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应用磁共振T1WI评估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前、中、后群肌肉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并探究肌群横截面积与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跑龄、配速、月跑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招募符合标准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64名及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15名,将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设为A组,另选取15名与A组成员身高(5 cm以内)、年龄(3岁以内)、体重(3 kg以内)和BMI(1分以内)相匹配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设为B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大腿轴面磁共振扫描,在T1WI上勾画不同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前群肌肉CSA为(63.16±7.38)cm2低于B组(72.05±8.3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后群及内侧群肌肉CSA分别为(31.16±4.78)cm2、(46.06±7.06)cm2,均低于B组(33.07±4.05)cm2、(49.51±6.87)cm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8、0.186).在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年龄、BMI、跑龄、配速、月跑量各因素中,只有BMI与各肌群CSA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跑步运动会对增加大腿肌肉横截面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BMI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呈正相关,与跑步相关的年龄、配速、月跑量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群踝关节跖屈肌群肌肉形态与力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骨骼肌肌肉形态与力量关系密切,采用CT、核磁共振等仪器对人体骨骼肌进行活体形态测量,结合相关肌肉力量测量手段探索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人群肌肉形态与力量的差异,探讨踝关节跖屈肌群形态特征与肌肉收缩力量之间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5/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对象:选择普通男性青年学生14人作为对照组,测试前未专门从事过力量训练;另选健将级速滑运动员10人作为运动组.所有测试对象试验期间踝关节均无损伤.方法:采用螺旋CT对受试对象双侧小腿进行不问断连续扫描,影像分析采用Xiphoid CT专用图像分析软件,由CT图像计算得出小腿围、踝关节跖屈肌横截面积,根据体视学原理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跖屈肌群体积.采用CYBEX-NORM型多关节等速测力系统对踝关节跖屈肌群进行60,120,180,240,300(.)/s不同角速度下的等速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受试者跖屈肌形态及不同角速度下跖屈峰力矩和跖屈相对峰力矩的变化.②各组受试者不同角速度下跖屈峰力矩与跖屈肌群体积、最大横截面积、小腿围相关性. 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跖屈肌最大横断面积、体积和小腿围均显著增大(P<0.05).在踝关节等速向心测试中,运动组的跖屈向心峰力矩在每一个角速度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着关节运动角速度的增加,对照组和运动组的跖屈向心峰力矩都相廊地减小,②在不同的角速度F,跖屈肌群最大横截面积、肌肉体积、小腿围与跖屈峰力矩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725,P<0.05-0.01).结论;跖屈肌群峰力矩变化趋势与肌肉形态相一致,肌肉形态可作为观测肌力变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研究糖尿病患者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变化。 方法应用VTQ技术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35例糖尿病患者及22例健康人的小腿后侧肌群进行检测,分别于踝关节自然位、最大背屈位及最大跖屈位下在纵切获得双侧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比较糖尿病组小腿后侧不同肌肉在踝关节同一体位下剪切波速度的差异,比较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同一体位下对应小腿肌肉的剪切波速度,同时分析小腿后侧不同肌肉在不同体位下获得剪切波速度的重测信度。 结果在踝关节自然位置、最大背屈位,最大跖屈位下,糖尿病组的左右侧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踝关节在同一体位下,腓肠肌内侧头与腓肠肌外侧头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在3种体位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5.348、52.364、30.348、45.697、51.621、39.318,P均<0.001),而腓肠肌外侧头与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仅在最大背屈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636、47.288,P均<0.001)。分别于踝关节自然位置、最大背屈位、最大跖屈位下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的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8、4.110、2.202、10.852、2.246、2.682、2.493、2.541、2.355、2.139,Z=-3.203、2.829、-2.698、-2.912、-3.185、-3.177、-5.439、-2.796,P均<0.05)。腓肠肌内外侧头及比目鱼肌在3种体位下剪切波速度的重复测量组内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75,重测信度较好。 结论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肌肉的剪切波速度降低,并且糖尿病患者小腿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剪切波速度与踝关节体位相关,不同肌肉肌肉的剪切波速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肿瘤各征象的显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四肢肿瘤患者3.0T MRI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上肢肿瘤4例,良性2例、恶性2例;下肢肿瘤30例,其中大腿肿瘤19例,恶性13例、良性6例,小腿肿瘤11例,恶性4例、良性7例.