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郭松民 《唯实》2003,(6):92-92
希特勒在自杀前授予博尔曼“最忠实的党员”称号 ,但他不仅仅是最忠实的党员 ,他还是第三帝国残存部分的“摄政王”。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他就作为“元首秘书”和纳粹党的办公厅主任 ,扮演了纳粹机器中发电机的角色 ,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成为纳粹德国的秘密统治者。从纪录片上看 ,博尔曼肥胖 ,短腿 ,圆脑袋 ,个子不高 ,丝毫没有纳粹教条里描述的“优等种族”的理想特征。他总共才受过不到七年的教育 ,从未表现出任何真知灼见和一星半点的天才火花。他之所以能够在弱肉强食的纳粹丛林中不可阻挡地上升为希特勒的“大内总管” ,靠的是一…  相似文献   

2.
张乐 《党建文汇》2011,(3):18-18
“作战部队”、“希特勒万岁”等煽动性寿辞可不只在上世纪纳粹时期才会出现一德围媒体2月解密的6万封“新纳粹内部邮件”显示。德国两大极右政党在平日邮件交流中充斥着各种极端内容。  相似文献   

3.
吴明 《党史纵横》2006,(2):41-41
过去一听到“德国”一词,往往让我联想到电影上的“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当我漫游德国以后,我又认定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热情诚挚、友好善良。修改教科书在“二战”中,德国是侵略国,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国家。如何客观而公正地书写  相似文献   

4.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立即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反犹──灭犹狂潮。纳粹分子制造和鼓吹雅利安人是优秀民族,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与其说犹太人是人,不如说他们是野兽,镇压和灭绝他们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教授和科学家竟然支持这种反动的民族理论。3月,德国发生了第一次杀害犹太人的暴行,被害者多数是法官、律师和医生。4月,纳粹党宣布对犹太人实行抵制日,出动大批警军封闭犹太人的商店、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然后又规定在年底之前将德国犹太人从一切公务机关和自由职业中赶出去。5月,掌管思想意识形态的纳粹党党魁之一的戈培尔,策划了一…  相似文献   

5.
李俊生 《党课》2011,(12):115-118
希特勒之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个谜。美、英等国认为,希特勒已死,但始终未获得尸体。苏联在攻克柏林之后,在纳粹元首的掩蔽部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怀疑是希特勒的,并于1945年5月8日进行了尸体解剖,但是尸体已被严重烧焦,变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少欧洲国家和欧洲以外如日本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运动,有些国家的法西斯组织还取得了政权。其中影响最大、作用最坏的莫过于德国纳粹。德国的法西斯党产生后一步步强大起来,并谋取了政权。成千上万的人深受蒙蔽以至高呼“希特勒万岁”的口号,走上了几乎毁灭世界同时也毁灭自己的道路。到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7.
自柏林电影节10日开幕以来,所放映的竞赛单元影片能真正打动观众的为数不多。然而上周末放映的德国影片《索菲·朔尔———最后的日子》以其反纳粹题材博得阵阵掌声,成为电影节的亮点之一。《索菲·朔尔———最后的日子》由德国导演马克·罗特蒙德执导,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纳粹德国时期慕尼黑大学女学生索菲·朔尔散发反纳粹传单被捕到被处死的故事。索菲·朔尔和汉斯·朔尔兄妹是当年“白玫瑰”反纳粹组织的领导人,他们在反法西斯运动中为推翻希特勒政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兄妹俩英勇不屈的精神在德国家喻户晓。该片13日放映时,每场…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大批纳粹战犯通过纳粹党卫军成立的“敖德萨组织”逃往南美洲。当时。在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南部居住着数十万德国移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情纳粹政权。通过金钱疏通、亲纳粹宣传和散布“共产主义威胁”等办法,南美国家秘密接收了不少纳粹战犯。  相似文献   

9.
年近60岁的祖罗夫很想像常人一样,在退休之后颐养天年,但身为“纳粹捕手”的他.在退休前还有一个夙愿未了——抓捕隐藏在南美的纳粹“死亡医生”。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廉政瞭望》2012,(7):76-76
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师从”德国,经常派人去考察、学习,还进口了大量德国的武器和特工器材.而且聘请德国军事专家做顾问。然而“战争狂人”希特勒一向看不起中国。他认为中国地大物贫,野蛮落后,饿殍遍野,一无是处。而不少受蒋介石、陈立夫派遣到德国见过希特勒的中国官员都很怕见到希特勒,说其个性十分狂妄,说话粗鲁,行动鲁莽。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个战争狂人却被一个中国外交官“教训”过。  相似文献   

