8μg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HE染色观察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态;应用免疫组化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利用HPLC测定纹状体区多巴胺和高香草酸含量。结果 注射lactacystin 0.2μg组未见异常;注射2μg和8μg组大鼠出现进行性的运动迟缓、少动、震颤、头向健侧倾斜;注射阿朴吗啡后,8μg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向健侧旋转运动;给药后3周,病理检查发现2μg和8μg组大鼠黑质变性,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的嗜酸性包涵体;TH阳性细胞数分别减少了68.24%(P<0.05)和83.29%(P<0.01);纹状体区多巴胺、高香草酸含量分别减少了69.63%、67.80%(P<0.05)和81.54%、85.62%(P<0.01)。结论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α-synuclein降解受阻,是Lewy小体形成、黑质变性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燃煤型氟中毒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为地方性氟中毒引起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氟组(3.3 mg/kg)和高氟组(106 mg/kg),每组30只,雌雄各半。除对照组食用正常饲料外,其他各组均食用不同配方饲料,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6个月后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黑质胆碱酯酶活性,然后取中脑黑质进行尼氏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及TH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3组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测量TH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主要有:尿氟含量逐渐增多(P〈0.05);学习记忆能力与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P〈0.05);黑质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TH阳性神经元减少(P〈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大鼠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这些变化可能是氟的神经毒性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adenylate cyclase (AC) and guanylate cyclase (GC) in the cerebral regions including the locus ceruleus, periaqueductal gray, and substantia nigra in rats that were physiologically dependent on morphine.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enzymatic changes in these cerebral regions to the mechanism of morphine dependence. Methods: A morphine-dependent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withdrawal symptoms evaluated. Enzyme 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ariations of AC and GC in cerebral regions.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s, AC and G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orphine-dependent groups. Comparisons of four different morphine-dependent groups also showed AC and GC significantly differed at weeks 1, 2, 4, and 8. Conclusions: Results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AC and GC increased in these cerebral regions in rats that demonstrated morphine dependence and appeared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increases in AC and G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及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映梅  杨晋辉  包维民  尤丽英  李朗 《胃肠病学》2002,7(3):142-145,155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脑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CI4肝硬化模型,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变化,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染色法观察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用图像分析仪对纹状体神经元进行光密度及数目测定,同时对纹状体NOS的表达程度和数目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肝硬化时纹状体神经元光密度值变小(实验组0.67±0.04,对照组0.78±0.06),数目减少(实验组12.0±3.1,对照组19.7±5.4),纹状体NOS表达增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实验组148.0±12.1,对照组172.0±10.7;阳性细胞数:实验组14.80±2.59,对照组8.96±1.71)。结论: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数目减少,尼氏体减少、消失可能是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尤其是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肝性脑病的重要组织学基础之一;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缺锌对衰老大鼠海马结构内SS神经元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缺锌和衰老大鼠海马SSmRNA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24只,分为缺锌组(7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对照组(7月龄).每组各8只.缺锌组以含10mg/kg双硫腙的普食喂养,2w后,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显示海马结构内SSmRNA神经元,光镜下计数各组海马内SSmRNA神经元的数目,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灰度值和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锌和衰老大鼠海马内SSmRNA神经元的数目和灰度值均明显减少和降低.神经元的截面积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衰老状态下,海马结构内SSmRNA神经元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衰老过程中机体锌水平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