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RISC技术与并行处理机是计算机的两个发展方向。在采集、处理、解释勘探全过程中贯穿了计算机的应用,即采用微机、现场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工作站等硬件和勘探设计、采集、处理、解释等软件。它缩短了勘探周期,提高了勘探质量和效率。本文最后针对地震勘探行业的计算机引进及选型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勘探仪器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赣 《物探装备》2001,11(1):1-8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仪器也由最初的模拟光点地震记录仪发展成为目前的24位A/D型遥测数字地震仪器,本文综述了当代地震仪器的结构,原理与特点,对目前国内外勘探市场上常用地震仪器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地震仪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王长国  俞华  周兴松 《石油机械》2003,31(Z1):115-118
原有的各种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地震勘探技术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需要,为此,介绍了地震处理系统的现状及新动态,并从体系结构、支持动态域技术、RAS特性以及支持大容量内存技术等方面阐述了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分析PCCluster系列的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在高速缓存容量、带宽、编译环境等环节有了重大突破。最后说明基于Linux平台的PC Cluster集群并行系统,可以完成超级计算机的密集算法并行处理工作,为地震数据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类发展进步的作用出发,阐明了地震勘探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与网桥技术的关系.并结合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数据传输特点,有侧重地介绍了相关网桥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功能作用,最后以网络遥测地震勘探仪器为切入点,针对性地探讨了网桥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及其有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从二维转向三维,地震仪从常规转向分布式、从基于瞬时浮点放大器的模数转换嚣转向24位模数转换器之际,勘探行业中出现了对地震仪器的某种错觉和误解,从而放慢了对新机遇的利用。而这些机遇正是由现代地震仪的能力所创造的。本篇译文就这些错觉和误解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书着重论述地震勘探中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概念,比较全面地总结和反映了地震勘探方法当代的发展水平。地震勘探方法自从六十年代以后在数字记录仪器、多次覆盖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手段的地震数字处理技术等三位一体基础上获得巨大发展以来,这是第一本系统论述这些新发展的专著。论述内容既包括现有的和正在发展的各项方法技术,诸如数字处理  相似文献   

7.
GDZ24A高精度地震仪是一种小型的24位地震仪器,广泛应用于浅层地震勘探,具有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系统稳定等优点。该仪器在野外使用中遇到了一些常见故障,结合在实际检修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对这些故障现象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对策和解决方法,有助于操作人员更好的使用该仪器进行生产施工,并为维修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已经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详细的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世界火成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历程,介绍了火成岩油气藏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及勘探开发现状。介绍了多种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特别是火成岩地震勘探技术和非地震勘探技术方面的发展,这些技术推动了火成岩的勘探开发。针对中国火成岩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通过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对中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声刚  文胜 《物探装备》2006,16(1):36-40
本文以408U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地震数据的IEEE32位浮点格式及其与24位定点格式的转换、SEG-D磁带记录格式、地震数据真值恢复方法,为地震勘探研究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适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40年,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撰文纪念,赞尝该刊引导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步,并回顾了物探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贡献。2005年该刊继承发展了这些优良传统,再次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共发表各类论文128篇,内容涉及7个方面:①野外地震采集;②地震资料处理;③地震综合解释及油气预测;④地震新方法、新技术;⑤岩性油气藏勘探及开发地震;⑥重磁电综合物探;⑦综述。本文认为,该刊今年发表论文的质量继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不仅体现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研究深度和应用效果,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对物探技术提出的需求,为今后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刊已经成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最具权威的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被应用于勘探、开发全过程。利用它们可进行详细的油藏描述,制订强化开采方案,监测开发和开采过程中油藏的变化。现代三维地震解释就是在交互工作站上利用软硬件二种技术精确而有效地解释大数据体。解释人员不仅要理解三维数据的地质意义和地震意义,而且必须了解计算机辅助解释工具中所用的各种算法,这样才能用好这些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勘探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首先围绕四个地质目标的勘探,指出地震剖面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组织技术攻关的课题。其次通过几项具体技术,指出当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些课题和问题都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和实际工作现场,通过攻关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使地震技术本身得到发展,而且会给油气勘探带来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井下地震勘探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面对井下勘探条件的复杂性,对地震勘探设备的应用范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IES数字地震仪是目前地震勘探中占有率较高的仪器,本文介绍了将ARIES数字地震仪加以改制并应用在矿井下进行了地震勘探试验,拓展其应用范围来满足井下地震勘探的需要,从硬件上保障井下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石油勘探和地震资料处理的实际需要,根据并行计算机的特点和性能.讨论了并行计算机在泌阳凹陷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并行计算机不仅大大缩短地震资料的处理周期.同时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要求高精度的A/D转换,基于DSP的∑-△ADC,利用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的速度和∑-△调制原理来实现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可以达到24位精度要求。利用流水线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地震勘探中多道数据的A/D转换需要。应用∑-△原理,DSP还可作地震勘探中高精度信号发生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设计模式的地震并行处理应用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石油地震探数据处理的流水、扇出扇入、主从和混合并行计算模式,并针对这些模式设计和实现了GRISYS地震并行处理应用框架。利用这个框架,不需要对以往大量的地地震处理模块作任何改动,可以在工作站集群计算机或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实现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电子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充实我国的地震探勘装备,提高勘探质量和勘探精度,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勘探设备。本文就勘探仪器软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及今后发展带计算机的勘探仪器软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书主要介绍勘探地球物理中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围绕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技术,重点讨论了批量处理、交互处理、地震数据管理、三维可视化与地震并行处理。同时进一步介绍了地震软件平台与体系结构、基于网络的地震软件平台、软件集成技术、数值算法、软件工程与应用软件开发等专题。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于1997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目标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深度达到4000m以下。该课题分为2个子课题。子课题1: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由中海物探公司牵头承担;子课题2: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计算机处理技术,由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牵头承担。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包括野外资料采集与室内计算机处理两大部分,涉及地震波的震源激发系统、接收与记录系统,以及计算机资料处理系统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勘探中所使用的R24、NX-24浅层地震仪均配备了3.5英寸软盘驱动器,因计算机存储技术的迅猛发展,3.5英寸的软盘目前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为了延长地震勘探仪器的使用寿命,我们对R24、NX-24浅层地震仪的软驱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设备可将数据通过USB接口输出到U盘,便于表层调查原始数据的拷贝输出.本方法对开发老型仪器的功能,发掘其应用潜力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