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2.
欧阳淼  张运良 《广东化工》2012,(18):25-26,24
以邻氨基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cO)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 H2O,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个独立单元由三个晶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单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单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3.
刘娟  王亮  王栋  张斌 《应用化工》2012,41(2):248-251
以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一个镍的单核配合物Ni(bacbh)2(Py)2(bacbh: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Py:吡啶),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学数据:a=1.344 3(6)nm,b=2.471 7(12)nm,c=1.465 1(7)nm,β=98.47°,V=4.815(4)nm3,Z=4,μ=0.561 mm-1,Dc=1.292 mg/m3,F(000)=1 944,最终偏离因子[I>2sigma(I)]R1=0.038 6,wR2=0.096 1(all data),GOF=1.007(CCDC:840865)。  相似文献   

4.
虞晓科  朱红林 《化学试剂》2013,35(7):635-640
水热条件下,Ni(NO3)2.6H2O与间硝基苯甲酸(HL=m-NO2C6H4COO)及4,4’-联吡啶(4,4’-bpy)反应形成二维层状聚合物2∞[(NiL2)(4,4’-bpy)4/2]。结构分析表明,Ni(Ⅱ)原子与间硝基苯甲酸配位形成NiL2单元,该单元通过4,4’-联吡啶桥联形成具(44.62)拓扑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相邻层与层之间通过间硝基苯甲酸之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形成二重穿插的α-Po拓扑结构。此外变温磁化率显示标题配合物中心Ni原子间存在铁磁耦合作用,最佳拟合结果为g=2,D=79.15 cm-1,J=15.49 cm-1,zJ’=0.34 cm-1,ro=0.78,一致性因子R=8.95×10-3。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型晶体配合物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铬[(HOC2H4)2NCSS]3Cr,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HOC2H4)2NCSS]3Cr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7.9410(19),b=10.3755(11),c=14.4284(16),β=113.5710(10)°;晶胞参数比:a/b=1.7293,b/c=0.7191,c/a=0.80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其结构均与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的晶体的结构吻合。  相似文献   

6.
范广  杨祖培 《化学世界》2011,52(10):577-579
以3-氨基吡嗪-2-羧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锌的单核配合物Zn(3-apac)2(H2O)21(3-apac:3-氨基吡嗪-2-羧酸),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0.79137nm,b=1.26517nm,c=1.3631nm,α=...  相似文献   

7.
咪唑(IMI)与硝酸镍反应,得到硝酸六咪唑合镍配合物,并培养出单晶。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235 0(3)nm,b=1.235 0(3)nm,c=1.480 0(3)nm,β=90.579(2)°,V=1.955 0(7)nm3,Dc=1.491 g/cm3,Z=4,F(000)=900,R1=0.034 4,wR2=0.095 5。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Ni(IMI)6](NO3)2,是由6个咪唑分子直接与二价镍离子配位,硝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冯秀玲  张玉平 《化学试剂》2012,34(3):216-218
在室温下合成了一个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10H10N2)Co(SCN)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 21 21 2空间群,a=1.283 32(11)nm、b=1.297 53(12)nm、c=0.544 12(5)nm、V=0.906 04(14)nm3、Z=2。在化合物中,每个Co2+离子与4个SCN-的4个N原子形成变形的四面体几何构型、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双质子化,并与SCN-的S原子形成N—H…S氢键,构成一维氢键超分子链。通过热重分析研究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王乐启 《广东化工》2013,(13):85-87
采用水热法,以间甲基苯甲酸(m-TA)为配体与硝酸钕配位构筑了一个稀土金属配合物Nd(m-TA)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配合物的晶形、元素百分含量、结构、热分解性质和荧光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3.4427(11),b=7.5685(6),c=24.1915(16),α=90.00°,β=115.350(3)°,γ=90.00°,V=2224.3(3)3,Dc=1.641 g/cm3,Z=4,F(000)=1092。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出一例新型镍配位聚合物(CPs),[Ni2(phen)2(BTC)(H2O)6]·2H2O(化合物1,phen=1,10-菲罗啉,BTC=1,2,4,5-均苯四甲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ɑ=7.3604(5),b=10.9871(7),c=12.1984(8),α=66.787(6)°,β=76.531(6)°,γ=70.716(6)°,Z=2。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一个二聚物,并且通过配位水分子和均苯四甲酸配体上的配位原子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形成3D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2-羧基吡啶和六水合氯化锌反应制备了一种新的三维氢键超分子配合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单晶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836(2)(A),b=5.2256(10)(A),c=14.611(3)(A),Mr=381.64,β=90.01(3)°,V=751.0(3)(A)3,Z=2,Dc=1.688Mg·m-3,F(000)=392,μ=1.680mm-1,R=0.0258,wR=0.0612.共收集2159个衍射数据,其中1273个为独立衍射点(Rint=0.0332),可观测点数1139个(I>2σ(I)).结果表明,在组成该超分子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Zn(C6H4O2N)2·(H2O)4]中,Zn(Ⅱ)离子形成六配位的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单元之间通过氢键OH…O相互连接,形成了无限延伸的具有网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乙酯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d2(PIEA)2(μ-Cl)2Cl2],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l空间群,a=0.8978(3)nm,b=0.5462(3)nm,c=1.0719(3)nm,α=84.335(3)°,β=71.245(3)°,γ=62.323(3)°,V=0.7622(3)nm3,Z=1,s=1.06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249,wR2=0.0712;对于全部数据Rl=0.0271,wR1=0.0726。  相似文献   

