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烟叶成熟度与叶组织细胞结构及烘烤热反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烟叶在成熟期间及在烘烤过程中的解剖结构观察表明:上部叶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容忍度大;中部叶海绵组织空隙度变大;下部叶结构明显变松弛。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叶肉组织表现出紧密→疏松→松弛的发展规律。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G140比NC89栅栏组织排列更紧密些。在烘烤中,欠熟叶热反应灵敏,遇热收缩快,不易烘烤;过熟叶细胞解体过早,两者都不能保证烘烤过程中进行的充分而完善的生化变化;成熟叶热反应迟钝,原生质凝固慢,烤后有纹理,因而烘烤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失水干燥特性及形态变化规律,基于田间烟叶落黄程度及SPAD值范围界定鲜烟叶成熟度,分析鲜烟叶组织结构及烘烤期间烟叶含水量及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烟叶成熟度提升,叶厚、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细胞密度、海绵细胞密度和紧密度呈降低趋势,海绵组织厚度、疏松度逐渐增大.烘烤期间随成熟度提升,42~54℃叶片、主脉、整叶水含率及自由水、束缚水含量降低幅度逐渐增大,45~48℃叶片失水占比逐渐减小,主脉失水占比逐渐增大;42~45℃叶片横向、纵向收缩率增幅最明显,叶片厚度收缩率和主脉周长收缩率分别在45~48℃和48~54℃时增幅最大,且随成熟度提升烟叶形态收缩率增加量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含水量与形态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随烟叶成熟度提升,烟叶保水能力逐渐降低,形态收缩幅度逐渐增加.叶片综合变黄80%~90%处理的烤后烟叶具有较好的外观质量和适宜的化学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叶位烟草叶片厚度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显微技术,对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草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试验材料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单位长度栅栏细胞数均随叶片成熟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其减小幅度上部叶最小;上表皮厚度则随着成熟度增加增大,下表皮厚度、组织比与组织结构紧密度无明显规律。同一成熟度的下、中、上3个叶位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上部叶片较厚主要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决定。上部烟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下部叶和中部叶厚且上部烟叶片厚度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变薄的速度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慢,是导致上部叶较厚的解剖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4.
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树脂包埋、半薄切片法对烘烤调制过程中烟叶组织结构的连续变化作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烘烤过程的进行,烟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逐渐收缩变薄,而上下表皮厚度变化细微,维管束的结构变化较为迟缓。(2)至干筋初期,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上下表皮的细胞均已破裂瓦解,内部结构混为一体。细脉中的维管束也开始破裂溶解,支脉和主脉的维管束结构还基本保持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红花大金元(简称红大)为材料,探讨不同成熟度处理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为红大品种合理成熟采收和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密集烤房内进行烟叶烘烤,在电镜下观察不同成熟度处理烟叶在鲜叶采摘及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不同成熟度鲜烟叶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叶绿体等细胞器与细胞壁的紧贴程度以及细胞间隙的大小不同,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绿体、细胞核以及相关膜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变黄期是烟叶中淀粉和色素类物质降解的主要阶段。在烘烤过程中,与尚熟、过熟相比较,烟叶适熟采收更有利于烟叶中部分糖类物质的转化,使淀粉及色素类物质进一步降解,从而提高烟叶品质。【结论】适熟采收对改善烟叶组织结构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熟度烤烟叶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酶解方法分离K326不同成熟度烟叶中部叶(第10叶)栅栏细胞和海绵细胞,运用气相色谱分析鉴定细胞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分光光度计法分析质体色素、糖类及烟碱.发现多元有机酸在海绵细胞中含量较高,超过栅栏细胞的2倍以上,高级脂肪酸、质体色素、糖类均是栅栏细胞中含量高,总量分别超过海绵细胞的2,1.2,1.2倍.而海绵细胞烟碱含量高于栅栏细胞的2倍以上;在烤烟成熟过程中,有机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降低,过熟海绵细胞有机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仅为未熟的50%,16%,50%.过熟栅栏细胞有机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仅为未熟的50%,20%,55%.糖类在欠熟细胞内含量最高,过熟细胞内最低,欠熟海绵细胞为过熟的1.6倍,欠熟栅栏细胞为过熟的2.4倍.烟碱随着成熟度增加而逐渐积累,适熟细胞内含量最高,未熟细胞内最低.适熟海绵细胞为未熟的2.8倍,适熟栅栏细胞为未熟的5.4倍.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主要组织学指标的变化,采用石蜡切片制片、电动显微镜进行组织结构观察的方法,对云烟85下、中、上3个部位烟叶不同成熟度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下、中、上3个部位的烟叶身份逐渐变薄;叶片、上下表皮和栅栏组织的厚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海绵组织厚度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和栅栏组织厚/叶厚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海绵组织厚/叶厚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品种,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初烤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下部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和中部适熟烟叶、过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优化清香型烟叶采收成熟度,提升清香型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计烟叶4种成熟度档次处理(未熟、初熟、适熟、过熟),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原烟外观等级质量及关键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烟叶适熟采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中,成熟度、颜色、光泽、油份、厚度、叶片结构等指标较好;等级质量中,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较高;化学成分中,淀粉、总糖、还原糖较协调.烟叶初熟采收,外观等级质量及关键化学成本协调性均次之.烟叶未熟采收、过熟采收,外观等级质量及关键化学成本协调性均较差.[结论]云烟87品种烟叶适宜采收的成熟度档次是适熟烟叶,其次为初熟烟叶,不宜采收未熟烟叶和过熟烟叶.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烤烟成熟期叶片组织结构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成熟期烟叶的组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烤烟,其叶厚、上表皮、叶肉组织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每个处理在不同的成熟期降幅各不相同。在适熟阶段,NH4+-N 50%+NO3--N50%处理下的叶片厚薄适中,有利于烘烤和烟叶品质的提高。在不同的成熟期,3个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叶绿素的含量都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降幅从定长到初熟和从适熟到过熟的过程中值较大。