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论文通过研究井巷工程中平巷交岔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册中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交岔点斜墙的斜率和三角交岔点各段距离进行了优化计算,归纳总结出一套简便的计算方法,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计算过程更加条理,而且补充了巷道转角δ较小时的设计方法。为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黄汉富 《煤》1995,4(1):25-26
交岔点平面尺寸参数计算和作图方法的探讨潞安矿务局黄汉富矿井交岔点平面尺寸计算,在不少设计资料中已有计算公式,但这些计算公式计算数据多,作图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在实际设计中尚需修改、以减少工程量,且现有公式都是假设交岔点的交角β大于或等于如图1中0T...  相似文献   

3.
在井底车场设计中,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经常遇到将交岔点转角布置得较小(小于40°左右)的情况。由于交岔点转角小,在作交岔点施工图时,有两个技术参数(图1中Lx,δ)的计算公式在《采矿设计手册》中并未给出,而这两个技术参数在井底车场闭合验算及施工时又不可...  相似文献   

4.
井下交岔点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善荣 《煤》1994,(1):46-49
井下交岔点施工北京矿务局房山煤矿杨善荣井下交岔点的支护形式很多,主要是根据交岔点的规格大小、岩石条件、临时支护等来选择交岔点的永久支护形式。本文是笔者对6个交岔点在岩石破碎的条件下施工的体会,仅供搞井巷施工的同志们参考。井下交岔点(俗称牛鼻子),如围...  相似文献   

5.
刘宗海 《煤矿现代化》2005,(4):41-41,72
沈庄煤矿-280六四采区轨道下山三道交岔点,为六四轨道下山和三道阶段石门相连的交岔点,设计长度15.7m,最大净宽7.5m高4.7m交岔点所属层位为粉砂岩、泥岩互层,夹杂0.2~0.4m厚的煤线,且被一落差3m的逆断层斜切,围岩松软,破碎、解理较发育。  相似文献   

6.
在满足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交岔点的有关尺寸,以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现就单侧交岔点由原沿用的一个斜率改为两个斜率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交岔点计算是由主巷和支巷的平面尺寸、选取的道岔类型、弯道半径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7.
交岔点,也称碹岔,是连接井下巷道的“关节点”,不仅工作量大、投资高,而且不易施工和维护,因此被列为设计施工的关键.长期以来,交岔点设计一直采用标准设计,扩大断面点即为通岔的基本轨起点,这对一般交岔点设计是合适的.但当遇有特殊类型的交岔点时,不免加大了交岔点长度和工程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施工维护困难,因此研究如何缩小特殊类型交岔点工程量的设计计算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巷交岔点设计方法修改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岔的地点。龙首矿现有的平巷交岔点都是根据《采矿设计手册》中的交岔点设计计算及作图方法设计而成。这种设计的交岔点工程量大,交岔点处巷道断面大,受力状态不好,且有部分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并无多大用处。本文根据实际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金川公司龙首矿1280中段41#交岔点为例,对交岔点的设计修改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9.
郝华杰 《河北煤炭》1992,(3):178-180
在交岔点设计中,中间断面的提高随净宽的递增而升高。为不使巷道全高大幅度增加,往往递减中间断面的墙高。然而随着锚喷支护在井巷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降低墙高已不是最优、最合理的解决办法,调整拱形、改变拱高更适合于锚喷支护在交岔点施工中的应用。 1 圆弧拱交岔点设计 以平面交岔点为例,就交岔点拱高方  相似文献   

10.
杨新兴 《煤》2001,10(4):18-18,47
结合设计经验 ,介绍设计单轨巷道单侧交岔点时 ,如何分辨交岔点线路曲线终了点的位置及根据不同的位置 ,利用相应的公式进行交岔点设计的计算方法。此方法设计单轨巷道单侧交岔点时 ,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1.
孙成林 《山西煤炭》2003,23(1):34-35,40
指出了斜井交岔点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差别,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设计计算方法,使斜井交岔点的设计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7,(12):86-89
针对工作面回采期间过交岔点存在顶板管理、有害气体超限及煤层自燃等问题,以山寨煤矿11052工作面过交岔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作面优化布置、交岔点二次补强支护、提前对交岔点进行卸压解危、防灭火设计等手段确保工作面安全过交岔点。实践证明,下分层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显现表现为静压大、动压小的特征,通过各项技术方案执行,工作面安全过交岔点。  相似文献   

