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介绍轨道几何静态测量不确定度及轨道不平顺类型和轨道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进行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对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影响的分析。论述了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在轨道状态控制中的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采用机器视觉等高新技术实现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实时测量。本文基于GJ-6型轨道检测系统,采集CRH2J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以及某城际铁路下行线型式试验数据,设计试验标准差、2倍标准差、第95百分位偏差试验,研究检测系统轨道几何测量的不确定度及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轨道几何测量精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3.
为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定位技术应用于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提高高速铁路绝对坐标的测量精度,在高速铁路沿线布设GNSS定位接收机作为定位基准站,并将各个接收机经过长时间观测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联合解算处理,得到各定位基准站坐标。利用加装了GNSS定位接收机的轨道检查仪分别测量轨道特定点的大地坐标和内部几何参数,并将特定点的大地坐标测量结果与各定位基准站坐标数据进行联合解算处理,得到特定点的大地坐标最终测量结果。最后,将特定点的大地坐标最终测量结果与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相应区段各点轨道内外部几何参数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及验证试验表明,加装了GNSS定位接收机的轨检仪显著提高了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的精度,并极大提高了轨道测量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几何测量法检定的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容积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灵敏系数,从内竖直径测量、内横直径测量、内总长测量、封头容积和筒体变形等方面评定该方法的标准不确定度。几何测量法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2×10-3(k=2),满足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的计量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GEDO CE轨道检测系统在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无砟轨道施工中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必备的测量仪器,依据轨道设计参数和CPⅢ控制点,通过精调测量的方法,实现轨道几何尺寸准确及确保轨道几何尺寸的质量.研究结论:通过介绍GEDO CE轨道检测系统的特点、功能,阐述了温福铁路分水关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架法施工精调测量控制技术,并总结得出GEDO CE轨道检测系统在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中的有效方法,保证了无砟轨道施工的高平顺性和强稳定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6.
轨道检查仪是替代"人工弦线法"检测铁路轨道高低、轨向等平顺度参数的重要计量器具,目前使用的轨道检查仪多采用光纤陀螺仪作为平顺度检测的惯性元件。从光纤陀螺仪的测量原理入手,论述轨道平顺度参数的检测方法,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以指导轨道检查仪的使用和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铁路轨道是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基础,其几何状态对于车辆的运行安全、行车速度、平稳舒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轻型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检小车)以高精度全站仪为核心测量设备来检测轨道几何平顺性,测量效率低,难以满足线路维护的需求。提出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惯性导航系统(A-INS),通过获取轨道的高精度三维坐标和姿态的方法,来实现有轨电车轨道几何平顺性的快速检测与准确评估。在武汉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几何不平顺测量应用结果表明,轨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 mm,超高和轨距偏差的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 mm。实测结果说明:基于A-INS组合导航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可以满足现代有轨电车轨道不平顺检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基于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寸驱动的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参数化图解法,利用在Solidworks平台下的尺寸驱动特性和方程式功能建立了B0-B0轴式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模板,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确定了给定参数下的车体与转向架最大夹角,车体相应点的最大道心距。  相似文献   

9.
轨道平顺度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精度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轨道几何尺寸检测精度并改进检测设备提供给相关技术人员一种新的理论依据,根据两种不同轨道平顺度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通过现场测量及反复试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与检测数据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不同轨道平顺度检测方法对于检测数据的影响,同时指出两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自的局限性。最终得出影响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及两种轨道平顺度检测方法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轨道几何尺寸是轨道线路养护维修中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因此,对于轨道几何尺寸的直观、深入理解显得非常重要,它是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技术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轨道几何尺寸的轨距、水平、方向、高低、轨底坡进行立体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线路轨道几何尺寸的组成和技术要点,对学习者准确、直观地掌握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长轨精调是轨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轨精调是指在锁定轨道焊接应力放散之后,通过对轨道几何状态的测量,将轨道尽可能调整至设计位置,满足各项平顺性指标。结合国内某客运专线长轨精调工程,采用一种绝对静态测量与相对动态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轨道的各项几何状态参数,并配合外业精调作业,对轨道进行全面的系统调整,从而能够精确地控制轨距、轨向、水平、高低等几何尺寸。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每一遍精调均需要采集轨道绝对静态数据的传统长轨精调方法,新方法可极大地减少外业测量工作量,提高精调作业效率,第三遍轨道精调作业后,轨道静态TQI值能够控制在1.6之内,为之后的动态检测和精调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几何测量法和容量比较法测试罐式集装箱容积,分析验证几何测量法测试罐式集装箱容积的测量不确定度,确定罐式集装箱容积的计量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检测列车运行过程中,因车辆轮载作用引起的轨道几何动静态测量差异问题,提出一种轨道动态位移地面监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速相机采集钢轨上L型靶标的图像,实时解算为靶标中心点位姿,经空间坐标转换,将靶标中心点位姿转化为在线钢轨特征点的横、垂向位移,并通过轨道两侧钢轨形位变化的组合,计算得到轨道几何动静态差异。为验证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在试验室和现场开展了测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测量靶标中心点横、垂向位移以及倾角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0.07 mm、0.08 mm以及0.02°,现场测试轨距、水平动静态差异分别为0.07、0.10 mm,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王峰  曾树谷 《铁道建筑》2005,(12):62-65
文章对国内外新建铁路无碴轨道几何尺寸静态和动态验收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板式轨道和双块式轨道几何尺寸验收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值,同时,也对双块式无碴轨道几何尺寸的静态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相关标准阐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定义,介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类,重点论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以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探讨评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同时简单论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6.
按照CNASR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和计算步骤,以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比表面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为例,介绍工程施工类试验检测机构一些常规项目和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报告的编制和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轨道几何静态检测的绝对测量型、相对测量型轨道检查小车以及动态检测惯性基准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单波不平顺的弦测输出、仿真弦测法的畸变影响,得出应采用大于轨道不平顺波长的弦长进行测量以减小弦测法幅值畸变的结论。将轨道几何的动态空间曲线转化为轨道几何动态弦测值,同时按轨道几何静态空间里程对轨道静态空间坐标进行最优化筛选,输出轨道几何静态弦测值,并将轨道几何动静态弦测值统一为10 m弦长、20 m弦长的弦测输出。对比轨道几何动静态弦测输出,结果表明动静态检测数据一致性较好,二者偏差95%,分位数小于1 mm,相对于轨道几何静态检测,动态检测无需人工设站,粗大误差小。  相似文献   

18.
提速200 km/h线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几何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胶济线为例,利用GJ-5型轨检车波形图的对比测量功能,对提速200 km/h线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线路维修进行指导,同时认为该方法,还可对道岔、曲线等任意地点的轨道几何状态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针对DJ J-8激光接触网检测仪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仪检定台架的结构以及测量模拟接触线高度、拉出值、支柱侧面限界、轨距和水平(超高)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并依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开展检定台架接触线高度、拉出值、支柱侧面限界、轨距和水平等关键测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该检定台架满足Ⅰ级精度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仪的检定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展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的量值传递和溯源,根据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利用标准测力仪作为标准器的测量模型,分析测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测量不确定度来源,采用GUM法评定静态机车车辆称重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结果表明,2个测量段所有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最大可接受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