良性肿瘤体积小于恶性肿瘤体积(P<0.05).根据MRI特征,术前诊断四肢肿瘤良、恶性准确率为91.2%.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可作为四肢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 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后及左右侧上述肌肉CSA、T2值的差异,并分析运动前后各肌肉的CSA差值与T2值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运动后CSA、T2值均大于运动前(P均<0.05)。L3椎体上缘水平左侧多裂肌的运动后CSA及运动前后CSA差值均大于右侧(P均<0.05)。运动前L3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运动前后CSA差值与T2值差值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mapping可用于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部肌肉萎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足部肌肉萎缩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6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56例,为T2DM伴DPN患者,B组50例,为T2DM不伴DPN患者;另选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C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受试者非优势足趾短伸肌(EDB)和第一、二跖趾间肌群(MIL),测量EDB横径、厚度和横截面积以及MIL厚度。结果 A组EDB横径、厚度和横截面积及MIL厚度均显著小于B组和C组(P均<0.01);B组EDB横径和横截面积及MIL厚度显著小于C组(P均<0.01)。结论高频超声技术能够客观评价T2DM及合并DPN患者足部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转基因抑制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1 DNA为4μg);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8周行神经-肌电检查和腓肠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检测。结果术后8周检查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活动电位(CMAP)的最大波幅和潜伏期,腓肠肌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hIGF-1治疗组明显好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内转基因能有效抑制靶肌肉的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下肢远端骨折患者超声股四头肌及股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3例下肢远端骨折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入院第1、14天健侧与患侧股四头肌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内侧肌厚度、股外侧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包括股动脉舒张末期速度、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舒张早期反向血流速度及反向血流持续时间及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入院第14天,患者健侧与患侧股直肌横截面积、股内侧肌厚度、股外侧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均较入院第1天明显减小,且患者健侧与患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患者健侧与患侧舒张末期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入院第1天明显上升,搏动指数、舒张早期反向血流速度及反向血流持续时间均较入院第1天明显降低,且患者健侧与患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患者健侧与患侧收缩期峰值速度与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远端骨折卧床制动容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超声表现以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及厚度减小,股动脉舒张期血流参数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多排螺旋CT(MSCT)检查方法及其对痉挛责任肌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T患者临床及CT资料,临床分型:旋转型10例,侧屈型8例;另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名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CT正位及斜位扫描。分别对两组左、右同名颈肌肌腹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及比较,分析不同类型ST痉挛肥大肌肉的分布特征。结果18例ST患者CT主要表现为颈部痉挛肌肉肌腹横截面积增大,且与斜颈临床分型相关,旋转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旋向侧的后1/4区及对侧前1/4区,正位CT显示痉挛肥大肌肉与对侧同名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肌腹横截面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屈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屈向侧的后1/4区和前1/4区,正位CT显示痉挛肥大肌肉与对侧同名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肌腹横截面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ST痉挛肥大肌肉形态改变及其分布规律,有助于确定痉挛责任颈肌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ST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对胫神经腓肠肌运动支显示的可行性及定位的准确性,为超声引导(下同)腓肠肌神经运动支的阻滞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21例志愿者腓肠肌内、外侧头运动支的走行,分布及声像图特征.5例志愿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电刺激验证,以确定超声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1)全部21例志愿者下肢腓肠肌运动支均有效显示,显示率100%;运动支的声像图特征为:横断面呈线状高回声包绕低回声的椭圆形或扁平状结构,其前后径和横径分别为(2.3±0.3)及(1.2±0.4)mm;纵切面呈2条线状高回声包夹低回声的条索状结构.