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安徽亦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但安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以安徽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主要有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教育投资、发展国民经济、扩大资产规模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54-155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甘肃省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工业和服务业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甘肃省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自身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讲述了甘肃省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以及政策依据,借助ADF模型具体验证了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得出甘肃省的服务行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工业化对服务业的具体推动作用非常有限等结论,提出了甘肃省要将工业化和服务业相融合,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新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对农村服务业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种种限制,青岛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本文阐述了青岛市新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青岛市新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省份,西北五省现代服务业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解决就业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西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构建了由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五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北地区5个省份2014年现代服务业截面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第一,陕西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居于西北五省之首,青海居于末端;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对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有重要影响;第三,科技、高素质人才的投入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分析甘肃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现代计量方法对甘肃省1979年~2008年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匹配性"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两者存在正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相应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分析甘肃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现代计量方法对甘肃省1979年~ 2008年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匹配性”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两者存在正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相应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赤壁市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关于农村服务业需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服务业供给明显不足,农户虽然对服务业认识水平相对较低,但对服务业需求是强烈的,其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城镇化水平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基于钻石模型分析影响甘肃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以甘肃省2004~2017物流业数据为样本,以2013年为时间节点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物流业发展,物流市场需求、企业的战略和结构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性问题在我国十分普遍,其受到传统二元经济体系结构、现代经济发展政策的倾向性、地区区位优势差异性等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当前时代发展中的无线通信技术高需求度促成了通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受区域经济不平衡性问题的影响,通信服务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问题,这也为我国通信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由此,本文提出了对我国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性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探讨区域经济非均衡性对通信服务业的影响,总结其影响,并提出区域经济非均衡性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四个维度建立了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城市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城市竞争力在四个一级指标上的得分及综合评价排名,分析各城市的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劣点,并分析了甘肃省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综合评估结果给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甘肃省自身生态环境脆弱,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保障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甘肃省2003年~2011年的生态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甘肃省的实际人口规模超过生态适度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表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建议积极推进甘肃农村城镇化发展;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好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支持技术创新,促进当地水电和太阳能清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影响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进行SWOT分析和理论分析,得出: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制约甘肃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农业基础脆弱,生态环境差,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财政投入不足等。最终,在对以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不同发展程度农村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71-15474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口因素6个方面,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2.808%;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甘肃省14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地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通过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不断适应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从而更好地与重庆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6.
采用DEA-Tobit模型对甘肃省14个地市州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上较低,各区域、市州间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呈现"西强、东进、南弱"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涉农贷款不良率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之间无明显关系。建议涉农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发展"背包银行",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及水平。  相似文献   

17.
姜波 《甘肃农业》2014,(14):10-13
通过对甘肃省乡村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从经济、政策、乡村等方面指出制约甘肃乡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甘肃乡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路径,旨在为推动甘肃省乡村经济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体制格局、提高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战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度大,耦合作用极强。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约束的主要因素,以及2个系统间功能相互耦合的主要关系,最后说明了关联度和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利用现有数据对甘肃省水资源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甘肃省水资源总量2010—2017年间呈波浪形变化趋势,水资源总量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降水和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