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高村水厂三期现状虹吸滤池反冲洗不均匀、反冲洗周期短、滤池跑砂、出水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现象,将其改造为气水反冲洗滤池。主要介绍了滤池的进水系统、配水配气系统、反冲洗排水系统、出水系统等改造内容。2年的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滤池运行稳定,滤后水浊度小于0.3NTU,反冲洗水量减少了70%,反冲洗周期由改造前的12h调整为24h,达到了预期的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海港水厂虹吸滤池存在反冲不彻底、过滤周期短、反冲洗耗水量大、出水水质难以达标等问题,因此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有非标准虹吸滤池改为大小格面积不等的气水反冲滤池,实现滤池恒水位恒滤速全自动化运行。改造后运行情况表明,滤池滤速恒定,反冲洗彻底,过滤周期比改造前大大延长,滤后水浊度较低,运行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解决了海港区供水高峰期存在供水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晓京 《给水排水》2006,32(Z1):64-65
目前仍有大量双阀滤池在运行,通过将双阀滤池与V型滤池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改善双阀滤池运行状况的同时,达到全自动化运行和保证滤池出水水质的具体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V型滤池施工及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V型滤池施工及运行经验,对V型滤池施工中所遇到的滤板安装的平整度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影响V型滤池运行稳定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使V型滤池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V型滤池设计的一点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琪  李俊  刘科辉 《给水排水》2001,27(10):45-46
通过对V型滤池工作原理及生产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针对V型滤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使V型滤池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BIOSMEDI工艺在微污染原水预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BIOSMEDI工艺采用轻质颗粒滤料及与其相适应的脉冲反冲洗方式。工艺具有滤料比表面积大 ,滤层阻力小 ,反冲洗周期长 ,反冲洗耗水和耗气量小 ,工程投资低 ,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上海徐泾自来水厂预处理中 ,滤料粒径为 5~ 6mm ,采用穿孔管布气 ,滤池出水反冲洗。结果表明 ,运行时气水比为 (0 5~ 0 7)∶1,反冲洗耗水率低于 1% ,滤层阻力不大于 0 5m ,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颗粒计数仪器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线颗粒计数仪和在线浊度仪并行监测长江水源水常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对常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原水,在运行周期内,滤池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平均在50粒/mL以下,滤后水中浊度呈逐级下降趋势,颗粒物总量则逐渐上升,两者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确定以滤池后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急剧波动作为滤池是否需要反冲洗的判断依据,并初步验证当原水平均水温在18℃以上时,普通快滤池运行周期可以延长至42 h,滤池过滤效率平均在3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潍坊市眉村净水厂双阀滤池改造成V型滤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包括在中间排水渠顶部无法拆除情况下的解决办法,以及下层渠道配水配气问题和浮渣及泡沫扫除不干净的解决方法等。改造后运行一年的情况表明,滤池出水浊度由0.9NTU降到0.3NTU,产水量由10万m~3/d提高至12万m~3/d,降低了运行成本且实现了自动化运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某净水厂处理工艺存在混合絮凝效果差、投药量大,澄清池出水水质不稳定,滤池出水浊度不达标、反冲洗水量大等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改选混凝剂、改造澄清池和滤池来改善处理效果,对工艺进行优化技改。结果表明,技改后,混凝剂单耗由优化前平均16.3mg/L,下降为优化后的12.7mg/L,澄清池出水浊度3NTU,滤池出水水质满足要求,反冲洗水量节省70%。  相似文献   

10.