运动神经肌支在肌门处进入肌肉后沿筋膜呈"树枝状"逐渐向下分支,起始部分成2~3条较大分支,向肌肉内、中、外侧亚部深入,并逐渐分成较细小的分支.(2)15例志愿者腓肠运动支由胫神经直接分出,6例存在变异情况,其中腓肠内侧头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共干者4例,腓肠肌外侧头肌支与比目鱼肌支共干者2例.(3)5例志愿者超声引导下电刺激验证,超声引导针尖均一次到达观察的目标神经,定位准确性100%.电刺激均引起腓肠肌有效收缩,电流强度为0.2~0.6 mA.4例志愿者除穿刺针在穿破皮肤时有局部轻微疼痛外,其余在进针过程中,电刺激验证中及结束后均未见明显疼痛及麻木症状.1例腓肠内侧头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共干者伴有小腿皮肤的麻木感.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胫神经腓肠肌运动支,并能准确定位腓肠肌运动支主干及其运动分支,为腓肠肌神经运动支的阻滞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新型MyotonPRO数字化肌肉检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信度研究,对比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硬度。方法:两名经过培训的测试人员A、B分别用新型MyotonPRO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进行测量,其中测试人员A在5天之后重复测量一次。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和最小检测变化值(MDC),并对利腿侧进行Bland-Altman分析,同时比较利腿与非利腿侧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的差异性。结果:测试人员A与测试人员B的评估者间信度ICC两侧均为优秀(ICC=0.94—0.96),测试人员A的重测信度均为好(ICC=0.75—0.87),最小检测变化值为18.3 N/m;Bland-Altman分析显示,同一测试者与不同测试者之间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利腿和非利腿侧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新型MyotonPRO数字化肌肉检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小腿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信度较高,腓肠肌外侧头硬度比内侧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侧膝状体(LGN)的大小,探讨LGN的大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47名,使用GE3.0T磁共振扫描仪,行斜冠状位质子加权成像(PD)和灰白质对比成像序列(GM)扫描,扫描基线垂直于矢状位颞叶及海马体长轴。由两位放射科专家在PD和GM序列图像上记录能观察到LGN的最大层数,并测量LGN的最大高径和体积。结果PD序列测左侧LGN平均最大高径为4.81±0.54mm,平均体积为134.09±25.20mm^3,右侧分别为4.88±0.57mm、135.t34-24.30mm^3;GM序列测左侧LGN平均最大高径为4.58±0.52mm,平均体积为122.53±24.33mm^3,右侧分别为4.66±O.62mm、120.81±22.20mm^3。左侧平均最大层数为3.96±0.41,右侧为4.02±0.44。LGN的最大高径和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最大层数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GN随年龄增长存在生理性萎缩,在研究各种疾病导致的LGN萎缩时应排除年龄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13.
小腿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219例小腿静脉血栓,其中18例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小腿陈旧性或附壁血栓152例,新鲜血栓67例.与静脉造影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腿胫后静脉、腓静脉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0.9%,特异性分别为100%、100%,而对于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显示率明显高于静脉造影.小腿静脉血栓发生于单侧肢体者明显多于同时发生于双侧肢体者.两侧小腿血栓分布部位的次序都是腓静脉(28%)>胫后静脉(23.0%)>肌间静脉(15.1%)>肌间静脉 腓静脉(14.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胫后、腓、胫前静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血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了解小腿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分布、延伸和大小的变化.静脉造影可以确诊胫后、腓、胫前静脉的血栓,但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3.0T磁共振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平均心率(HR)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Philips 3.0T MR,采用节段k空间采集梯度回波序列对65名健康志愿者行自由呼吸回顾性心电门控全心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MRCA)检查.心率变异的程度用HR的标准差占R-R间期的百分比表示.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各冠状动脉近端的MRC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1分:优秀;2分:良好;3分:一般;4分:无诊断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冠状动脉平均HR及心率变异与MRA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65名健康志愿者的平均HR为(64.5±13.3)次/分,心率变异为(6.1%±2.6)%.HR与右侧冠状动脉(P<0.05)以外的各支冠状动脉近端MRA的图像质量无相关性(P>0.05),心率变异与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均显著相关(P<0.001).