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分析煤矿区煤层气发电技术发展趋势和特征,构建技术、经济、环境、社会4个纬度的煤矿区煤层气发电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进行煤矿区煤层气发电技术评价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关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的论著分析,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尚未提出通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植物-环境关系的长期、系统的动态监测和作用机理研究,造成了评价指标选取的不系统性和评价目标选取的盲目性。建立植物-环境系统的长期、动态监测网络,探索生态绩效评价新方法,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将是今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面对产量快速增长的废电路板(WPCBs),通过机械物理等方法得到的废树脂粉若不能妥善利用处置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亟须对现有WPCBs树脂粉典型利用处置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运用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的综合评估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技术和社会五个方面构建网络层次关系,以确定其准则和指标间的联系与反馈,同时对WPCBs树脂粉三种典型利用处置技术填埋、焚烧和物理法进行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法以优异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准则获得最高的综合评价水平。最后以苏州某资源再生利用企业为例,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对其开展在准则和指标方面的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WPCBs树脂粉工业化利用处置技术路线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量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特别是井下抽采利用率与规划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从抽采量和抽采浓度、利用技术、利用模式、政策因素等方面开展利用潜力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开发规模、利用规模和利用率预测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十三五"煤层气开发利用量和利用率,并提出发展目标。根据计算结果,取中情景,到2020年煤矿区煤层气抽采量达到257亿~289亿m~3,利用量达到148亿~170亿m~3,地面井煤层气利用率在80%以上,井下抽采煤层气利用率在45%以上,煤矿区煤层气综合利用率在58%以上。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防控是大气污染控制的一项重点工作,科学合理地评价并筛选最优治理技术是VOCs减排的关键。VOCs末端治理技术综合评价模型仍缺乏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技术评价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在构建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模型中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的优点,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FAHP建立经济、环境、技术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VOCs末端治理技术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药生产中典型的生产工艺及产VOCs环节,对9项典型的VOCs末端治理技术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果说明催化燃烧和热力焚烧以及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和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吸附技术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催化燃烧(0.143)是VOCs末端治理中值得推荐的技术。本研究为农药生产VOCs末端治理技术的筛选提供新的参考,有益于化工企业制订VOCs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郑州某房建项目建造技术进行评价,通过建立模型,从安全保障、质量提升、工期节约、经济可行、绿色环保、技术先进性、复制推广等7个大方面对4项建造技术进行定量评价,构建了高效建造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并根据专家经验建立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问卷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终根据每项技术的总得分可得出这四项技术均为高效建造技术,可以在行业内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日,四川省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完成了《泸州市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方案》的编制,并上报升级有关部门。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全国重点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重点煤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工作。要求在煤矿区优选一批具备煤层气规模化抽采利用条件的重点区域,采取相关激励扶持政策,强力推进煤层气抽采利用,  相似文献   

8.
