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时间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根据小说的神话与日常叙事纹理,可以将其分为神话时间和日常时间。文章从叙事学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中神话时间和日常时间跨度和事件频度等问题;并深度探讨了两种时间处理的内在逻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采访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在日常运用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适合于对报道的事态、事件作深层次的剖析,具有深入探究的优势,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作有背景介绍、有分析的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点评的展示,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以广大老百姓为传播对象,以与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新闻体裁,不能仅仅以故事情节吸引受众.更应该以其独特的节目语言作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神话学是神话学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迎来的一场变革,它一方面破除以男性为主的神话话语体系,另外一方面也使神话不再停留在只是对图像文本的分析,而走到了与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社会话语体系。20世纪西方的神话学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18,(1):5-14
儒家教育的意识形态神话是指儒家教育被提炼为一种具有观念霸权地位和政治设计激情的教育观念,并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情境建立起一种相互调适性的意义关系。具体而言,儒家社会主义和儒家自由主义构成了儒家教育意识形态神话建构的两种路向。在儒家社会主义的国民教育神话中,儒家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信仰的现代儒生;在儒家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神话中,儒家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出具有自由民主意识的君子公民。然而,无论是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其在社会实践上均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儒家教育革命与社会革命,在学科实践上可能会导致儒家教育研究陷入固定的理论言说方式与儒家情结之中。鉴于此,实现儒家教育研究的去政治化、去理想化和去激情化,从而回归日常的教育现实和理性的研究态度,是破解当前儒家教育意识形态神话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概念,随着新闻业史的发展厦其专业水平、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发生衍变,并在专业追求与现实表现、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职业道德与效益利润等方面渐渐形成悖论,体现出西方新闻与政府、大财团及个人利益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解构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神话。中国新闻事业,在借鉴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合理成分时,必须解决好新闻专业主义与政府体制的矛盾关系.这是其当前抉择。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新闻控制现象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是我国国家对新闻控制正规化、制度化的重要阶段。当时的报纸除了传递信息的基本职能外,其影响社会会诊并且利用它来为政治服务的功效得到进一步的显现,新闻控制已成为统治者加强控制,巩固政权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的一大特点是它的片碎性和不成体系性。加拿大著名文学和文化批评家诺思若普·弗莱的神话理论为我们探求造成中国神话这一特点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参照体系。根据弗莱的理论,神话产生于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中关怀神话和自由神话应该同时存在,并应形成一种平衡与和谐的关系。而自汉代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就成为一统中国的关怀神话,但它对自由神话的压制使得中国神话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及系统成文的契机。弗莱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片碎性原因的阐释能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话题通过大量的、广泛的、日常的新闻报道,为公众提供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使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表达空间。这对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培养公众对国家、社会发展前途的关心与参与有积极的意义。但它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破除制约因素,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应当是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远古神话,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企图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于改造自然、社会,借助于幼稚的类比联想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初期意识形态的文化模式。在它创作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宗教没有实质的联系,但由于神话创作的现实条件是早期人类对万物膜拜的结果,所以在神话创作的同时,已经孕育着宗教意识的胚胎。社会进入了文明之后,神话和宗教合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神话不等于宗教,宗教也不能涵盖神话,但两者的源流关系是很清晰的。  相似文献   

11.
考古材料揭示了先秦古井的开凿技术与管理水平。井是人们日常饮食生活所必需,井水用于饮用,用于农业灌溉。古井用于“市井”之称,用于地名或人名之称,用于军事生活。不仅如此,古井还用于精神生活,或是理想生活的寄托,或被赋予悲凉与神秘色彩,赋予宗教祭祀色彩,发挥着特定的比喻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在一些人头脑中固有的定式是:凶杀、色情和负面的东西。其实不然,社会新闻不但有正面报道,而且是党报新闻源和一座“富矿”。它不是晚报、都市报的“专利”,同样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党报社会新闻的百花园里也能绽放出艳丽奇葩。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专业主义话语是新闻生产与改革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议题。在公民社会场域中,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迷思来自于知识分子文人论政传统、国家宣传模式和市场经济的商业诱惑。掣肘于三者张力的制衡与渗透,当代新闻从业者出现了身份与角色认同的焦虑,新闻"记录论"和"影响论"的论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角色失衡。在社会转型场域中,对社会主导意识的建构是专业主义新的历史使命。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赋权"为"公共性"提供了"混杂式"的传播路径,新闻专业主义的新媒体转型蕴藏着某种希望。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organisation of news sessions in infants and primary classrooms. We argue that these events are essentially occas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pupils into aspects of school knowledge and culture, although they are ostensibly spaces in the school day where children may introduce their own topics and interests. We show, through a detailed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of varieties of morning news events, how these activities are stage‐managed, what the nature of the children's contributions are, and how these are organised to legitimise school knowledge and to define pupil‐teacher relationships, especially the teacher as primary receiver and announcer of new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ldren into pupils is seen to occur in news sessions as much as in any other classroom activity.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news sessions in the first years of schooling is that these are early instruction in how the private/personal realm can be fitted to the contours of the public/official curriculum, how everyday life interests are subordinated to and appropriated by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以高度精练的文字告诉读者新闻要点。然而,英语学习者有时阅读英语新闻标题有困难,从词汇方面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以期对阅读英文报刊的读者以及从事英语新闻报道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以高度精练的文字告诉读者新闻要点。然而,英语学习者有时阅读英语新闻标题有 困难,从词汇方面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以期对阅读英文报刊的读者以及从事英语新闻报道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精神主体的界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考虑。狭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纯粹的新闻职业精神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其主体是职业新闻传播者;广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社会精神的一种,其主体承担者还包括新闻源主体、收受主体、控制主体和作为非职业主体的个体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使用的现实意义,剖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在社会新闻中合理使用方言的几点建议。虽然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但新闻工作者如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扬长避短,合理恰当地在社会新闻中使用方言,就能发挥方言作为自然语言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辉  王雪君 《海外英语》2012,(4):153-156,158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体育新闻在当今新闻报道中占有极大的地位。体育运动其最基本的功能的确是强身健体,但是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它又担负着其他的社会功能。因而,体育新闻英语的翻译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新闻的翻译必须跳出以单纯的语言对等为原则的模式而寻求新的发展。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之一Hans.Vermeer提出了功能派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其认为目的是翻译的主要决定要素,翻译中要更多地考虑文化、交际背景等因素,这成为体育新闻翻译的一种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新闻把关既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认识新闻事件的全貌和对新闻真实的正确把握,也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受众不能获得高层次的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的引导作用。新闻把关人要发挥好新闻把关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思想、制度、法律、文风建设、队伍建设入手,强化把关意识,正确履行把关职责,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