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树楫 《机械》2004,31(Z1):169-170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两相流重质渣浆泵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冶金、矿山、电力、煤炭等行业急需高效、节能、耐磨、长寿和适合高浓度输送的产品,而二相流重质渣浆泵则是更新换代的理想产品。1 过流件的材料性能要求渣浆泵的核心部件是液力端过流件,其磨损程度是直接影响整机寿命的主要指标,其材质为Cr27。要想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就必须要保证过流件高耐磨、高耐蚀,铸造硬HRC55左右,并且还要有良好的冲击韧性。2 确定铸造工艺高铬铸铁Cr27的性能既不同于灰铁、球铁,也不同于铸钢。我们将充分注意铸件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各类渣浆泵水力模型进行广泛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立足于固液两相流理论和规律的渣浆泵设计原则、转速和口径确定、叶轮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分别基于Euler-Euler(尤拉)方法中的Eulerian两相流模型和Euler-Lagrange(拉格朗奇)方法中的DPM两相流模型,运用流场分析软件FLUENT对离心式渣浆泵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渣浆泵的磨损特性。计算结果显示,采用Eulerian两相流模型预测的叶片出口处和盖板出口处磨损最严重,而采用DPM两相流模型预测叶片的磨损多集中在叶片头部和压力面的出口边区域,压水室的磨损多集中在隔舌附近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渣浆泵的两相流数值模拟和叶片磨损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液固两相流泵的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宗沼 《流体机械》2006,34(3):32-38
对液固两相流流动理论和流动模型做了简要的叙述,并介绍了国内用两相流理论设计渣浆泵的主要方法,对各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渣浆泵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董绍雷 《中国机械》2014,(4):177-179
本文简要介绍了渣浆泵卸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内部流道固液两相流模型研究和设计计算,并结合渣浆泵在打捞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渣浆泵的工程选型、管路匹配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索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液两相流泵进行的清水和浆体实验,证明了按固液两相流动理论设计的渣浆泵是高效、节能型产品。其有关理论和实验数据,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渣浆泵的泵腔及叶轮磨损问题,基于DPM模型对LCF100/350型化工渣浆泵叶轮轴向叶顶间隙泄漏流及磨损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在清水介质条件下对泵轴向叶顶间隙泄漏流结构及泵外特性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固液两相流分析中液相采用k-ε Realizable湍流模型,固体颗粒相采用离散相模型,分析了叶轮轴向叶顶间隙处固液两相流场分布及其前泵腔磨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轮轴向叶顶间隙泄漏流与主流相互作用,在叶轮流道内产生泄漏涡;泵体磨损强度分布呈螺旋线分布,与实际的泵体磨损情况完全一致。研究结果为渣浆泵的磨损特性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消息报道     
“离心式渣浆泵的固液速度比设计研究”通过鉴定许洪元由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多相流与工业泵研究中心完成的“离心式渣浆泵的固液速度比设计研究”课题于1998年8月11日在威海通过国家教委委托清华大学主持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详细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认真地审阅了有关鉴定资料,一致通过如下鉴定结论。该课题在泵内两相流动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和总结而成的渣浆泵的固液速度比设计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渣浆泵内流动分析和磨损规律研究、固液速度比设计理论和方法、预测叶轮磨损的颗粒运动轨迹数值计算等。设计方法中研究了…  相似文献   

9.
张凯钊 《水泵技术》2005,(3):48-48,11
固液两相流泵叶轮内流体可视化和压力变化的测定[日],家用自动给水泵装置[日],燃油、滑油大量处理用泵[英],气体和液体用微型泵设计[英],渣浆泵系列的开发[英]……  相似文献   

10.
一、过流部件的特点两相流理论设计(离心叶片式)渣浆泵的主导思想是把固体颗粒的运动看作水流运动的边界条件,求出水流的畸变速度场V_f和畸变扬程H_f,然后,根据两相流理论数学式,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计算工作。因该理论是建立在固液两相的流动基础上,所以,它充分地考虑  相似文献   