13.
文中在定义巷道交岔点和简述12种形式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巷道交岔点在施工过程中两条交接巷道的顶板卸载区,两帮支承压力和交岔点拐角岩柱中支承压力的形成机理,分析采准巷道交岔点两个地压显现阶段的特征.提出用锚杆加固围岩防止岩体丧失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变形,最后对巷道交岔点支架按三种工作状态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交岔点支架上荷载和测压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王刚 《煤炭工程》2012,(5):33-35
 交岔点尤其是牛鼻子交岔点施工一直是井巷工程施工的一个技术难题,它要求进度快、质量好、成型美观,本文以常用的简易牛鼻子交岔点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对牛鼻子交岔点施工成型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使新的方法满足牛鼻子交岔点弧形控制和连续渐变的要求,同时简化数据,便于现场人员掌握,经过实践得出,该方法值得在各交岔点的施工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中关于斜面交岔点线路的设计方法,以《自然高差 与斜面双轨中心距的关系》和《斜面交岔点线路的改进设计》中的结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在煤层倾角较小情况下的车场设计。最终完善整个交岔点的设计,给设计工程人员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大断面交岔点顶板变形与加固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交岔点断面大,厚复合顶板,顶板淋水大等实际情况,模拟分析了交岔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得到在交岔点顶板受较大的水平应力,在交岔点岩柱上垂直应力最大.提出对交岔点项板采用化学加固封堵顶板水和锚索补强支护,能充分发挥锚岩支护体的整体承载能力.工程应用表明,对交岔点顶板采用化学加固和锚索补强支护后,有效地控制了交岔点围岩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交岔点设计,本文对尚无定论的巷道交岔点净高值的求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适用于半圆拱形巷道平面交岔点立面计算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深部大断面交岔点破坏形式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大断面交岔点结构复杂、施工扰动次数多,支护难度一般比较大,尤其在牛鼻子部位往往形成尖角,应力集中程度高.通过现场调查交岔点的破坏形式,总结了交岔点不同于普通岩巷的三种破坏形式,分析了各自的破坏机理,并对其支护对策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对牛鼻子截面应限制其最小厚度、对交岔点的大断面区域应限制其最大断面尺寸,并且牛鼻子局部的支护不同于一般软岩巷道,应采用“强支硬顶”的支护思想.试验方案应用于工程实例,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巷道交岔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巷道交岔点失稳机理,寻求合理的交岔点支护方式,采用FLAC3D程序对不同交岔点形式、深度、围岩强度、开挖顺序及开挖步距大小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目前煤矿使用的各种形式交岔点的变形和破坏都超过普通巷道,其中十字交岔点的变形和破坏最大;就巷道埋深和围岩强度来说,两者均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巷道交岔点埋深超过临界值,及围岩强度低于临界值时,巷道交岔点的变形和破坏将会加剧;十字交岔巷道开挖时,应选用较小的开挖步距,并避免支巷从远处向主巷贯通,及两支巷同时开挖对交岔点造成叠加影响.因此,在埋深一定的情况下,应选择较硬的岩层布置交岔点,通过加固措施提高围岩强度,并选择合适的开挖卸载方式,以提高巷道交岔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2016,(6):49-53
对旧采区进行复采时工作面会多次穿越空巷。过空巷时回采巷道与空巷会形成多个交岔点。交岔点附近回采巷道变形大、交岔点处顶板冒落、两帮破碎是复采回采巷道稳定性的主要问题。圣华煤业现场统计观测表明,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交岔点附近巷道变形严重、空巷冒落次数增加,围岩破碎。建立了交岔点围岩应力分布的力学模型,分析了交岔点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结合现场实测和相似模拟等综合手段给出了交岔点处煤柱压碎区的范围。分析了交岔点处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提出了交岔点跨度的计算方法。现场实测表明设计支护强度能够保证巷道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