结论 心率变异对3.0T自由呼吸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较HR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评价马拉松普通参与者膝关节软骨厚度及软骨T2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13名参加马拉松赛的健康志愿者的13个膝关节在赛前及赛后行膝关节3.0T磁共振成像,年龄24 ~40岁,平均(32±6.3)岁,应用T2-mapping成像观察和测量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平台负重区及非负重区软骨浅、深层的平均T2值,同时测量各区域软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常规序列成像示膝关节在赛前与赛后无明显变化.T2-mapping成像示关节软骨浅层T2值在赛前及赛后均高于深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赛后浅层软骨T2值低于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同一区域比较,负重区软骨厚度赛后低于赛前.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以量化评估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马拉松赛前及赛后关节软骨浅层T2值均高于深层,马拉松赛后负重区软骨厚度及浅层软骨T2值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骨前肌(TA)及腓肠肌内侧头(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结果: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羽状角和肌肉厚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减小(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肌纤维长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长(P0.05)。而健侧和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TA和MG的形态结构参数发生了改变,超声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肌肉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检验肌肉硬度检测仪量化评估不同状态下(俯卧位、等长收缩、站立位)健康男性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信度,并分析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差异性、肌肉硬度与踝关节主被动力矩的相关性。 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30例,应用肌肉硬度检测仪评估俯卧位、40%、80%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及站立位时右侧腓肠肌内侧头(medi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 MG)、腓肠肌外侧头(later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 LG)和比目鱼肌(soleus, Sol)的肌肉硬度。分别由评估者A和评估者B进行测量,其中评估者A在5天后重复测量一次。 结果:不同状态下,评估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均为良好至优秀(0.86—0.98, 0.75—0.98)。站立位时MG、LG及Sol的肌肉硬度高于其俯卧位(P<0.001),且均表现为Sol>LG>MG;肌肉硬度随着收缩强度的增长而增长(P<0.001),但两者增长比例不相对应;被动和主动肌肉硬度均与踝关节主被动力矩不相关(P>0.05)。 结论:肌肉硬度检测仪评估健康男性MG、LG及Sol肌肉硬度的信度较高,能用于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评估,有助于明确MG、LG及Sol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理硬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1H-MR波谱(1H-MRS)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3.0T MR 1H-MRS扫描成功的10例NAFLD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用Phillips Achieva 3.0T MRS分析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测量water和lip波峰、water和lip的波峰值之比、lip的波峰下测得的面积及脂水面积比的变化特征.结果 NAFLD组患者的water峰值、峰下面积与正常组的water的峰值、峰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组患者lip的波峰值、lip峰下面积、脂水峰值比和面积比与正常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ip波峰值: (0.40±0.16)a.u.vs (0.06±0.05)a.u., P<0.05;脂水峰值比: (0.53±0.40) vs (0.05 ±0.03), P<0.05;lip峰下面积:(26.28±19.16) vs (2.31±2.00), P<0.05;脂水峰下面积比: (0.58±0.44) vs (0.04±0.03), P<0.05.结论 3.0T 1H-MRS是一种评价NAFLD脂质代谢的重要技术,对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的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建荣  潘璟琍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32-3834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最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44只新西兰兔采用挤压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退变及修复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段行双侧小腿(失神经侧、假手术侧)MR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间段失神经腓肠肌T2值及横截面积,观察展趾反射、Tarlov坐骨神经评分,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48 h开始升高,48 h至9周T2值与假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均高于假手术侧.T2值-时间曲线为逐渐上升-缓慢下降型.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于术后1周开始缩小,6周萎缩最明显,7周逐渐恢复,10周后肢横截面积基本恢复正常.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与同侧后肢功能评价指标之间呈负相关(r=0.84、-0.48.P均<0.05).结论 定量测量失神经骨骼肌的T2值可预测肢体功能的变化趋势:随着T2值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T2值开始缩短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动态测量T2值可作为早期、无创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退变及修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