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一种理想的、能维持胰岛活性和功能的长期保存方法。方法 作者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大鼠胰岛后于37 ℃、5 % C O2 孵箱中培养,并在体内外条件下研究存放后胰岛的活性和功能。结果 此方法能保存胰岛达40 周之久,并能维持胰岛的正常形态、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接受保存1 ~27 周的大囊包被胰岛移植后,92 .8 % 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大部分宿主的正常血糖持续到大囊包被胰岛取出为止。结论 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胰岛并培养于37 ℃、5 % C O2 孵箱中是移植前长期保存胰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岛移植中排斥反应和移植后复发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降低了移植的成功率,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有胸腺内注射供体抗原、诱导混合嵌合状态、阻断T细胞共刺激途径以及对抗原呈递细胞的修饰等。这些方法在同种、异种胰岛移植的啮齿类动物、大动物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大鼠胰岛与睾丸细胞共移植诱导同种胰岛移植免疫豁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究大鼠胰岛与睾丸细胞共移植后睾丸细胞Fas配体表达能否对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受体,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并体外检测睾丸Sertoli细胞对活化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移植胰岛平均存活期为(6±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共移植,当睾丸细胞数量为5×10  相似文献   

4.
胰岛移植中排斥反应和移植后复发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降低了移植的成功率,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有胸腺内注射供体抗原、诱导混合嵌合状态、阻断T细胞共刺激途径以及对抗原呈递细胞的修饰等。这些方法在同种、异种胰岛移植的啮齿类动物、大动物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胰岛细胞移植是1型糖尿病(T1DM)理想的治疗方法.自胰岛移植开展以来,胰岛细胞移植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供体稀缺和术后需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难题制约其在临床广泛开展.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通过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是保证胰岛移植成功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但其具有肝肾毒性等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增加感染、肿瘤的发病风险.本文将回顾临床上用于胰岛移植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免疫抑制剂,并就免疫抑制方案在胰岛移植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项小型研究表明,随着胰岛细胞移植技术的简单化,女性糖尿病患者可在1年或更长时间内不需胰岛素注射治疗。该研究中的8名女性糖尿病患者均仅接受来自同一胰腺的少量胰岛细胞移植。研究人员通过动脉插管将胰岛细胞移植至肝脏门静脉,并使其分泌适量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结果发现,8名受试者均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其中5名1年以上不需胰岛素治疗。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新闻回顾:病理学家保罗·雷思于2005年2月18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去世,享年81岁。保罗·雷思被尊称为胰岛移植之父。雷思博士是最早研究胰岛细胞的科学家之一。1972年,雷思博士首次用实验鼠成功完成了胰岛移植,治愈了老鼠的糖尿病。之后,他继续用狗、猴子实验,并于1980年在人身上成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 胰岛细胞移植无疑有着治愈糖尿病的希望。将成千上万个胰岛细胞植入体中,使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这种方法就是胰岛细胞移植。人类研究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已有30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从动物实验到人体试验,最终应用于临床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Sertoli细胞预防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分对照组、1×106细胞组、2×106细胞组、4×106细胞组,每组8只糖尿病大鼠,分离纯化猪胰岛细胞,植入糖尿病大鼠肾被膜下,观察胰岛的有功能存活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术后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6.0±0.6)d、(21.6±5.7)d、(35.7±8.9)d、(48.9±12.7)d,共移植组有功能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移植物存活时间与睾丸Sertoli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术后第5天移植肾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4×106睾丸Sertoli细胞移植组有更多的大量结构完整猪胰岛细胞存活,浸润淋巴细胞被诱导凋亡。结论Fas配体阳性表达的SC细胞共移植能明显有效地抑制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诱导局部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胰岛细胞替代(胰腺器官移植或分离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目前胰腺移植主要作为肾移植的附属手术,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胰岛细胞移植比胰腺移植更简单、安全。胰岛保存、分离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将胰岛移植从基础研究推向临床应用。Edmonton方案在胰岛移植临床应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体胰岛干细胞研究、胰岛异种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解决胰岛供体来源不足问题,为胰岛移植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胰岛异种移植的方法。 方法 用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 (Sertoli细胞 )与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共同培养后进行异种移植。 结果 对照组胰岛细胞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分别为 (63 .6%± 4.2 %和 3 .4d± 1.2d) ,较共同培养组 (87.2 %± 2 .7%和 13 .5d± 4.6d)显著为低(P <0 .0 1) ;对照组大部分胰岛细胞超微结构破坏 ,而共同培养组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对照组胰岛素 2 4h累积分泌量和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下降 ,共同培养组胰岛素分泌量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 (P <0 .0 1)。 