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以及施氮水平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东南地区免耕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适宜密度为3万~5万株/667 m2,适宜施氮水平为纯氮18 kg/667 m2。  相似文献   

3.
秦优12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金  彭守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00-102,114
2009年秋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进行秦优12油菜稻茬免耕直播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0月1日、密度3万株/667m2、施纯氮18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理论产量230.5kg/667m2,实收产量193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390万/667m2、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g;播期10月30日、纯氮6kg/667m2,密度1万株/667m2产量最低,理论产量47kg/667m2,实收产量40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为92.9万/667m2、每角粒数17粒、千粒重3.5g,主要是开花前生长量小、后期单株角果数少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旭 《农业与技术》2015,(1):55-56,58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开县地区直播油菜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大,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都产生影响,密度为2.2万株/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207.5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46 036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 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 8、0.156 0、0.780 4、0.819 8和0.792 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使其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撒播油菜田间密度低于2.5万株/667m2时,较高的施氮水平有利于获得最大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田间密度在1.78万株/667m2左右,施氮量在11.5 kg/667m2的情况下,经济产量为216.8 kg/667m2,物资投入回报为1∶8.2,是最佳收益点。田间密度高于3万株/667m2后,较高与较低的施氮水平都不能获得最佳的生物群体产量和经济产量;随着田间密度的增大油菜单株产量有明显的下降,但密度的改变对油菜的株高、千粒重、含油率影响不大。随着施肥量的加大,油菜的株高、单株有效角、角粒数相应上升,单株产量有所增加,但油菜的千粒重下降,含油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杂交玉米益玉8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 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表明不同直播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直播3500-4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650.00-680.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单季晚粳稻直播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因子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表现为,施氮量〉直播密度〉施钾量。据参试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出武运粳7号作直播单季晚稻产量≥600kg/667m2的栽培措施为:直播密度(6.2~7.7)万/667m2,纯氮量17.1~17.5kg/667m2,氧化钾量14.8~15.4kg/667m2。3因子都取平均值时产量为676.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双低油菜中油杂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和氮素水平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密度与氮素水平对油菜产量均达显著影响,其中播种期的影响最大.南县地区直播油菜应在10月15日前完成播种,且播种期越早越有利于高产.早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及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油菜生物量及产量,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及密度分别为135~180 kg/hm2、45.0万~52.5万株/hm2(折合播种量为3.6~4.2 kg/hm2).  相似文献   

12.
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500株/667m2的产量;4000株/667m2和5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000株/667m2和5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郑单958在该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3.
超迟夏直播常规粳稻品种(系)的适应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川东丘陵区及相似生态区油菜(小麦)收获后水稻直播栽培品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参考,对12个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超迟夏直播(正常播种时间为5月10左右,试验播种时间为6月7日)大田试验,研究超迟夏直播常规粳稻的生育进程、分蘖成穗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超迟夏直播条件下,参试品种在10月5日前均能成熟,全生育期为109~121d,平均113d;产量为330.1~526.6kg/667m2,平均439.6kg/667m2;有效穗数为13.4万~22.0万穗/667m2,平均17.9万穗/667m2,有效穗组成比例为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茎穗;产量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德粳2号、德粳9号和德粳11号3个粳稻品种(系)超迟夏直播的产量高于500kg/667m2,适宜川东丘陵地区油菜(小麦)茬延后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中等施肥水平(纯N 7.36 kg/667m2)下采用油菜育苗移栽、开行点播、条播和撒播,667m2相应密度分别为4 167株、1万株、2.2~2.4万株和2.3~2.5万株的情况下,贵州思南塘头和安顺兴隆两地试验油研10号产量水平分别为165.0~175.0 kg/667m2和208.1~232.4 kg/667m2,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点播、条播和撒播比育苗移栽用工减少7.29~10.56个/667m2,总投入减少130.67~173.72元/667m2,单位面积纯经济效益比育苗移栽高79.27~151.32元/667m2。单位劳动生产率比育苗移栽高16.88~30.45元/个工。点播、条播和撒播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贵州直播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油菜轻简化种植应用。采用裂区设计,对黔北地区3个主栽油菜品种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油菜田间成株率影响显著,播种量为200~1 000g/667m2,成株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量为1 000~1 200g/667m2,成株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黔北地区油菜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量为400~600g/667m2。品种和播种量单因素及品种与播种量互作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双低常规油菜宁油12号和双低杂交油菜秦油7号为材料,针对江苏省油菜生产特点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直播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相同播种期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宁油12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8.714 3x2+47.686x+157.4,最适种植密度为41.10万株/hm2,秦油7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11.214x2+61.586x+155.8,最适种植密度为41.27万株/hm2.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内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hm2为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秦油7号和宁油12号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均达到显著差异,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直播油菜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17.
以汉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和抗病性(菌核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210.04~215.91 kg/667m~2);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明显,对产量有直接影响,也加大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议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的最适栽培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在覆膜直播的高密度水平下,对撒播、条播和点播3种播种方式的制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4~12万苗/667m2的范围内,撒播和条播的制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撒插的产量最高.而点播方式的制种产量以8万苗/667m2的最高,12万苗/667m2的产量反而下降.这说明采用撒播方式能有效地发挥覆膜直播密植的增产潜力、覆膜直播下的高密度撒播可作为今后两系油菜制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丘陵区直播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国豪油8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直播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播密度为36万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3 433.50 kg/hm2。当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和36万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的最佳直播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杂交油菜宁杂11号的适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进行了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二因子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两个施肥水平间及种植密度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农艺性状表现上,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宁杂11号适宜施肥量为22.5 kg/667m2(纯氮量)左右,直播密度宜控制在12 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