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高效药种,于201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己唑醇SC和30%苯醚·丙环唑EC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较为理想,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78.52%~79.05%,对稻曲病的防效均为97.06%,同时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1%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选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效试验,调查并比较常规药剂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呻嗪霉素悬浮剂30m L/hm2于水稻破口期使用,使用一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0.65%,连续使用2次防治效果达85.26%,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达84.91%,防效均优于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井冈霉素,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在田间的发生危害,并且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40%咪酮·氟环唑悬浮剂对单季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当地常规晚粳稻倒2叶抽出0.5叶和破口期各施药1次。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86.57%~92.61%,对稻曲病的病指防效为91.58%~100.00%,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为60.31%~81.62%。由此表明,该药剂可以作为水稻"三病"防(兼)治药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王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36+138
进行30%代森锰锌油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比,30%代森锰锌油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纹枯病的防效达到了85.90%,对稻曲病的防效高达95.55%,使水稻增产25%以上。  相似文献   

5.
竹醋液对络氨铜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竹醋液对络氨铜的增效作用,分别以竹醋液和水为溶剂,配制14%的竹醋络氨铜和络氨铜等2种水剂,通过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防效研究,发现14%竹醋络氨铜、14%络氨铜对水稻安全,在使用浓度300倍的情况下,对水稻稻曲病的平均防效均显著优于当前市场上使用的已登记杀菌剂20%三唑酮乳剂1 000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与井冈霉素的防效相近。竹醋液对络氨铜在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对水稻纹枯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效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攀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68-168,170
研究了3种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2.5%井冈·枯芽菌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较好,有效控制了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危害,其防效高于井冈霉素;且30%苯甲·丙环唑还能有效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43%好力克悬浮剂对水稻多种病害的防效,特与井冈霉素20%水溶性粉剂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43%好力克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显著,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应掌握在抽穗前7~10d和齐穗后的2次用药;有效使用剂量控制在135~180mL/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43%好力克悬浮剂对水稻多种病害的防效,特与井冈霉素20%水溶性粉剂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43%好力克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显著,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应掌握在抽穗前7~10d和齐穗后的2次用药;有效使用剂量控制在135~180mL/hm2.  相似文献   

9.
4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井·酮·三环唑、噻呋酰胺、纹曲宁WP和纹曲宁AS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6%井·酮·三环唑WP对水稻纹枯病防效最好,为73.1%;纹曲宁WP对稻曲病防效最好,为95.7%。16%井·酮·三环唑在绿色大米生产上只能使用一次,纹曲宁可用于有机大米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15%丙环唑·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效,特进行其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于纹枯病初发期开始用药,用量为20~26.7g/667m2,连续用药3~4次,对纹枯病防效达81.4%~85.0%,对稻曲病病穗防效达67.4%~74.2%,病粒防效为69.8~76.0%。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对水稻纹枯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不同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0株木霉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D1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分别达到了80.82%和69.55%。D1菌株对水稻安全,比对照增产27.41%;D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范围为51.09%~70.64%。先用D1菌株处理24 h后接种纹枯病菌的防效最高,其次是纹枯病菌和D1菌株同时处理,先接病菌24 h后再用D1菌株处理的防效最低。说明D1菌株对纹枯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优于治疗。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D1菌株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D1菌株与辣椒炭疽病菌等8种作物病原菌真菌对峙培养,对它们的生长抑菌率在63.03%~95.18%。在20~30 ℃和pH 4~5时D1菌株对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5种杀菌剂对D1菌株的菌丝生长毒力不同,EC50值为0.042~384.24 mg·L-1,在田间常用水平下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75.8%~100%。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5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鲁南地区水稻纹枯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5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喷施剂量为90、120、150g/hm2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为70.67%、72.62%、74.49%,且安全性较好。在实际生产中建议用药量120~150g/hm2,间隔7d喷1次,连喷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3.
辽北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全防病处理作为对照,产量损失率表现为全不防病不防纹枯病不防稻曲病,分别为5.53%,5.11%和2.79%;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时,防治纹枯病有助于降低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不防治稻曲病的穴发病率、穗发病率、结实减退率及产量损失率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生产中应重点对水稻纹枯病和个别品种稻曲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咪鲜胺·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缓抗药性问题的产生,开展咪鲜胺(Prochliraz)与嘧菌酯(Thifluzamide)组成混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相关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剂对纹枯病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Ⅳ号的增效比最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Ⅳ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异的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5.
井冈霉素防治杂交早稻纹枯病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杂组合协优49为供试材料,应用井冈霉素药剂防治,明确了杂交早稻纹枯病一次防治以始穗期为最佳,在常年病害流行年份,不必进行二次防治(而江西省常规早稻一次防治以孕穗初期为最佳,常年需进行二次防治)。文末就杂交早稻与常规早稻纹枯病防治适期从病害流行特点和产量损失生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指出,从农业生产实际考虑,可把早杂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定为孕穗末期至始穗期。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效安全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研究了壳寡糖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纹枯菌的菌丝和菌核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水稻成株期,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明显降低,相对防效均在50%以上,且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不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也不一样.浓度为50 μg/mL的壳寡糖溶液引发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程度最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5.56%.壳寡糖对水稻植株进行诱导处理后,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是引发水稻对纹枯病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为22.22%、平均病株率为8.06%、病情指数为17.95,与常规用药处理区相比,病蔸率下降6.34%、病株率下降6.12%、病情指数下降O.89。表明稻田养鸭可以基本控制纹枯病的危害,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