这一结果为烟叶生产实现优质适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探索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下,白肋烟各部位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叶片厚、上表皮厚、栅栏组织细胞宽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三部位平均叶片厚、上下表皮厚、栅栏组织细胞宽降率从15000 ̄18000株/hm2>18000 ̄21000株/hm2,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叶片厚降率15000 ̄18000株/hm2<18000 ̄21000株/hm2;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三部位平均叶片厚、海绵组织厚、下表皮厚增率240 ̄300kg/hm2>300 ̄360kg/hm2,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上表皮厚、栅栏组织厚/叶片厚、栅栏组织细胞宽增率则是240 ̄300kg/hm2<300 ̄360kg/hm2,密度因素对三部位叶片组织结构(平均)影响效应,叶片厚、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上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宽大于施氮因素,而海绵组织厚小于施氮因素,两因素对栅厚/叶厚影响效应均等。综合试验结果,种植密度18000 ̄19500株/hm2,氮用量270 ̄300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沙棘品种抗旱性,选取6个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以上9个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抗旱特征,且雌雄株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雌株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雄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雌株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5个抗旱指标,按照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雌性沙棘控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顺序为浑金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中国沙棘楚伊太阳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雄株以栅海比、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为抗旱指标,得到5种雄性沙棘抗旱顺序为丘依斯克×中国沙棘楚伊乌兰格木×中国沙棘浑金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13.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喀什霸王(Sarcozygium kaschgaricum Boriss)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喀什霸王叶片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栅栏组织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内方,为等面叶。从叶片横切面上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层较厚,上表皮角质层较下表皮的厚,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上,微下陷;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圆柱形细胞组成,其外层细胞转化为异细胞,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约为1∶2,海绵组织位于叶片中央,细胞呈凌乱分布下表皮内具有1~2层由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发达。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植物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不同纬度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纬度这一环境因子对紫椴生长的影响,这对于天然紫椴林的保护、引种驯化、经营管理、种群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人工林的抚育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紫椴枝叶解剖构造在不同纬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叶的上下表皮厚度、1和2年生枝木质部及韧皮部宽度、晚材/早材比值、2年生枝的周皮厚度、木射线长等均随纬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而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1年生枝表皮厚度、2年生皮层厚度等解剖结构随纬度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显微制片法研究了种植于玉溪地区的4个津巴布韦引进烤烟品种KRK22,KRK23, KRK26, T29和2个云南主栽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上、中、下3个部位成熟期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津巴布韦引进品种KRK26的叶肉细胞发育良好、排列整齐、细胞间隙适中,和云南主栽品种表现一致,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也接近于云南主栽品种。KRK23, T29和主栽品种相比,栅栏组织细胞体积变小,叶肉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量减小,且叶片厚度、组织比等解剖参数均小于云南主栽品种。KRK22虽然叶厚、组织比等解剖参数较主栽品种大,但细胞呈松散状、排列极疏松、间隙极大,在下部叶已可见细胞解体现象。(2)部位间叶片解剖特征比较可见:栅栏组织厚度、组织比、栅叶比、栅栏组织细胞间隙度随着部位的升高而增加;海绵组织间隙度则随着部位的升高而减小,叶片厚度表现为上部叶最厚、中部叶最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叶片解剖结构为评价指标,比较2个新培育的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强弱,为其适生范围的确定和生产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2个杨树新无性系02-9-22和02-12-29(选用父本84K杨、母本I-101杨和毛白杨-30作为对照)的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使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对照种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明显不同。各杨树无性系(种)的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分别变化于162.73~245.52 μm,10.30~17.32 μm,71.58~116.34 μm,41.10~96.05 μm,7.72~12.73 μm和25.25%~48.24%,以上各指标均表现为02-12-29杨显著大于02-9-22杨;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分别介于0.77~2.58和37.14%~65.26%,此2项指标表现为02-9-22杨大于02-12-29杨,且差异显著。采用抗旱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所得各杨树无性系(种)的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2-12-29杨>84K杨>I-101杨>02-9-22杨>毛白杨-30。【结论】以叶片解剖结构为评价指标研究得出,新无性系02-12-29杨叶片结构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2-9-22杨。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不同封顶期与留叶水平下各部位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封顶期推后或留叶数增多,叶厚、栅厚、海厚、组织比、栅厚/叶厚和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细胞宽度等都随之变薄变小,但现蕾封顶至初花封顶和留叶18片至21片的降幅较小,而初花期封顶至盛花期封顶与留叶21片至24片的降幅较大。封顶期对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大于留叶数。生产上采用适时封顶合理留叶是改善叶片组织结构,增进烟叶产质量的重要措施。试验结果以初花期封顶,单株留叶21~22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以表型性状优良的50份黄山群体种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50份种质材料的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1)、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2)、栅栏组织厚度与总厚度厚度比值(X3)、角质层厚度与总厚度比值(X4)以及海绵组织厚度与总厚度比值(X5)等都存在显著差异;提出叶片解剖结构指数(Y)的计算公式为Y=0.5X1+0.2X2+0.2X3+0.05X4+0.05X4;依据解剖结构指数50份种质材料及4个对照品种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预测第一、二类群中的30份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的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9.
以流苏和青榨槭(均引自清西陵林场)2种植物的2a生幼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遮光度处理〔0(全光照, CK)、15%、35%、50%和70%〕对流苏和青榨槭生长情况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流苏在35%遮光条件下新梢生长量相对较高,茎增粗最大,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均最大;青榨槭在50%遮光条件下生物生长量最大,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