11.
渣浆泵快速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低耐磨性材料制造的渣浆泵过流部件在高磨损速度下的磨损规律,以及泵性能与磨损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渣浆泵设计水平和可靠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晶  金慧  朱有地  胡凯  张罡肇 《机电工程》2023,(4):600-606+624
渣浆泵工作过程中,浆液中的硬质固体颗粒会对泵壁面造成强烈的冲蚀磨损,导致渣浆泵效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为了解决渣浆泵效率较低、磨损速度过快等问题,采用变角螺旋线法(VASM),对渣浆泵叶轮叶片型线进行了改型设计,研究了不同颗粒粒径、浓度、密度等对不同型线渣浆泵性能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变角螺旋线方法和离散相模型,对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在叶轮前、后盖板和叶片型线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变角螺旋线法对LC100/350型渣浆泵叶片进行了改型设计;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耦合算法和离散相模型(DPM)对渣浆泵内部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以额定工况下泵的扬程、效率、磨损强度为改进性能指标,评估了改进效果;最后,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和对比了改型后各种叶型的渣浆泵扬程、效率和叶轮磨损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渣浆泵叶轮的原叶型,采用变角螺旋线法设计的渣浆泵叶轮叶片能够明显地提高渣浆泵的效率,降低叶轮的磨损强度,且对渣浆泵的扬程影响较小。虽然颗粒粒径和浓度的增大会使效率降低,磨损强度增大,颗粒粒径和颗粒浓度的变化不影响最优叶型的选择;综合考虑渣浆泵的水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渣浆泵开式叶轮轴向间隙流动结构及泵体动态磨损特性,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开式叶轮渣浆泵内非定常固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叶轮轴向间隙泄漏流及其与主流的相互干扰作用;建立了渣浆泵泵体动态磨损模型,由UDF函数实现对泵体壁面磨损过程的动态模拟,运用动网格技术实现间隙网格运动区域的动态更新,分析了泵体的动态磨损特性及泵体表面粗糙度对其磨损特性的影响;通过引入时间系数法来实现对实际时间周期内的磨损量预测,根据该模型的实际运行周期内的磨损量对不同时间系数的预测模型进行非线性修正,建立了基于时间系数法的磨损预测模型,算例计算结果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渣浆泵泵体的磨损寿命的预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颗粒对渣浆泵内部流场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一离心式渣浆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渣浆泵在6种不同颗粒直径、5种不同的进口初始固相浓度的两相介质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分析比较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及蜗壳内的压力、固相浓度和速度分布,得出了颗粒直径和初始固相浓度对泵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固液两相流动理论在渣浆泵改进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巍 《水泵技术》1994,(2):14-17
分析了泵内固液两相流动,提出考虑固液两相时的渣浆泵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启 《通用机械》2004,(11):25-27
介绍了渣浆泵过流部件的使用现状,论述了提高其使用寿命的几项措施,在生产实践上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渣浆泵护板的加工工序,对工序进行改进。对改进工序后的渣浆泵性能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和预期的一样,有利于降低渣浆泵的成本和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上各类工业中主要应用四大类渣浆泵产品——离心泵、(往复式的)活塞泵和柱塞泵、隔膜泵(也属于往复式)和单螺杆泵,但离心式渣浆泵占绝大多数。本文叙述渣浆的磨蚀性、渣浆泵过流零件所受的几种磨损形态,以及设计泵时根据不同磨损形态作出的合理的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九泰  王洪波  顾广运 《流体机械》2005,33(3):34-36,18
从固液两相流动理论出发,对离心式渣浆泵圆柱型叶片包角的常规取值区间进行了合理筛选,排除其中不符合固液两相流体在泵送过程中运动规律的部分,实现了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包角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刘建 《通用机械》2008,(5):46-47
从选用合适类型的产品、合适的材质及运行转速等几个方面论述提高渣浆泵使用寿命,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