13.
以[2-(2-吡啶基)咪唑-1-基]乙酸甲酯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PIMA)2(μ-Cl)2Cl2],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2(1)/n空间群,a=14.536(3),b=6.9474(14),c=14.536(3),α=90.00°,β=109.48°,γ=90.00°,V=1383.9(5)3,Z=2,s=1.04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324,wR2=0.0753;对于全部数据Rl=0.0466,wR1=0.0796。  相似文献   

14.
溶解2,9’-二甲基邻菲咯啉的15ml乙醇水溶液中(v/v=2:1)加入新制备NiCO3沉淀,搅拌下再滴加入1.0mol/L的甲酸液,该溶液室温下静置缓慢蒸发5天,得到绿色块状的[Ni(C14H12N2)(H2O)(HCO2)2].H2O晶体。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399(2),b=10.373(2),c=11.442(2),α=82.42(3)°,β=81.77(3)°,γ=76.10(3)°,V=839.3(3)3,Z=2,C16H18NiN2O6,Mr=393.01。最后残差因子R1=0.0353,wR2=0.0835。中心金属离子Ni与邻菲咯啉配体的2个N原子及一个甲酸根中的2个O原子螯合形成八面体赤道面,轴向与结晶H2O与另一个甲酸根中的2个O原子与形成NiN2O4畸变八面体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5.
范广 《应用化工》2012,(1):53-55
利用H3PO3的还原性,合成了一个一价铜配合物[Cu(pyz)(NO3)]n(1)(pyz:吡嗪),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一价铜离子通过硝酸根和吡嗪的桥连作用,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配合物[Mn(4,4′-bpy)(tca)2](4,4′-bpy=4,4′-bipyridine,tca=trans-cinnamicaci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目标配合物是Trignnal晶系,P-3空间群,具有新颖的三维结构,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3.1755(3)nm,b=3.1755(3)nm,c=1.26751(15)nm,α=90.00°,β=90.00°,γ=120.00°,V=11.069(2)nm3,Z=2。目标配合物具有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18.
首次以糖精钠、丙氨酸和硫酸铜为原料合成得到糖精铜蓝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8.4012(19),b=16.3605(18),c=7.3479(16),α=90°,β=100.84(2)°,V=991.49(15)3,Z=2,Dc=1.794g.cm-3,F(000)=550,R=0.0309。结构分析表明,中心Cu2+与4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处于四角双锥八面体配位环境中,4个水分子在赤道平面上与Cu2+配位,晶胞中还包含有2个游离的结晶水,形成了含6个水分子的结晶物。  相似文献   

19.
冯秀玲  张玉平 《化学试剂》2013,35(3):261-263,270
在80℃下合成了1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671 14(9)nm,b=1.165 88(14)nm,c=1.401 83(18)nm,α=96.410 0(10)°,β=94.825 0(10)°,γ=97.901(2)°,V=1.074 2(2)nm3,Z=2。配合物由1个VO2、两个2,2’-联吡啶分子和1个NH4HSO4构成,NH4HSO4分子通过氢键在a方向形成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以V2O5、NH4H2PO4、Li2CO3、(CH3COO)2Mn.4H2O原料,以葡萄糖和抗坏血酸为复合还原剂及碳源,通过常温还原-低温烧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2x/3)Mnx(PO4)3/C(x=0,0.03,0.06,0.09,0.1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该正极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2+的掺杂对磷酸钒锂电化学性能的发挥影响很大,其中当锰掺杂量x=0.09时材料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2 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31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仅为4.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