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减水剂与水泥容易出现相容性不良的问题,而添加适量矿物掺合料有助于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该文研究了三种减水剂和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粉与水泥的相容性,通过测定相应时间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表征相容性。通过改变减水剂的种类和掺量,确定了减水剂的最佳掺量(饱和点掺量),改变矿物掺合料的掺量,确定了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粉的最佳掺量。采用TOC法测试了矿物掺合料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的影响;采用电声法测定了水泥-聚羧酸减水剂体系浆体的zeta电位,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影响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两种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水泥和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粉的相容性比萘系减水剂效果好,在一定掺量范围内,粉煤灰和矿渣粉能够明显增加水泥浆体的流动度,硅灰显著降低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复掺效果较好,矿物掺合料的最佳掺量为:粉煤灰15%,硅灰5%,矿渣粉10%,粉煤灰与矿渣粉有利于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有效吸附量,降低水泥-聚羧酸减水剂浆体的zeta电位,改善水泥浆体的和易性。  相似文献   

2.
将共聚型木质素-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未聚合木质素磺酸钙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和复配型木质素-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进行比较,探讨了四种不同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型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可以使木钙中含有使水泥净浆产生闪凝现象的杂质得以减少或消除,使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保水性提高,且成本远低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复配型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随掺量增加,水泥净浆强度下降,产生负面叠加效果,共聚型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随掺量增加,水泥净浆强度提高,改善了木钙造成水泥净浆强度降低的缺陷。共聚型的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相对于复配型对硅酸三钙水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种单矿物黏土(钠基蒙脱土、钙基蒙脱土、伊利土、高岭土)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测定了单矿物黏土的水-黏土质量比及其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单独补偿水或减水剂后单矿物黏土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偿水或聚羧酸减水剂之后,基本可消除伊利土、高岭土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但蒙脱土的影响仍显著存在;对吸附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单矿物黏土进行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蒙脱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层间吸附是导致其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和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比其他单矿物黏土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聚羧酸减水剂在使用过程中掺量低、减水率高、保坍能力强等性能难以体现,同样也存在水泥适应性差的问题.论文从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石膏的形态及掺量、水泥细度、水泥中混合材的掺量与种类、水泥中的含碱量、水泥的放置时间(新鲜程度)及水泥自身温度等方面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聚羧酸减水剂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萘系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萘系减水剂(FDN)和聚羧酸系减水剂(3350C),对其掺加后的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的流变性能、强度性能和干缩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有聚羧酸系减水剂水泥净浆的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比掺有萘系减水剂明显降低;在相同流动度的情况下,掺有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砂浆各龄期强度比萘系减水剂有明显提高;掺有聚羧酸系减水剂砂浆干缩率比萘系减水剂明显下降.用扫描电镜对掺有减水剂后生成的水化产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工艺合成4种聚羧酸减水剂,探索粉磨时间、石膏掺量、熟料来源等对净浆流动度及流动性损失的影响,并开展水泥与减水剂吸附机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延长粉磨时间、提高石膏掺量均有利于外加剂对水泥颗粒的吸附,但延长粉磨时间对净浆初始流动性不利,且粉磨时间、水泥中石膏掺量、熟料来源、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等均会影响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改性,本文选择葡萄糖酸钠、消泡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复配。采用相同配合比,在葡萄糖酸钠、消泡剂不同掺量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复配可优化混凝土的性能,但存在一个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按3种比例5种掺量复合,研究其复合后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其经时损失的影响;按3种比例1种掺量复合研究其复合后对混凝土减水率、坍落度经时损失、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羧酸系与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效果比单独使用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效果好,与单独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相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中聚羧酸系与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按1:1比例复合,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0%,较为经济合理,且能满足普通混凝土施工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未掺减水剂和掺两种不同功能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在不同初始环境温度下的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能、凝结性能及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率均呈线性下降,未掺减水剂与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均呈线性缩短,聚羧酸系减水剂初凝时间差均是先减小后增大,未掺减水剂与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混凝土的1 d抗压强度均呈对数关系增长,28 d抗压强度则变化不明显,聚羧酸系减水剂的1 d抗压强度比均是呈降低趋势,28 d抗压强度比变化则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及其性能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根据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结构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分析研究了带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链酯基等活性基团的不饱和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数比)及聚氧化乙烯链的聚合度等因素对聚羧酸系减水剂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合成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一种最佳配方,并对试制产品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说明,聚羧酸减水剂具有优良的分散能力,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其流动性,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好,水泥浆体粘聚性好,配制的混凝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TW—PS)。实验表明,TW—PS对水泥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茶系和氨基磺酸系减水剂.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外加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不同种类的减水剂、早强剂、膨胀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最佳,初始坍落度大且保坍性好,泌水状况改善,强度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在水体系中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合成聚羧酸减水剂。试验表明,该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和优异的保坍性。  相似文献   

14.
谭俊华  任义宁 《山西建筑》2009,35(11):170-171
对比研究了三种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裂性,结果表明,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抗裂性能较好而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不良影响,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宜选用聚羧酸系减水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的缓凝剂与萘系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了三聚磷酸钠、葡萄糖酸钠、六偏磷酸钠、酒石酸钾钠、柠檬酸等5种常用的缓凝剂与萘系减水剂复配后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流动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各种缓凝剂与萘系减水剂的相容性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基丙烯酸为主要原料,以抽真空和氮气带水的除水工艺,直接酯化制备了大分子单体,大分子单体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在水溶液中经自由基聚合得到聚羧酸盐减水剂.通过本方法制备的聚羧酸盐减水剂,减水率高、保坍性能好,在工程应用中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及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侧链的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不同侧链结构减水剂的分子质量,进而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的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对水泥的分散性能和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颗粒对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在相同条件下,水泥颗粒会优先吸附单一侧链结构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中分子质量较高的减水剂分子;分子质量适中的复合侧链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比单一侧链和分子质量过大或过小的复合侧链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更容易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发生吸附,对水泥颗粒具有显著的分散性能,同时能够显著地延缓水泥早期水化。  相似文献   

18.
陈远  左勇刚 《山西建筑》2003,29(15):52-53
介绍了外加剂在不同水泥中的应用效果 ,并就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的改进方法 ,以使外加剂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将固体聚羧酸系减水剂S、粉煤灰、早强剂E、超细粉X、引气剂Y、pH调节剂P按质量比6∶10∶4∶77∶0.1∶2.9进行复配,制备了一种植生混凝土专用外加剂RD-EC100。将该外加剂用于不同品种水泥、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和pH值等进行了测试,并与市售同类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复配外加剂RD-EC100的水泥适应性良好,且性能优于市售同类产品,推荐最佳掺量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