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日用陶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名牌意识。本文针对国内日用陶瓷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名牌实施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河北化工》2006,29(10):63-63
今年的“中国名牌”近日出炉,532家企业生产的556个产品成为2006年的中国名牌产品,其中十几大类101个化工产品榜上有名,而河北省入围“中国名牌”的化工产品仅有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友”牌纯碱和河北康达公司生产的“枪手”牌气雾剂,可谓是屈指可数,而我们的邻居山东省却有11个产品入选。这足以说明我省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关心名牌、创造名牌和享受名牌的意识还不够浓厚,所以我省的石油和化工类企业要想在全国占领市场,走向国际,就必须增强创建品牌的意识,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市场需要名牌,中国市场更需要化工名牌。  相似文献   

3.
企业如何创名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文科 《中国橡胶》1998,(18):7-9,13
创名牌,从宏观上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微观上看,企业是主体。有些企业在创名牌时,把精力放在包装的精美、“地毯式”的广告宣传和参与名牌的“评”、“炒”上,而未在质量、技术、管理、营销方面下真功夫,即使成为名牌,终会因没有生命力而只是“曼花一现”。那么,企业究竟该怎样才能创建名牌呢?笔者认为创名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一、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名牌是企业管理扎实、职工素质优秀的企业铸就的,而企业管理松驰,职工素质低劣的企业则创建不了名牌。加强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王开良 《中国橡胶》2001,17(20):16-19
“名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重要的资源和特殊的资本,是可以进行经营的,并且经营得越好,增值越大。名牌经营是双星实现新世纪大发展蓝图,构建大双星格局的唯一道路”,这是双星总裁汪海的观点,也是双星名牌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继“下海进市场、出海闯市场、上山争市场”创出双星名牌之后,在经营战略上的又一次大调整。为实施品牌运营战略,双星集团采取了以下措施:1.像“耐克”、“锐步”等世界著名品牌那样实施定牌加工。去年,双星集团成立了名牌发展部,组织精兵走出青岛,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到南方鞋业较发达的省区工厂,开拓定牌…  相似文献   

5.
罗鸣 《中国橡胶》2005,21(15):18-19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胜出,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价格竞争不是市场较量的全部,惟有品牌竞争才是强企之路”,贵州三五三七制鞋总厂厂长杨照明一言以蔽之,并身体力行、饱蘸心血,使贵州三五三七制鞋总厂走上了一条“低档名牌”之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鞋类市场、国际品牌的围追堵截,30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该厂始终坚持“低档位名牌高质量,低成本扩张高效益”的经营战略,克服品牌意识上的急功近利、竞争手段低层次、品牌定位失当、创新力度不足、市场反应滞后等问题,加强品牌经营,坚持走“低档名牌”之路。在数不胜数的制鞋企业中,创造出了…  相似文献   

6.
彭展 《化工质量》2004,(1):27-29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就是名牌经济,在买方市场中,往往是名牌瓜分市场。是名牌就有市场,是名牌就有效益,是名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开拓发展空间。对此,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立足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名牌之于企业,如同生命对于一个人一样重要,国内许多知名企业都视名牌产品为企业的生命。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刻意追求、创造名牌产品。然而,有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感到牌子难亮,名字难扬,有的甚至经不起风浪,自愧相形见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缺乏“名牌员工”  相似文献   

8.
王茂生 《轮胎工业》1999,(6):346-346
荣成国泰轮胎有限公司靠名牌建设带动企业腾飞  相似文献   

9.
实施名牌战略,是振兴我国民族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实施名牌战略已是一项宏伟的事业,用名牌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向社会提供高质量优质产品,已成为每一个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一、实施名牌战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知  相似文献   

10.
《化工质量》2001,(5):24-24
一、用象征经济发展指标的四个箭头图案,组合成汉字“中国名牌”的“名”字和“品评名牌”的“品”字,简洁、形象、直观地表达了“品评中国名牌”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宗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日用陶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名牌意识。本文针对国内日用陶瓷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品牌实施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丁军 《化工质量》2003,(4):23-23
创造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这不仅成为当今企业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企业的实际行动。名牌必须是产品质量优良,主要指标符合质量技术标准。名牌战略则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橡胶》2005,21(13):12-12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学技术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8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在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出口品牌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名牌;对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的企业所需的进出口配额,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予以安排;各级政府在各类政府采购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出口名牌;鼓励名牌出口企业以名牌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意见》提出,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宣传中国名牌产品,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意识,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91类产品中开展了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经企业自愿申请,专业委员会严格评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了532家企业生产的556个产品为  相似文献   

15.
名牌的力量     
任贤 《化工质量》2006,(3):28-28
中国企业品牌意识的树立走过了漫长的一段路.从大的阶段讲,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以前,那时已出现了中国的名牌,比如"青岛"啤酒、"茅台"酒、"同仁堂"药店等,但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还是自发的;第二阶段是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保护名牌的问题有所忽视,一些名牌衰落了,当然,在外贸领域一些名牌得到了恢复;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的名牌迅猛崛起.  相似文献   

16.
研讨产品品牌与商业名牌的概念意识,提出企业走品牌之路、创名牌之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9月1日上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承办的“中国名牌既质量管理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双星集团生产的“双星”牌旅游鞋荣登“中国名牌”榜;双星集团荣获“2002年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双星总裁汪海被授予“2002年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名牌是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产品。名牌价值评估包含着销售业绩、覆盖面、获利性;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技术创新性,品牌的持续价值以及服务等等综合内容。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名牌效应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企业角度,它集中体现于金钱效应、识别效应和名人效应三个方面。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远大于非名牌产品,金钱效应随之而来,品牌的缔造者扬名于世,名人效应由之产生,识别效应也易理解。它们的关系可见图1。这三者中,...  相似文献   

19.
如今是个崇尚名牌的时代,几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响当当的全国名牌产品,如家用电器行业的长虹、海尔、康佳,日化行业的活力28、六神,饲料行业的希望、正虹等等。然而化肥行业却让人羞涩: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如果硬要说有名牌的话,那也只有在计划经济时期自然形成的所谓“地域名牌”——计划经济时期,化肥产品都由政府部门划定销售区域,由于长时间在某个地区销售,农民已习惯使用该种肥料,自然就变成了该地区的名牌产品。许多化肥产品都有这样一种尴尬:在某个地区销得很好,价格也高,销量也大,然而在别的地方根本就销不动。  相似文献   

20.
名牌都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声名传到哪里,就会在那里产生巨大影响,人们称之为“名牌效应”。名牌效应不仅使名牌本身身价倍增,也会使“享用”名牌者得益。 但是,不少名牌往往都是领风骚三五年甚至仅数月,生命力之短令人惋惜。然而,也有不少“幸存”者,如“长虹”、“娃哈哈”、“可口可乐”、“万宝路”等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