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刺儿菜性别连锁的同工酶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丙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不育系与保持系在营养生长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及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POD、SOD及EST同工酶表达种类及表达活性之间均存在差异.在盛花期,不育系花蕾和花朵的POD均比保持系多1条特征带,叶片的SOD比保持系少2条特征带;EST同工酶的表达谱带无论是在叶片、花蕾还是花朵中均比保持系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KFJT-CK为对照,以经碳离子辐照选育的早熟突变株KFJT-1为试材,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突变后代KFJT-1与对照KFJT-CK相比,POD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说明碳离子辐照并未使甜高粱POD同工酶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SOD同工酶酶谱的条带数相同,只是条带的颜色深浅有所差异,说明碳离子辐照仅使SOD同工酶的表达量有所差异;EST同工酶增加了1条新谱带,说明碳离子束辐照使甜高粱EST的表达发生了变异。[结论]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POD的影响很小,对SOD有较微弱的作用,而对EST的同工酶谱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栽培半夏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的4种类型半夏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进行比较,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半夏种内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类型的半夏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特征谱带外,各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光温敏核不育系和常规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过氧化物酶(POD)的聚丙烯酰胺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光温敏核不育系在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出现了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剖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细胞学特征和蕾期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和淀粉酶(AMY)同工酶4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同工酶分析表明,RC7不育系的POD和AMY同工酶酶谱在小孢子发育的整个时期与保持系B7都存在明显差异,且CAT和EST同工酶酶谱在花粉粒成熟时期比保持系B7少了2条清晰的谱带,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结果表明,单核期RC7开始败育。  相似文献   

7.
36份不同居群半夏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测定了36份不同居群半夏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在3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半夏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多态性。POD酶、EST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异,酶带数分别为20和24条。采用DPS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两类酶带谱进行聚类分析,该结果能够对供试材料的细胞学研究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分布规律,鉴定不同四棱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同一株四棱豆(K0027)不同节位成熟叶片和16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9个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酶带数均为10条,并且各酶带相应的Rf值基本相同;而在16个不同四棱豆品种中酶带数为6~11条,并且各酶带的宽窄、颜色深浅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各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值)和品种间的联合相似系数(S值)分析可知,(1)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似性;(2)POD同工酶在所选的16个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K0006和K0035、早熟二号,K0021和K0028品种间的S值在0.2~0.4之间,为最小值,即这两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为优势杂交亲本组合;(3)同时阐明了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相关分布规律,为植物分类或品种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杂交育种选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华春18和浙春3号)在不同时期、不同锰浓度处理下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锰浓度的增加,华春18的POD同工酶的酶带数下降,EST同工酶的酶带数变化不大,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变化不大;2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的酶带数也变化不一,这与各品种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法对白三叶幼苗的根、叶柄和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电泳分析,以了解白三叶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三种同工酶的空间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白三叶幼苗的SOD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有7条酶谱区带,叶柄有5条酶谱区带,叶有11条酶谱区带,其中有5条是根、叶柄和叶共有的谱带。在根中有一条(Rf=0.18)是特异的,在叶中有5条(Rf=0.13,0.69,0.72,0.94,0.97)是特异的。在白三叶幼苗的POD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有8条酶谱区带,叶柄和叶有5条酶谱区带,其中有4条谱带是根、叶柄和叶共有的谱带。在根中有4条(Rf=0.31,0.69,0.77,0.85)是特异的。在叶柄和叶中有1条(Rf=0.19)谱带是特异的。在白三叶幼苗的CAT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叶柄和叶中都只有1条(Rf=0.78)相同的酶谱区带。结果表明:白三叶幼苗中有大量的抗氧化酶类表达,这有助于生化产品的进一步研发,这些酶特殊的差异表达还对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目标。  相似文献   

12.
铝胁迫对大豆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3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浓度铝毒害下,不同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同工酶酶带有一定的差异。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各品种的酶活性和酶带数量变化不一,但总趋势为下降,这与各品种对铝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雌雄芦笋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78的一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93的一条酶带。  相似文献   

14.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沙棘的选种、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沙棘品种(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的嫩叶为材料,测定了它们的POD酶谱和酶活性。[结果]酶谱带染色结果表明,齐棘Ⅰ号酶活性最强,阿列依次之,楚伊较弱。齐棘I号的POD同工酶酶谱带最多,共有9条带,其中深色带5条。阿列依具有4条酶带,其中深色带2条。楚伊具有3条酶带,其中深色带1条。△OD/(min·g)值愈大则酶活性愈强。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的△OD/(min·g)值分别为0.112、0.100和0.092。[结论]供试的3种沙棘POD活性顺序为: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其抗逆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齐棘Ⅰ号〉阿列依〉楚伊。  相似文献   

16.
对萝卜组培苗与实生苗生长过程中若干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培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实生苗,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实生苗;组培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定植后42d内低于实生苗,56d时显著增加并高于实生苗,之后又回落,70d时低于实生苗;而组培苗根部POD活性始终高于实生苗;组培苗叶片和根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均高于实生苗。组培苗和实生苗的酯酶(EST)、POD及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叶片与根部之间有差异,但相同部位均没有出现特征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芝麻品种叶片和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基因型芝麻对花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为芝麻抗旱性研究和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以抗旱品种金黄麻和干旱敏感品种竹山白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进行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T3)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分别测定植株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氨基酸(A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型抗坏血酸(AsA)等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干旱胁迫下2个基因型间生理响应机理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后,芝麻叶片中MDA、H2O2、Pro、SS、SP、GSH含量和SOD、POD、PAL酶活性以及根系中MDA、SS、SP、AA、GSH、AsA含量和CAT、PAL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不断加剧呈不断上升趋势,叶片中的AA、AsA含量和CAT活性以及根系中H2O2、Pro含量和SOD、POD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各项指标测定值与根系中指标值均呈正相关,品种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伤害物质(MDA和H2O2)含量呈负相关,与部分渗透调节物质、防御系统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在花期干旱胁迫下,对2个不同基因型芝麻测定的12个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响应差异较大,叶片大于根系。抗旱品种较干旱敏感品种表现为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较多,保护酶(SOD和CAT)活性较强,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较高。芝麻抗旱性生理机理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18.
以7个结球甘蓝自交系以及由它们杂交组成(配合力测定采用半轮配法)的2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与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探讨酶谱差异与杂交亲本配合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杂交组合F1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有3种类型:一是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并兼有双亲所没有的杂种酶带;二是只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三是丢失双亲部分特征酶带.结合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发现,第1种类型的亲本配合力高;第3种类型的亲本则配合力低.由此可见,结球甘蓝POD和EST同工酶与杂交亲本配合力有一定相关性,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