11.
汉斯·米勒同志是风云激荡的20世纪这个时代的儿子,是反法西斯、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勇敢战士。 由于他是半个犹太人,又极有反抗精神,所以不得不躲避希特勒纳粹的迫害而离开了祖国。但他从不是个消极的避难者,相反,他寻找另一个前线与法西斯作斗争。他选择了中国,当时中国是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大战场。在中国,他选择了最有效、也是最危险的方式作斗争,即投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2.
1943年,德国纳粹为进行“总体战”,开始强制征召未成年人入伍。当年才13岁的赫尔穆特·科尔由于年龄实在太小逃过一劫,而他的哥哥却不幸成了“总体战”的牺牲品,1944年战死在西线。1944年12月,纳粹德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结束后,汪伪政权重要人物,汪精卫的心腹干将,陈璧君的干儿子,曾任汪记“国民党”中央常委兼中宣部副部长、“中华通讯社”社长、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宣传部长、安徽省省长兼蚌埠绥靖公署主任等职,被称为汪氏集团“一支笔”、“戈培尔第二”的大汉奸林柏生,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喜欢把服务态度不好的人称“纳粹”。从中国来到美国,感到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商业服务的质量和态度。电视中的汤“纳粹”来美国这么多年,只在电视喜剧里看到一个很恶劣的店主,那就是“Sein-feld"电视剧里的那个卖汤的店主。颇有意味的是,他不是美国人,而是移民来的,看样子不是南亚人,就是中东人。因为他的汤用的是家传秘方,很受欢迎,所以每天都是顾客盈门,排着长队等着买他的汤。可是这个人有毛病,看不惯顾客的某些正常举动。一对情侣一边排队,一边卿卿我我,不时地相拥接吻。这位先生看到了,大声喝令他们出去。还有就是买他的汤,得显得…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制订过许多疯狂的作战计划。大战初期,使欧洲横遭肆虐。1939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先后向德、意递交投降书,德国希特勒又制订了企图用闪击战方式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这就是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的“第21号令’,即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1月31日,德军总司令瓦·冯·布劳奇元帅根据元首的指令,正式下达了“巴巴罗萨”作战命令。在该计划中,希特勒要求德国武装部队在英国战役结束之前就做好以“闪击战”击溃苏俄的准备。此后,德国陆军开始东调,分5个梯队逐步展开。但是,由于希腊和南斯拉  相似文献   

16.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费尔德,1903年1月11日出生于奥地利莱姆贝格的一个犹太家庭,1927年获得维也纳大学综合医学博士学位。受到工人革命运动影响,罗生特早年即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后由于反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被投入集中营。在纳粹集中营,敌人的严酷刑罚不但没有使罗生特屈服,反而把他考验成为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罗生特深知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他决定投身中国人民的抗日洪流,继续进行反对法西斯的斗争。离开集中营时,纳粹党徒逼问他的去向,他坚定地说:"我要去中国!"  相似文献   

17.
杀手与瓦匠     
寺人披。史书上是这么称呼他的。寺人披算是史上最早的武功高强的阉人。 现在,谈谈埃希曼。那是一个纳粹军官,他负责组织运输,把几十万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喜欢犹太人的音乐和文学,他本可以收下一笔钱,然后放过一些犹太人,但这会使他“良心不安”——埃希曼先生是个“正派”的绅士,他拒绝受贿。他严格高效地执行他接到的命令,即使明知他的列车在开往毒气室。  相似文献   

18.
1919年,在同盟国的监督下,德意志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并制定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政体,标志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在共和国存续的岁月里,政治上一直软弱无力,社会动荡不安.1933年希特勒通过合法选举方式上台执政,从而结束了魏玛共和国,建立起了纳粹帝国.  相似文献   

19.
《前线》1997,(7)
抗日大反攻前夕,他组织派遣上万干部到沦陷区工作党中央在1943年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号召:“一年打败希特勒,两年打败日本鬼!”头一年,彭真同志就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城市工作部长,开始了向敌占区、国统区派遣干部的工作。1945年在党的“七大”和七届一中...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谎言     
有这么一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个善良、乐观的犹太青年,被抓进了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里。他很爱3岁的儿子,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恐惧的阴影,他小心翼翼地哄骗儿子说:“太好了,孩子,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真刀真枪的游戏。”儿子兴奋地问:“什么游戏啊?”父亲回答:“谁的生命承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