华电包头河西电厂以包头南郊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包钢公司深度处理站出水为水源,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石灰澄清池+V型滤池”的处理工艺,将出水回用于循环水补充水,节约了淡水资源,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矛盾,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西区水厂一期工程(30万m~3/d)快滤池为(气水反冲洗)双阀滤池,2004年对该滤池进行了改造,滤板施工采用法国得利满公司Azurfloor滤板底模,混凝土整体浇筑,将原滤池改为V型滤池.通过几年来的运行对比,浅谈在V型滤池的设计、改造施工、自动控制以及运行等方面的一些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用纤维束滤池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从一级B到一级A的运行工艺进行研究.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近半年实际运行的进出水数据表明,设计处理量平均为4万m3/d,在滤速18 m/h时,反洗周期为24 h,单池反洗运行时间20 min,反洗水量8 L/(s·m~2),反洗气量80 L/(s·m~2)时,出水悬浮物可以稳定在小于10 mg/L.反洗自用水量为1%~3%.运行结果表明,在处理相同水量下,纤维滤池相比普通砂滤池和V型滤池更加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Biostyr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考察反冲洗周期的各个阶段处理效果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反冲洗对COD的去除率影响很小,COD出水水质稳定;反冲洗结束5h后NH3-N去除率逐渐提高,反冲洗结束21h后去除率开始降低,至反冲洗后24hNH3-N去除率降低至60%以下;反冲洗结束22h后滤池内发生"穿透"现象,SS去除率迅速降低。PCR-DGGE分析表明,反冲洗结束初期,很多种群失去生态位优势而被淘汰,滤池内的菌群结构变得简单。定量PCR结果表明,反冲洗对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细菌影响较大,菌群丰度恢复至反冲洗前的最佳状态的时间大于12h。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阀滤池运行中存在的反冲洗不彻底、过滤周期短、跑砂严重,滤后水效果差等问题,将单阀滤池改造成气水反冲洗的恒水位过滤滤池,并实现全自控运行。滤后水浊度小于0.6NTU,在运行3.5万m3/d水量的条件下,过滤周期在48h左右,稳定运行后没有出现跑砂现象。虽然在运行4万m3/d水量时遇到了过滤周期大幅缩短的情况,但基本达到了改造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原双阀滤池滤速过快,反冲洗强度不均,过滤周期短,出水水质差,部分滤池存在滤料流失等现象,将陶瓷滤砖改为滤板滤头,提高配水系统的配水均匀程度,改善滤池的反冲洗效果;更换滤料,增加滤料层的厚度,提高了滤池的过滤效果,保证了出厂水的水质达到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总设计处理规模为5万m3/d,其中一期工程规模为3万m3/d.该工程以东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介绍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构造.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情况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环境用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某污水处理厂波动性大、碳氮比低的进水现状及提标改造需求,基于其生化系统设计的灵活性(设置了多个进水口、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重点进行了生化池内部优化调控,通过合理分配碳源、合理控制内外回流和曝气,使得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出水TN、TP浓度分别降低了26.4%和45%。在此基础上,又依次提出MBBR改造、多级AO改造、MBR改造和深度处理生物滤池等多种外部技术措施,进一步增强出水水质达标稳定性,最后通过技术比选确定了内部调控+MBBR+V型滤池改造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重点指标TN和SS出水值降幅明显,且各项指标在线出水瞬时值基本能保持在严控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上海嘉定新城污水处理厂在二期扩建工程中采用Leopold elimi-NITE~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设计滤池一座分8格,土建一次施工完成,扩建工程深床滤池安装6格,滤池系统以三级过滤形式运行,两年后提标改造工程深床滤池再增加2格,滤池系统以反硝化深床滤池形式运行。出水水质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二期扩建工程滤池出水水质控制指标为SS和TP,提标改造工程滤池出水水质控制指标为SS、TP及TN。  相似文献   

19.
丁卫东 《给水排水》2002,28(8):21-22
为了提高供水水质 ,减少反冲洗水量 ,延长运行周期 ,航头水厂将原有的大阻力配水、单水反冲洗的普通快滤池改造为小阻力配水、气水反冲洗滤池。介绍了滤池改造方案、实施情况以及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武汉市某自来水厂的生产现状,发现部分V型滤池在运行过程中工况欠佳。对滤池的工艺参数进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部分滤池的滤头破损脱落,滤板缝隙表面原有填充物变形、膨出,导致滤料流失、滤料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据此,将部分V型滤池退出运行后进行翻修,并考虑翻修施工对全厂供水量、出厂压力和生产消耗产生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翻修前后的效果对比,滤池的运行工况得到明显改善,保障了出厂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