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3)
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中要注重"文质彬彬"意识的培养。"文"指对水彩风景画历史传统与经典的传承,"质"指对自然造化的个性感受与摄取。"文"使水彩风景写生传承有序,有法可依;"质"让水彩风景写生融入个性创造的血液,摆脱因循守旧。在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传承,又要注重创新,完成二者的融合是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重新审视水彩风景写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高校水彩专业风景写生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该文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彩专业为例,探讨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其对水彩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4)
水彩风景画写生是从有限的室内绘画空间到户外以风景为描绘对象的水彩作画方式。水彩风景画写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能以水彩独特的韵味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创作者能够通过水彩风景画写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该文作者主要探讨水彩风景画写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水彩写生不是水彩画创作,水彩写生不需要考虑主题、背景、形式、内容等问题,水彩写生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很直观地捕捉所看到的画面,从而在水彩写生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通过写生,创作者可以更加贴近生活、感悟生活,在自然界中感悟自己的艺术取向。风景写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使其探求外光色彩写生基本规律,掌握风景写生的构图能力。同时,学生要在自然中通过写生感悟,从自然中汲取美的营养、发现美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表现出风景画特有的气氛感受、情调和意境。户外写生课也是水彩专业的必修课,文章从风景写生的立意、取景构图、技法表现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水彩风景写生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油画风景写生结合了大自然的美与画者的智慧结晶,是油画风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画者的作品反映出其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该文讨论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研究油画风景写生中影响创作的因素,论述油画风景写生对创作的积极意义,以期使画者更多地走进生活,体验油画风景写生对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9)
写生对艺术创作的灵感具有触动性和启发性,写生也是创作的一种形式,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体验,写生正是艺术体验的一部分;写生对于水彩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课堂上水彩学习的丰富和补充;写生是将自然与画者的思想精神结合,可以培养画者的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写生被越来越多爱好水彩学习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4)
油画风景是西方绘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油画传入中国时起,油画风景就与国内的画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画家非常喜欢进行风景写生创作或者以风景为母题进行创作,并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艺术作品,基本形成了民族化的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体系中,油画风景写生也是必修课程。在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法训练的同时,也应不断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创作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他们探索适合自己情感表达的绘画语言。文章从油画风景写生的色彩和构图入手,解析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7)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不断训练,以及对生活感受和艺术体验的积累,可以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风景写生教学是美术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入手,分析当前油画风景写生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改进方法,实施全程教学,旨在使风景写生教学与创作密切结合,在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9)
风景写生课程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绘画能力。同时,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艺术潜能。当下,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存,教师不能够局限于以往的写生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寻找对自然景物的认知方式,提高创作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文章提出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观念进行启发和引导的必要性,探讨在风景写生中如何改变学生单一的观察方式,分析油画教学中风景写生的创作技巧,总结风景写生经验,提炼写生中积累的创作素材。文章着重讨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以实现同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与艺术观念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
将桂西北地域特色融入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域情结和民族精神。该文分析油画风景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应在油画风景教学中加强地域特色写生,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油画风景作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5)
风景写生是各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搜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培养个性的重要实践环节。该文通过探索高校美术类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写生实践中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在遵循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新教学思维,建立系统的专业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9)
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点滴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敬仰和激情,营造积极搜集创作素材、努力学习油画风景写生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日后开展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长期的油画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敞开胸怀拥抱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珍惜和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5)
水彩画以水为调色媒介,因透明、明快的特点而广受欢迎。艺术设计类专业人士则广泛将其应用于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园林景观效果图表现、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等方面。水彩风景写生是学生学习专业设计快速表现前的重要实践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3)
油画风景写生是世界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将人们的内心与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方法。西方油画引入中国之后,中国风景油画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与发展。中国画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十分重视对于意境的表达,注重把握事物的本质。构图是支撑起画面的骨架,色彩是整个画面的灵魂。该文探析油画风景写生的方法,研究油画风景写生在绘画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0)
写生作为学习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画家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历史上的很多画家都是通过大量写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实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画家选择出国发展并对国外风景进行写生,这时就涉及中西方绘画的交流与差异的问题。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更好地运用在域外风景写生创作中,成为画家进行域外创作的关键,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5)
风景写生是油画艺术创作与教学的重要创作母题来源与技法表现研究的重要课题,强调深切入骨的体验与感受、物我两融的观察、自由放松的技法表现。风景写生的最高境界是意境营造与意象表现,同时表达艺术家独特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5)
高校美术专业的风景写生课程是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学习与创作,也是课堂内容与课外实践的一种结合。教师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将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实践考察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式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艺术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历史与人文知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风景写生创新教学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意识与能力,符合时代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4)
文章主要阐述了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的意义,分析不同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教学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提出将设计思维导入风景写生,讨论设计风景写生的理念和训练方法,为设计类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余远权 《工业建筑》2022,(4):248-249
<正>水彩画作为一种空灵清透的艺术形式,于公元9世纪出现在欧洲,又经过文化交流与传播,逐渐传入我国,成为我国艺术史中的重要画种。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成熟,水彩画呈现出题材类型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衍生出建筑风景水彩画这一新的绘画形态。水彩艺术具有自然通透的绘画美感,能够中和建筑的冰冷感,激发建筑本身的活力与生命力,突显其艺术魅力,有效推动了建筑风景画的繁荣发展。由叶武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的《建筑风景水彩表现技法》一书,引入多篇精彩范例,结合自身创作经验,阐述水彩画历史发展与色彩原理,深入分析建筑风景水彩绘画的创作要领和表现技法,充分展现水彩绘画建筑风景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