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对话”,让学生潜心会文,让课堂成为他们智慧碰撞、心灵交流的生命场所,继而完成对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3.
张琳老师用尊重的态度对待那些有早恋倾向的学生们,在排座位时将关系要好的学生排成左右或前后的位置。在过去的三年中,在她的特别安排下,三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张琳说,老师越把互有好感的男女生分开他们越会觉得对方好,干脆让他们坐到一起,消除距离对对方产生的好奇心和距离感。最初也担心他们坐在一起会分散学习精力,会把握不好情感互相伤害。她的办法是和他们谈心,由于有了调座位的举动,她很容易与六个孩子交流。她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自己。班主任这样做是尊重学生的想法,也希望学生能尊重老师的想法,做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这正是我们这些农村语文教师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生...  相似文献   

5.
欣赏孙建锋老师的阅读教学,你会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句话有切肤的体验和深刻的感受:你会被师生间那充满魔力的对话深深折服。孙老师用自己饱含魅力的语言,洞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的语言似汩汩泓泉倾心而出,爽心明智;震撼了听课老师们的心灵,让他们产生了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6.
看了这篇介绍美国一所普通小学阅读课的文章,我郑重地在稿纸上写下了“到心灵”三个字,并由此引出了三个层次的思考。一、阅读是一种对话,不仅仅指阅读者之间展开对话,更深层次的还在于阅读者与文本的“心灵对话”这堂美国普通小学的阅读课,不仅在形式上搭建了对话的平台,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内容做深层次地对话。第一,这种“心灵对话”是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是真实内心世界的自然流淌。比如,老师提问:“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  相似文献   

7.
周荣华 《文教资料》2011,(21):65-66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为达到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触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热爱美,绽放个性的花朵;让他们在对话中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碰撞;注重"倾听",与学生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8.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9.
一、在作文教学理念上增强“三性”1.自主性。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己的文章自己写,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种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写作方式,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2.激趣性。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学生的天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就可以挖掘兴趣的资源,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的写作中互相交流,相互对话,效果会更好。3.创新性。“创新”是要让学生在创新的作文教学中体验作文的本质与内…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学生能够将每个知识点记住并灵活运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认同感,这对于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对话教学”在教育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将讲述“对话教学”的实际意义和其价值,对 “对话教学”如何在小学学教学课堂上灵活运用进行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句话启示我们: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精神交流。平等对话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为前提。平等对话包括师生、师本、生本、生生之间的对话。本文中,笔者把论题界定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李敏 《现代语文》2009,(5):101-102
新课改将对话理论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这预示着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储存式”教学向“对话教学”转变。要实现理想的对话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对话,提升他们的对话素养,这是对话理论走向课堂实践的新台阶,而对话能力在学生学会对话地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何谓对话能力?它是在对话精神的关照下,在与别人或自己心灵交流过程中影响其意义生成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心理品质包括:有爱心、尊重别人、谦虚、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行为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了解事实,仔细倾听,积极思考自觉反思,喜欢提问,愿意与他人合作。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对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实施对话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的工具性是指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教化功能,这是语文课的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特点。而所谓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不是靠老师的说教和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自己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这是全国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上的示范课片断。靳老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的这段对话,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细细品睐靳老师与学生的这一段即席对话.我们不难体会到如下几点:(1)对话应具有目的性。“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于靳老师是初次与学生见面.师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了解,这一鲜活的对话设计,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问的距离.课堂气氛也因此被“激活”.  相似文献   

16.
宋志红 《教育导刊》2006,(10):63-63
引发幼儿生成问题的策略1.民主化环境策略教师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放弃教育者的尊严和权威,以信任、尊重、欣赏来支持、诱发幼儿产生问题。老师尊重幼儿,尊重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行为方式。老师面对幼儿的问题,给予的是极大的热情,而不是置之不理的冷漠。老师欣赏幼儿,以欣赏的眼光看幼儿,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要学会等待。2.对话式分享策略教育过程中变教育者单向传输为双向对话,凸显幼儿经验的地位,与幼儿共同分享交流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老师与幼儿都是活…  相似文献   

17.
读了两个课例,我组老师十分敬佩二位老师的探索精神,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做法也能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现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就教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一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一篇课文,随它是什么样的美文,值得“对话”的主要内容就那么几点。每一节课,老师想和学生交流的内容心中应是有“数”的,答案也是明确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捷克诗人赛弗金尔说过“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相信这句话会让每位老师怦然心动——因为自由意识的唤醒。新课标在总目标中关于写作只有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自己的”,是每个人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他人无法全面获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生活的折射,一种情绪的流露,一段与自己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教师必须尊重她、呵护她,而不是牵绊她。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合体。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他们应该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课堂“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巧妙机智的“对话”,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