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后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在不同人种之间肿瘤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有明显的差异,国外报告以皮肤癌和淋巴细胞增殖紊乱疾病常见,国内则以泌尿系肿瘤为多.现将肾移植后肿瘤的发病特点和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发生自体肾肿瘤的发病率,探讨其发病机理和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自体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移植术后自体肾肿瘤。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自体肾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治疗上应强调早期诊断,及早适当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500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30例,发病率为1.2%,其中泌尿系肿瘤所占比例最大为33.3%(10/30),其次为消化系统肿瘤30%(9/30),再次为皮肤癌26.7%(8/30)。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显著提高,以泌尿系肿瘤最为常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采取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同种肾移植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容易发生恶性肿瘤。本文拟就发病概况、肿瘤类型、发病机制、防治和预后等问题作一综述。一、发病概况自1969年以来,人们对于脏器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据美国肿瘤移植登记处的资料,脏器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5~6%,约大于同龄普通人群的100倍。Starzl等的肾移植病人66例,术后5~10年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超过6%。术后存活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计每年递增5%,9年后可达44%。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初步探讨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 前瞻性观察292例肾移植受者,纳入的观察对象在移植术后6个月内未曾发生急性排斥、钙调蛋白抑制剂(CNI)毒性反应和严重感染,术后6个月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移植前终末期肾衰竭(ESRF)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糖尿病史.1年后进行血、尿生化及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身高指数(BMI).随机抽取普通社区居民200例作为对照.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后Ms发病率为25.7%,显著高于普通社区人群的15%.男性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高于女性受者.环孢素+骁悉+强的松治疗组MS发病率高于普乐可复+骁悉+强的松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环孢素维持剂量>200mg/d的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显著高于环孢素剂量≤200mg/d的肾移植受者.普乐可复维持剂量>2mg/d的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显著高于普乐可复剂量≤2mg.d的肾移植受者.肾移植受者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与普通社区居民无显著差异,超重和肥胖的肾移植受者与超重和肥胖的普通社区居民比较,其MS发病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MS发病率显著增加,提示MS系慢性移植肾肾病(CAN)非免疫性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男性、环孢素维持剂量>200mg.d-1、普乐可复维持剂量>2mg.d-1是肾移植术后MS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不是本研究中肾移植受者术后MS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分析肾移植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3年间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病例。结果在1293例肾移植患者中,29例发生恶性肿瘤,发病率2.24%(29/1293)。其中泌尿系统肿瘤23例(包括移植肾肾癌1例),胃癌、直肠癌各2例,肝细胞癌、胰腺癌各1例。2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15例肿瘤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泌尿系统肿瘤居多;对移植后出现肿瘤类型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是移植患者长远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类型及特征都有很大不同.欧美报道以皮肤癌、淋巴瘤多见,而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泌尿系统肿瘤,其中又多表现为移行上皮肿瘤,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移植后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BK病毒、人类疱疹病毒(HHV) 和Epstein Barr病毒等,各种病毒与肿瘤的关系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明显增加,但既往文献报道增加的肿瘤类型并不一致,而且肿瘤危险性增加的原因也不清楚.本文根据最近有关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致癌的循证医学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近10余年来我国公开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试图揭示中国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方法以"肾移植"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严格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总体情况、发生部位和地域差异等。结果共筛选出2003年至2014年9篇文献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单中心肾移植病例共计15 12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共计446例,肿瘤发生率为2.95%(446/15 120),移植后肿瘤以泌尿系统肿瘤(55.8%)为主。结论我国肾移植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总发生率为2.95%,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因此,肾移植术后肿瘤筛查应作为患者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6月至2006年8月间315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受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发病年龄、发生时间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和肿瘤的治疗方案等。结果在3150例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后共发生33例(发生率1.05%)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2例(发生率0.38%),占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36.4%。这1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8-66岁,平均(58.3±4.6)岁;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的平均时间为(62±18)个月;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为:6例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5例服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1例服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肿瘤发生后,12例患者中有11例施行了肿瘤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在根治术后不久因突发脑溢血死亡。