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春华 《全科护理》2011,9(25):2286-2286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骨缝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浅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堵管、静脉炎、外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外渗、堵管、静脉炎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儿骨缝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采集血标本并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0例需采血化验并静脉输液治疗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84例和对照组266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后输液,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行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静脉留置针单纯输液,比较两组采集血标本质量、皮下血肿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采集血标本质量、皮下血肿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并输液,可保证采集血标本的质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翟妞荣 《全科护理》2009,7(32):2948-2949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快捷安全的排气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排气法;实验组(5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良输液排气法.观察两组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从准备用物至穿刺完毕调节滴数为止的时间及留置针内残留气泡例数进行比较,同时调查病人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操作时间及留置针内残留气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排气方法经改良后节省排气时间,避免留置针内气泡残留,增加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1岁~3岁入院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患儿输液全过程中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输液采取常规护理,不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留置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弹力网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后再用弹力网绷带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网绷带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减少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既减轻患儿的疼痛,又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姜萍岚  虞玲丽 《护理研究》2009,23(7):1753-1754
[目的]观察弹力网状胸带应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乳腺科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3M无菌敷料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先用3M无菌敷料贴固定,再用弹力网状胸带固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纽平均静脉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局部舒适度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平均静脉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局部舒适度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弹力网状胸带固定静脉留置针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肺气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肺气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应用头皮针输液,观察两组在穿刺次数、液体渗漏、静脉炎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次数、液体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气肿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减轻多次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了静脉血管的损伤,保证了静脉途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儿内科5岁的600例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完全置入法置针,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士调节输液位置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漏液、静脉炎、穿刺部分感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儿行静脉注射时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能有效减少患儿留置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娟  刘永芳  包新华  车军双 《护理研究》2006,20(20):1813-1814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对套管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外科需输注甘露醇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输注甘露醇同时局部给予中药热敷,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疼痛程度、套管针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延迟,且疼痛程度轻,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中药热敷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推迟静脉炎发生时间,减轻疼痛强度,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粘弹性绷带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保留时间的延长效果.[方法]将临床8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美敷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对照组按常规用美敷固定,观察两组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时间延长,有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美敷加自粘弹性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输液方便、实用,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输液泵用于婴幼儿输血的效果。方法将40例输血患儿随机分为输液泵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观察2组输血后血容量恢复情况,记录20min内的输血量,检测输血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输液泵输血组血容量恢复正常的人数,时间,发生急性机械性溶血及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输液泵用于婴幼儿输血抢救治疗效果优于输血器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输液泵用于婴幼儿输血的效果。 [方法 ]将 40例输血患儿随机分为输液泵组( 2 0例 )和常规组 ( 2 0例 ) ,观察两组输血后血容量恢复情况 ,记录2 0min内的输血量 ,检测输血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 [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 ,输液泵输血组血容量恢复正常的人数多 ,时间早 ,未发现急性机械性溶血及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液经输液泵后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小板无异常改变。 [结论 ]输液泵用于婴幼儿输血抢救治疗效果优于输血器输血。  相似文献   

15.
范剑锋 《家庭护士》2008,6(4):304-305
[目的]探讨直接使用输入液体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肝素稀释液,C组直接使用输入的原液体进行封管,观察静脉留置时间、封管维持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C组与A组,C组与B组静脉留置时间、封管维持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可行、有效,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张凤  张玉泉 《护理研究》2008,22(36):3295-3297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及局部炎症反应情况,分析局部炎症反应与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相关性.[方法]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 3组,每组20只,均取右耳外侧耳缘静脉置20号留置针,每日经留置针输入生理盐水20 mL模拟临床输液,各组分别于第3天、第5天、第7天取置针侧耳缘静脉做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血管内血栓形成及留置针局部炎症反应情况.[结果]实验1组血栓发生率45.0%,机化血栓发生率11.1%,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2组血栓发生率78.9%,机化血栓发生率53.3%,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血管壁各层均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3组血栓发生率89.5%,机化血栓发生率76.5%,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壁各层及血管腔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腔内可见较多的渗出物及坏死的细胞碎片.局部炎症反应程度与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以导致局部炎症反应且炎症是静脉留置针致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兰 《护理研究》2004,18(3):230-23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69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常规育儿 ,在 1.5岁、2岁时均用Baylay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 :干预组 1.5岁、2岁早产儿精神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比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婴幼儿烧伤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大面积烧伤患儿采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注。[结果]经腋静脉留置时间长,有效地解决了大面积烧伤选血管困难及抗休克的难题,56例患儿成功的渡过了休克期、感染期并康复出院。[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术大大提高了大面积烧伤患儿的抢救效率及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彭桂芝  李玉梅  符婵 《全科护理》2009,7(32):2917-2918
[目的]研究加温输液对早产儿机体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出生后常规输液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加温输液,即将冷液体加温至35℃~37℃,对照组给予常温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升温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升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温输液促进早产儿机体康复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