结论 猪胰岛细胞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移植可以促进胰岛生长 ,明显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胰岛移植及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移植或细胞治疗是根治1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体匮乏的难题。近年来研究显示,除同种自体或异体胰岛外,异种胰岛尤其是选择猪供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另外对扩增胰腺β细胞及制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干细胞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人工构建类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陈曦  宁光  李宏为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105-109,I0010,I0011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疾病的希望,临床应用的成功显示了胰岛移植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移植后患者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使胰岛移植仅适合用药物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或需进行肾移植的患者。显然,诱导免疫耐受无疑将大大扩展胰岛移植的指征,更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将从中得益,避免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诱导免疫耐受、延长同种异体移植胰岛存活的最新实验进展,包括外周和中央型耐受的诱导。对一些细胞表面分子,如共刺激分子、黏附素及细胞因子受体等进行干预,均可延长移植于非自身免疫疾病背景小鼠的同种异体胰岛存活时间。去除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诱导供体特异的调节性T细胞是建立外周耐受的重要途径,甚至对有抵抗耐受倾向的自身免疫性非肥胖糖尿病小鼠也有效。通过骨髓移植,结合无须清除原始粒细胞的方案,能获得造血细胞嵌合,使胰岛成功移植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受体中,并尽可能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胶原酶消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成功获得大量猪胚胎胰岛,将胰岛移植到裸鼠肾包膜下,3周后静脉注射STZ,诱导实验性糖尿病。自移植起平均75.9±36.6天后,血糖恢复正常。将移植物取出后,裸鼠均复发糖尿病。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物中含大量的胰岛、管型、β细胞团和血管,而胰腺组织切片见β细胞消失,未见胰岛细胞自发性增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猪胚胎胰岛在裸鼠体内能衍化发育成熟,并具有控制血糖稳定的功能。此结果也证实STZ对未成熟的猪胚胎胰岛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2.5哪种免疫抑制方案最有效?胰岛细胞移植是一种已经得到确认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手段。胰岛细胞的移植通常通过皮肤注入肝门静脉系统。因此,此疗法与肝细胞治疗的环境相似,考虑到细胞注射方式可能作为细胞治疗的初级模型。不过,基础c.肽〉0.5ng/ml、胰岛素非依赖性低于40%的胰岛细胞移植一年后的临床结局不能达到胰岛素非依赖性70%的胰腺全器官移植之后一年的有效率。但是,最佳的免疫抑制可充分地改善胰岛细胞移植的临床结局。因此,可以认为免疫抑制方案在基于细胞的肝病治疗中也起到了主要作用。通过特异性或局部免疫抑制可抑制肝脏内的自然杀伤细胞又能增加移植物植入和移植细胞的繁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慢性胰腺炎患者已从全胰切除术合并自体胰岛细胞移植中获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不断改进,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不依赖率和患者存活率不断得到提高。本文归纳总结了自体胰岛细胞移植的术前适应证、手术操作的发展过程、术后管理监测的把控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胰岛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联合微囊化的体外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鼠胰岛细胞和Sertoli细胞联合微囊化后培养11天,胰岛细胞和Sertoli联合微囊化组的胰岛功能明显好于胰岛Sertoli细胞分别微囊化的共同培养组及胰岛单独微囊组(P〈0.05)。  相似文献   

17.
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相继发现了多种调节性T细胞的表面标记和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缺陷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输注调节性T细胞可以预防和治疗1型糖尿病,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和改善移植物功能.目前,关于调节性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已经开展,如果后续实验能证实调节性T细胞体内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调节性T细胞免疫治疗将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和预防胰岛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72年,在Lacy和Ballinger成功的证明了移植胰岛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探索。1989年,Ricordi C等人完成了第一例自体胰岛移植,这预示着胰岛移植是一项具备临床实用价值的医疗手段。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胰岛移植的报道,对胰岛细胞来源、移植部位及移植胰岛存活支持等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肖毅,何晓东,王姮通过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取代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I型糖尿病的肾、视网膜及神经病变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自1988年新的人胰岛细胞分离技术应用以来,已陆续有成功的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并成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病...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新近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微环境及体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仅能够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而且具有一定的β细胞分泌功能,能够降低血糖,克服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供体细胞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从而为临床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