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化内镜临床进修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当今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进修医生熟悉器械、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并因材施教,毫不保留地传授内镜操作要领,是消化内镜临床进修教学关键。  相似文献   

2.
消化内镜在消化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内镜医师进行规范化教学培训是内镜诊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教学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良莠不齐。本文结合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探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及培训模式开展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教学培训,提高消化内镜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培训医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内镜的结构和功能、遵循规范的培训方案,并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消化内镜设备的迭代更新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也逐步得到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化内镜目前面临着技术发展不平衡、诊疗质量偏低、培训体系尚待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体系,需要从消化内镜学科管理、人员培训、内镜洗消等多方面入手。重视消化内镜的洗消规范,是切实保障内镜诊疗质量和诊疗安全的前提。促使消化内镜培训从学徒模式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体系转变,并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全面培养内镜人才的基础。制定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和量化考核体系,并将Plan-Do-Check-Act(PDCA)等新手段引入内镜诊疗的临床管理,是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有效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06,27(9):I0005-I0005
徐红.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消化病及消化内镜诊疗工作20年,曾于2002—2003年,在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综合内镜科师从世界著名内镜专家Nib.Soehendra教授专向研修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内窥镜教研室主任,内镜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大量的内镜专业人才。然而,我国现行消化内镜医师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一套成熟高效的体系,培训模式良莠不齐,内镜医师的培训效果尚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本中心从培训经验出发,逐步摸索建立出一套系统的消化内镜专业人才培训模式和教学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消化内镜技术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到诊断内镜“微观化”、治疗内镜“扩大化”的阶段,但是消化内镜的教学培训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自学练习、操作示教或“较先进”的手把手培训阶段。随着国家卫生部宣布将正式在内镜诊疗领域实施技术准入制度,内镜培训随之开始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阶段。规范化的管理需要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培训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规范化的要求。同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行为的风险也在增大。如何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尽量减少内镜医师培训起始阶段的风险,是消化内镜培训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消化内镜模拟器的出现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1):I0019-I0020
范志宁,男,1961年生,农工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镜研究所所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及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外科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南京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师学会理事、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9.
范志宁,男,1961年生,农工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镜研究所所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及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外科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南京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师学会理事、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0.
范志宁,男,1961年生,农工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镜研究所所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及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外科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南京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师学会理事、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1.
夏忠艳  周先洪 《吉林医学》2013,34(3):412-413
目的:分析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肠镜检查结果的临床资料,常规胃肠镜即为插入式点子胃肠镜作为对照组,无痛胃肠镜即为静脉麻醉下的无痛胃镜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种胃肠镜聚检查能精确的检查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灶部位,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治愈率为18.67%(14/75),治疗组全部治愈,治愈率高达100%(71/71)。结论:常规胃肠镜和无痛胃肠镜都能准确的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症部位,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急诊胃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急诊我院385例上消化道异物胃镜诊疗的成功率、并发症。结果385例中一次性成功取出异物367例,成功率95.32%,5例经过2次解决,3例无法胃镜处理及5例未能成功处理者转其它科治疗,失败率2.08%,未发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异物的诊疗,急诊胃镜是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6 1.1%).16例最大径不超过1 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1 1年 ,未见复发.结论:内镜检查为诊断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方法,对最大径<1 cm的类癌采用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级微创”(SMIS)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可以在保留器官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基础上治愈疾病,是未来治疗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在消化内镜领域广泛应用。对疾病的发展认识的提高是SMIS实施的前提。超声内镜(EUS)作为兼容了内镜与超声探查两类功能的检查方法,可以对消化道病变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尤其对早期病变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该文深入分析EUS在消化道疾病SMIS术前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未来的内镜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现有临床内镜教学的现状及内镜教学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有效结合方式;并以消化内镜为例,以Maya和Unity3D软件为基础拟构建E-learning数字化胃镜漫游系统。这为解决现有的内镜教学问题,为推动内镜教学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与E-learning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年轻医师的内镜培训必不可少。通过规范化的内镜培训和考核制度,使消化科第二阶段住院医师的内镜培训由操作模拟机、硅胶模型、动物模型最后到患者,循序渐进,更加安全有效,使年轻医师能尽快掌握常用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有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14例伴有便血。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越接近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改变越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解痉剂和抑酸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下粘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胃镜检查可有助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确诊,及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消化内镜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消化内镜室接受规范化培训的66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取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知识测试、临床病例测试和问卷测评三个方面,比较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基础知识测试方面,研究组的总成绩以及在操作知识、临床运用层次的得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 < 0.01),而在基本理论层次的得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例测试成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测评显示,研究组在学习兴趣和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建立、医学人文情怀培养、与老师的互动、团队精神培养6个方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 < 0.05~P < 0.01)。结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加强住院医师对消化内镜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对规范化培训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放大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张斌 《医学综述》2008,14(15):2307-2309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其与黏膜染色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背景。对于黏膜的微小早期病变的镜下检出率及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进修生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42名进修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进修生内镜操作基础及进修目的等不同分为3组:基础操作组(n=12),镜下治疗组(n=23),特殊内镜组(n=7)。分析各组进修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组考核情况。结果基本操作组进修生因主要来自乡镇级医院,多数不熟悉内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不熟悉胃肠道的正常解剖学和疾病的镜下表现,均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镜下治疗组由于多数来自县级以上医院,学历多为本科及研究生,多数对胃肠镜操作达到熟练或基本熟练程度,进修时间相对较长,其主要问题集中在实际操作机会较少。特殊内镜组的学历以研究生为主,全部来自省市级医院,均熟练基本胃肠镜操作,特殊内镜组的主要问题为实际操作机会较少。所有进修生返回原单位后能够独立开展所学技术。结论分组教学、因材施教的规范化消化内镜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来自不同级别医院进修生的需求,为医院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