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本文以某大型煤矿集团下的几个矿山为例,基于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在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3大类因素下,建立了科学的、合理的二矿通风指标评价体系,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占比。进一步的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然后用熵权法对指标综合权重进行验证模型可靠性,为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成泰 《安徽化工》2013,39(5):42-44
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安全模型,从五个方面对化工企业储罐区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科学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有关安全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化工储罐区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源开采技术的发展。煤矿区对煤层气开发利用过程中,其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相关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从中石油采气采煤的新模式来看,间歇式负压抽采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一井两用"的发展目标,使煤层气的开发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对开发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此外,在进行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为了降低煤粉的不利影响,"U"型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对水、气进行分开,避免煤粉堵塞通道。文章结合煤矿区的发展情况,就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技术现状进行了探究,注重把握现阶段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煤层气井压裂注入工艺和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等的调研,总结出国内外在煤层气压裂方面的发展现状。从煤层气垂直井压裂到煤层气水平井压裂,从水力压裂到气体压裂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压裂注入工艺及其适用地层条件,并总结出了各种适合煤层气压裂的效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是指结合煤炭生产布局而开展的一系列煤层气开发利用活动。煤炭行业占煤层气地面产气量的半壁江山,但地面产气量离《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目标较远;井下抽采量有望达到目标,但利用率需实现突破。分析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中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矿权之争、经济效益差、行业标准需跟进等方面制约因素,提出应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提高补贴力度、缩短审批周期、加快标准制定和加大科技投入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层气储层条件较差,具有低渗、低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均存在的问题就是一般开采方式效果不好。压裂是煤层岩增产的主要技术之一,而压裂的关键在于压裂液体系的选择,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将会导致达不到理想的产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进行煤层气压裂伤害评价实验,对压裂液体系的进行优选,选择浓度低,低摩阻的清洁压裂液,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改善井底渗流条件,提高煤层气渗透率以及储层渗透能力。解决宁武地区煤层气井压裂改造成功率低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煤分子结构对煤层气吸附与扩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煤的芳香单元延展度、芳香单元堆砌层数以及包括不同缺陷和含氧官能团类型的表面结构对煤层气吸附与扩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得到了煤层气的吸附量与扩散系数,模拟温度为303 K,压力为10 MPa。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煤对甲烷的吸附量随着芳香单元堆砌层数的增加而降低,缺陷和含氧官能团的存在不利于甲烷的吸附。甲烷的扩散随着芳香单元延展度的增加呈现出一个N形的复杂变化过程,单缺陷和羰基的存在有利于煤层气的扩散,煤结构中大的裂隙更有利于煤层气的扩散。最后,基于煤层气的微观影响因素和宏观运移行为提出了煤颗粒径向不均质的煤层气扩散微观模型。  相似文献   

15.
Energy source diversification through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CBM)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strategies to make a country less dependent on simple energy resources (e.g., crude oil, natural gas, nuclear energy etc.). Especially,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 (ECBM) technology can be expected to secure the resource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However, the raw CBM gas obtained from CO2 ECBM contain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O2, and the CO2 content increases depending on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facility. Considering the changes of the CBM composition, we developed process simulations of the CBM separation & purification processes based on the amine absorption to meet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CH4 purity of product stream: 99%, CH4 recovery rate: 99%) with different CBM feed gas conditions. Using the developed simulation model, we performed an economic evaluation using unit methane production cost (MPC) considering coal-swelling types and facility operation time, and established an operation strategy under different natural gas market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6.
煤储层吸附特征参数是评价煤层气资源和开发潜力的重要参数,煤储层的吸附能力是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因此研究煤储层的吸附特征、分析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对沁水盆地某区块煤储层的吸附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块含气量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煤阶、孔隙率、灰分和煤体结构对煤储层吸附能力有较大影响;孔隙率越大、煤体结构越完整,煤储层吸附能力越强;灰分的增加会降低煤的吸附能力;随煤阶的增加,煤储层吸附能力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阳泉矿区属于山西沁水煤田,属煤层气易抽采煤层,是国内瓦斯涌出量最大、煤层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被国家列为重点煤层气开发利用突破区。为了快速、有序、健康地开发利用好阳泉矿区的煤层气资源,有必要做好规划工作。从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现状,加快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和优势等方面,论述了促进煤层气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规划将阳泉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打造成山西省标杆产业及全国的示范产业,井下抽采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到98.5%;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到80.2%。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重点。总结了煤层气测井技术发展现状、煤储层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测井响应、储层参数的测井评价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邓春苗  汤达祯  许浩  陶树 《洁净煤技术》2011,17(2):82-84,87
从基准面变化,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彬长地区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厚煤层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旋回的末端,是煤层气形成和富集的首要条件;沉积相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沉积相带和沉积微相对煤层发育控制不同;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易于形成煤层气富集区。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泥岩为顶、底板的厚煤层为煤层气富集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煤层中实现煤层气商业化开采的关键,也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瓶颈之一。本文探讨了间接压裂技术的机理和适用煤层条件,通过在阜新现场的应用,充分证实该项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