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阳离子聚合物型絮凝剂处理含聚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申文  段明  王虎  赵翼  甘二勇 《石油化工》2011,40(12):1355-1359
以污水中油滴的粒径和Zeta电位及污水的浊度、含油量、过滤性为考核参数,考察了污水类型、阳离子聚合物型絮凝剂含量、絮凝剂的阳离子度和分子结构对絮凝剂处理含聚污水和不含聚污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絮凝剂FO4800SH含量的增加,不含聚污水中油滴的粒径和污水的浊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油滴的Zeta电位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含聚污水中油滴的粒径略有减小,污水的浊度减小,油滴的Zeta电位为负值且变化程度小。絮凝剂的阳离子度越大,含聚污水中油滴的粒径、污水的浊度、含油量越小;当絮凝剂FO4240SH,FO4440SH,FO4800SH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300,200 mg/L时,含聚污水的过滤性最好。交联型絮凝剂和线型絮凝剂对含聚污水的处理效果相当,但含有交联型絮凝剂的含聚污水的过滤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锦州9-3油田聚合物驱生产污水组成特点,分别测定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及水解度的产出聚合物对含聚污水表观黏度、油滴粒径、Zeta电位、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油水平衡界面张力、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聚污水中产出聚合物的存在会增加含聚污水的黏度,吸附于油水界面增强含聚污水中O/W型乳液滴的Zeta电位,增加水化层以及油水界面膜强度,从而增强污水的乳化程度和稳定性,降低污水中油滴的聚并效率,增大了含聚污水的达标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聚驱采油技术在我国各大油田的推广应用,聚驱污水处理已成为聚驱采油技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深入探讨液-液旋流器在处理聚驱污水时效率较低的原因,在调研分析聚驱污水物理特性的基础上,基于CFD专业软件Fluent的RSM应力模型,模拟研究了聚驱污水区别于水驱污水的特性参数(粘度、油滴粒径、油相体积分数)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切线速度、油相集中度均随粘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油滴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分离效率随粘度升高及油滴粒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陈武  张健  檀国荣  靖波  尹先清  王大勇 《海洋石油》2013,33(3):50-53,64
研究了污水油含量、固体悬浮物含量及聚合物含量对含聚污水zeta电位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含量增加,带电颗粒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带电颗粒物质的平均相对位移相差显著;含油量、固体悬浮物含量增加,带电颗粒的zeta电位变化不明显,带电颗粒物质的平均相对位移相差不显著。表明聚合物可能是影响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稳定性的原因。通过测定不同搅拌速度、不同清水剂加量下污水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为300r/min、清水剂BHQ-08加量100 mg/L时,对模拟和实际含聚污水中油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64.2%、70.9%;zeta电位的绝对值降低率分别为12.51%、19.65%。在搅拌转速为300 r/min时,清水剂BHQ-08加量250 mg/L时,zeta电位绝对值降到最小33.19 mV,此时絮凝聚集、除油效果为佳。研究结果为聚合物驱油田实际生产更好处理含聚合物污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SZ36-1油田聚合物驱生产污水组成特点,分别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及水解度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对污水表观黏度、污水中油滴粒径、Zeta电位、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油水平衡界面张力、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污水中所含降解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会增加污水黏度,吸附于油水界面增强生产污水中O/W型乳液滴的负电性,增加油水界面膜弹性强度,增强污水乳化程度和稳定性,降低污水中油滴的聚并效率。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乳化活性物质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乳化活性亚组分及亚组分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之间相互作用对絮凝剂破乳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含聚污水的处理对策。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强极性亚组分SF42及高酸值亚组分SF31与HPAM共同稳定的乳状液比弱极性亚组分SF2所稳定的乳状液更难破乳絮凝;在不含盐的模拟体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聚合铝(PAC)、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1)与HPAM有较弱的协同絮凝作用,协同作用机制以桥连作用为主;HPAM的盐敏效应导致含聚污水盐质量浓度超过7000 mg/l以后,其中油珠zeta电位由负值变成正值,使得具有一定阳离子度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CPAM-1对含盐、含HPAM模拟乳状液及实际污水的破乳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絮凝剂,且CPAM-1与污水中HPAM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都有很强的协同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聚合物驱产出污水特性及处理困难的特点,分析了采用特种聚合物部分去除或消除污水中残余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其水质的影响,为解决聚驱污水处理问题提出了新思路。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别及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对溶液或污水中HPAM的去除效果,发现非离子、两性离子、疏水改性阳离子聚合物对HPAM无去除作用,只有阳离子聚合物去除效果较好,其中尤以DMDAAC系列阳离子聚合物效果最优,而适当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化度以及气浮技术均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对HPAM的去除率。