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浩 《治淮》2008,(4):35-36
淮水北调临涣输水管道工程从下游怀洪新河跨区域调水输送至临涣工业园,设计调水规模为7630万m^3/a,管道输水流量按3m^3/s设计。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正计划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以使该省的水资源分布更趋合理。为评估调水前后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以及对辽宁省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辽宁中部地区受大伙房输水工程影响的与水资源量相应的用水量、人口和GDP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并提出了水资源贡献系数,作为判断水资源不公平的因子,为调水提供必要性依据。结果表明:抚顺和本溪市的水资源系数较大,结合两市的社会经济情况考虑,将本溪市作为调水水源区。输水工程建成后,辽宁省中部各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合理性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调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阳  王洪翠 《海河水利》2010,(5):19-20,23
简要叙述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调水概况,此次调水水源为岗南、黄壁庄和王快水库,调水目的地为北京市团城湖,调水线路总长度300多km,历时300多d,调水总量为4.35亿m3;分析了调水过程中水库和输水沿线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在输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此次调水中现场取样1 200多个,室内平行双样分析,取得各种水质监测数据近万个,发布50多期水质信息,为南水北调中线段应急调水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切实保障,促进了供水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2010年,海委开展了新辟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调水的有关工作,组织山东、河北和天津三省(市)及黄委签署了“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协议”,建立了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长效机制。回顾总结输水协议签署工作中的主要做法、经验,并针对引黄济津调水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完善跨流域调水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张浩 《治淮》2006,(10):30-31
安徽市淮北市临涣工业园输水管道工程依据淮水北调规划从下游怀洪新河跨区域调水输送至临涣工业园,设计调水规模为7630万m^3/a,管道输水流量按3m^3/s设计。工程取水口位于符怀新河火庙涵附近,出水口为临涣塌陷区水库。  相似文献   

6.
《人民珠江》2005,(1):14-14
2005年1月25日,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天津市九宣闸收水达4.3亿立方米,圆满完成调水任务。9时黄河位山闸关闭,输水结束。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绪坚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04,35(8):0038-0045
本文把河流视为具有能量紊动黏性热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的熵和能耗理论,提出了保持冲积河流稳定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公式。该原理全面地反映了河道输水输沙的能耗特性,在数学上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动调整作用原理。应用该原理的公式封闭河床演变方程组,建立了冲积河流河道输水输沙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水输沙的规律,并解释了河床演变的各种现象。应用该模型计算了黄河下游各河段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并提出了有利于改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建议,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天津严重缺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迄今已走过了40年历程。小浪底枢纽工程建成后,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依靠小浪底工程进行调度、调节,提高了输水质量,减少了输水损失,保证了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顺利进行。小浪底工程在引黄济津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向天津供水有了水量保证、可以多方设法筹集应急调水所需水源、利用小浪底工程适时调节河道流量以及为创新引黄济津输水方式提供了重要前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白洋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水源危机.近些年的外域调水、补水确实解决了白洋淀水源燃眉之急.依据几次输水的沿程损失计算,对调水路线、调水时机进行了科学思考,为今后给白洋淀输水沿程损失计算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天禾  方焱郴 《人民长江》2000,31(Z1):85-8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是调水距离长,控制站点多,控制闸站分布范围广,要求实行不间断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建管结合”的调度运行管理体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调度和运行系统。针对南水北调工程,重点介绍了输水动态调节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调水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总体结构方案、系统功能组成、监控系统的运行及输水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1.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水量大,历时长,跨越整个凌汛期,输水线路的渠首-位山闸,闸门能否做到启闭灵活、安全运用,关系到调水的成败,为确保引黄济津调水的顺利实施,聊城市黄河河务局对位册闸进行了维修改造,引进了闸门启闭自动控制,电视视频监视和水位遥测三项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闸门启闭、水位检测和运行检测自动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运行模式,为圆满完成引黄济津调水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德州市引黄济沧李家岸线路引黄调水情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调水中的渠首闸年久失修、原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等输水率影响因素,提出了启动李家岸引黄闸除险加固或新建、继续做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基层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强化调水刚性约束以及充分借鉴潘庄线路引黄济津(济冀)应急输水经验等工作建议,为再次引黄济沧跨流域调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滦调水期河道水中氮素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引滦水质近年来氮、磷等营养元素升高问题,基于2013-2014年引滦沿线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相应的测定方法分别从氮的结构特征和溶解特征两方面分析引滦调水期输水河道黎河、果河及非输水河道沙河中氮素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河道中水体氮素主要赋存形态为可溶态,其中硝酸盐氮含量最高;相较于非输水河道,输水河道有机氮含量高;空间上调水期输水河道对氮素消解能力及各形态氮之间的转化作用均显著弱于非输水河道。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流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规模庞大,其中隧洞线路就占输水线路总长的80%,埋藏深且投资巨大,因此对输水隧洞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地质问题和波浪问题2方面入手,提出输水隧洞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为工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白河堡水库向密云水库调水情况及其特点,对调水期间水量、水质进行详细地计算分析,确定出不同时期调水输水损失率,为今后调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卫河污水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卫河污水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利用1993、1994引黄济冀临时输水契机,进行了水团追踪和同步监测实验.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南运河、卫运河污染物稀释降解规律.建立了水质模型.并对2000年调水水质进行预测,对南水北调东线决策及未来调水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传辉  陈颖  孙瑞 《治淮》2009,(3):13-15
江苏省徐州市处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中段,担负着调水和输水的双重任务。徐州市境内中运河、不牢河输水线路总长为128.5km,徐洪河输水线路总长为138.4km,湖西航道输水线路总长为55km。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入黄河上游。阐述包括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和缺水的黄河调水的必要性;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以及工程方案技术。  相似文献   

19.
结合输水运行中的雨情、水情、冰情、工情、水质、需水、供水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输水工程安全监控、防洪调度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等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结合长距离调水、输水的特殊要求,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测控技术为手段,以各相关专业模型库为核心,运用多媒体可视化模拟建立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对输水过程全程实时监测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依据调水模型运算、专家系统分析,应用Web-GIS技术实现跨区域、长距离、超大型调引水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的集成化动态管理和决策支持.对于不同专项监测系统模型的运算结果等信息数据实行分布共享.整个系统具有开放、灵活、高效、可靠、关联互调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0-2011年度引黄济津调水工作的总结,全面系统地分析引黄济津潘庄总干渠的输水特点,全面总结引黄济津调水工作的经验,以期为来年调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