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定期评估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早期发现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并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分析(附19例报道)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1999年同种肾移植术1286次/1132人,术后肿瘤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结果 共发生恶性肿瘤19例,发生率1.67%,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5-126个月,平均57个月。其中泌尿系肿瘤11例,肝癌、肺癌各2例,胃癌、乙状结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各1例,13例行手术治疗,现存活10例,平均存活期20个月,7例属肿瘤病变晚期,短期内死亡,1例死于感染引起的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治疗上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是导致肾移植受者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肾移植术后死亡原因中近40%为心血管疾病,缘于既往透析所产生的高血压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必然引起心血管疾病。所以,人们对肾移植受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病因及处理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国外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引起同道的普遍注意。为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脂代谢异常模式、发病机理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受者的皮肤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癌是肾移植后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在长期存活的产现人中发生率很高。本文对肾移植植后皮肤癌的发病情况,病因、危险因素及防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是一种能同时研究成千上万条基因表达变化的高通量检测手段。本文介绍了它在泌尿系肿瘤和泌尿系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以及在肾移植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监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的发病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1年1月至2007年4月间的2333例肾移植受者中有37例术后发生结核病,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结核病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结核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59%,发病时间为术后1~91个月,中位时间为术后7个月,22例集中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29例为肺部结核或肺部结核合并有肺外病灶,其他为肺外结核.肾移植受者术后结核病的表现以发热、咳嗽和咳痰为主;所有受者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均为阴性;29例受者X线胸片检查有典型的结核表现;6例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16例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确诊.7例确诊合并有其它感染.抗结核治疗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并调整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28例受者经治疗后好转,9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结核的发病风险较高;X线胸片结合病原学和/或病理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结核治疗时,应加强对免疫抑制剂的监测,及时调整抗结核药和采取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1037例1113次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1037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现15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4%,其中肝癌最多(6/15),其次是Kaposi肉瘤(4/15),再其次是肺癌(2/15)。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放疗和化疗,现存活4例。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早施行手术;在维持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预后.方法 分析197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3150例次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其中共有59例患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别为:原肾肾癌6例,原肾肾盂输尿管癌4例,膀胱癌14例,前列腺癌7例,肝癌9例,胃癌3例,肠癌2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3例,皮肤癌2例,肺癌2例,甲状腺癌1例,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将上述肾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的59例患者作为移植人群肿瘤组;另选择同期普通人群中性别相同、肿瘤确诊时年龄相同、肿瘤病理诊断以及病理分期相同的59例患者作为普通人群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发生后的存活情况.用Cox风险分析模型对影响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存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1.9%(59/3150),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移植人群肿瘤组和普通人群肿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3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分期是影响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存活率的主要不利因素;外科手术和肿瘤发病时移植肾功能正常则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与普通人群中的肿瘤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发生恶性肿瘤后的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基因芯片是一种能同时研究成千上万条基因表达变化的高通量检测手段。本文介绍了它在泌尿系肿瘤和泌尿系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肾移植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监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9例肾移植受体中43例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为5.7%。发病年龄(52±11)岁,肿瘤确诊时间为移植术后60(13~193)个月。43例恶性肿瘤中包括原肾肾癌9例、膀胱癌7例、肺癌6例、淋巴瘤5例、大肠癌4例、乳腺癌4例、皮肤癌2例、肾上腺癌1例、胃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胰腺癌1例、头皮血管肉瘤1例和脑膜瘤1例,确诊后采取手术、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案治疗。术后1、5年存活率分别为81%和63%。结论肾移植受体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以泌尿系统肿瘤最常见。治疗应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无法手术者采用抗肿瘤综合治疗,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并调整用药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原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肾移植术后原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女性,肾移植术后5年,体检CT发现右侧原肾占位性病变,行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混合性小细胞癌(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伴少数移行细胞癌分化),随后患者接受了以健泽和顺铂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结果:术后已随访半年,至今存活。结论:肾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泌尿系肿瘤发病率升高;泌尿系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少见,行根治性手术和术后化疗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