证明利用特种聚合物去除污水中HPA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驱采出水中残余聚合物的黏浓关系、相对分子质量、水解度、ζ电位、吸附性等方面的特性和分子聚集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驱油用聚合物HPAM经过地层作用后,其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浓度、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显著降低,水解度和采出水ζ电位升高;再配聚时,新聚合物吸附量随残聚浓度升高而降低;当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以上时,残聚分子间出现聚集、缠绕和交联现象,形成显著的立体三维网络结构。残余聚合物特性的变化,将增大含聚污水处理难度,沉降时间将延长。然而这些变化可能对含聚污水再配聚后的驱油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污水中含有大量水解聚丙烯酰胺,由于带有大量的羧酸根而带负电荷,处理难度大。目前,主要的商用清水剂为聚阳离子类,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铝等,其机理是利用静电中和作用,实现油滴聚集上浮从而净化水质,但在处理的同时会导致大量含聚合物的油泥产生,引起生产流程的堵塞。为了解决该问题,研制了非离子类清水剂,并在海上平台污水处理流程中进行了加注,观察处理效果,加注后水质稳定,满足回注要求。下一步将扩大试验规模,评估并指导新型药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三元复合驱污水动力学稳定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Tti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模拟采出污水的背散射光强度变化获得油滴动力学稳定性信息.同时利用稳定性常数值(TSI-1)比较了驱油剂含量对污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驱油剂含量下污水中油滴的界面性质、粒径、电学性质和界面膜强度以及水相粘度,分析了驱油剂对污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和碱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由滴粒径、增加Zeta电位和液膜强度,但对水相粘度影响不大;聚合物则主要是增加油滴Zeta电位和液膜强度并使水相粘度显著增大。这些作用阻碍了小油滴转变为大液滴,减慢了大液滴聚结和分层速度。随着污水中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浓度的增大,污水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Surfacta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stability of oil droplets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waste water compared with polymer, decreasing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zeta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oil droplets. Flocculation and demulsification were conducted to remove the stable oil droplets. Demulsifier reverse phase demulsifer-E (RPDE) together with flocculant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is effective in accelerating the coalescence of small oil droplets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waste water due to synergistic effect of demulsification and flocculation.  相似文献   

12.
界面性质表征二元驱驱油剂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UOP Separex Flux+是现有的Separex膜系统中膜元件的替代。Separex Flux+可增加污染物的去除,如酸性气和水。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设计可增加天然气加工能力,可使生产者获取更高的效益和降低成本。除了增加系统被加工的气体量外,与现有的膜产品相比,该膜元件每单位膜面积可去除更多的二氧化碳。这有助于使下游处理单元脱瓶颈制约,对  相似文献   

13.
管输压力下实时记录式天然气发热量测定设备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破乳脱水实验及界面性质研究了HPAM、吡咯林及其二元驱体系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100mg/L不同驱油剂后均使破乳剂BSE-238对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降低15%以上,SV值均增大,不同驱油剂均增强了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含驱油剂的乳状液体系破乳后水相电导率增大、Zeta电位负值增大,破乳脱出水中含油量增大、油滴粒径减小。不同驱油剂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不同:HPAM对体系界面张力无明显影响,是通过增大体系黏度增强其稳定性;吡咯林对乳状液体系黏度无影响,大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增强乳状液稳定性;两种驱油剂协同作用,使二元驱采出液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缓冲法控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成胶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艳  张士诚  吕鑫 《天然气工业》2006,26(11):119-121
弱凝胶调驱技术是将聚合物与交联剂以及添加剂以单液法的形式注入地层,从而达到深部调驱的目的。针对现有交联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的成胶时间过短、不能满足现场深部调驱的要求,通过采取在交联聚合物弱凝胶体系中加入缓冲溶液,借助缓冲溶液对弱凝胶体系pH值的调节作用,来达到调节交联剂的成胶时间的目的。通过L9正交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个反应条件对成胶时间影响程度顺序为:溶液的pH值(因素B)>交联剂用量(因素A)>温度(因素C),并且酸性(pH<7)条件下,成胶时间较长。最后选用5种不同pH的HAc-NaAc缓冲溶液对L-2/HPAM交联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的成胶时间进行调节,可以将这一体系的成胶时间从42~384 h进行控制,而成胶强度基本不变化。这达到了用缓冲法来控制交联聚合物弱凝胶体系成胶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油田注入与产出聚合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美国Millipore切向流超滤系统,建立了超滤浓缩恒重的方法,消除了产出液中盐等杂质的影响,准确测定了见聚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的质量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对孤岛油田5口见聚油井注入与产出聚合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聚合物在注入及地层渗流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发生明显变化,对同时注聚的见聚油井来说,见聚时间越晚、层位越深、井距越大,聚合物在地下受到的降解和水解作用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