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深沪湾旅游资源评价及SWOT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合考察福建深沪湾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评价,同时引入现代营销学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福建深沪湾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为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提供战略性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沿海岛屿旅游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各沿海岛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气候条件及资源与文化丰度差异,决定了其旅游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存在明显不同。从旅游发展主要驱动力角度,探讨了那些依托其独特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岛屿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区域旅游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释义、构成和特征入手,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模型。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市场条件、旅游要素供给与相关产业支撑、政府和组织支持、文化和区域要素等是形成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资源和条件。基于以上认识,对北京东城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东城区建设国际会议旅游集聚区、国医健康旅游集聚区、国学修学旅游集聚区和旅游商品集聚区"四位一体、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高端旅游集聚区,并对集聚区建设的布局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建水县旅游资源背景的基础上,从资源质量、开发环境、区域对比等角度综合评价了建水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指出了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云南和四川都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然而,近几年来在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四川却远远地落在了云南之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两省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找出两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观念差异,才能促进四川旅游业的新跨越.首先我们从定量方面对两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客观分析比较,从表中看出,在自然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远远超过云南,而在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上四川几乎与云南相当,只是各具特色而已.  相似文献   

6.
盘锦市是辽宁省15个资源型城市之一,在资源型城市中属于再生型城市,已基本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旅游发展基础良好.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盘锦市的旅游发展状况,运用区位熵、弹性系数和集中系数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从旅游发展不足、旅游发展挑战和旅游发展对策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旅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为基础,结合山地特征,筛选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因子,构建了包括3个子系统、8大指标、35个要素的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模糊评分法赋予各因子权重,建立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并以广西北部69个A级山地景区为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山地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在宏观上可判断整体发展潜力,在微观上可追溯不同指标的作用大小;②旅游供给、需求和保障系统对山地旅游发展潜力的影响力度依次减小,权重分别为0. 43、0. 33、0. 24;③山地旅游发展较大程度依赖于资源和山地地理条件;④客源地经济背景是山地旅游发展潜力重要的影响指标,处于良好经济发展条件的山地具有旅游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贵阳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及主要景点,分析了该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为世人所了解,资源本身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流域落后的旅游经济形成强烈反差。嘉陵江流域是中国西部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一个区域,后发优势明显。分析流域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利于流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从流域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制约该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西南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但开发程度低、经营粗放、发展整体性差、组合效益低.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从大西南的整体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区及评价、并分析其开发的市场条件,提出了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1.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开展森林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也是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介绍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目前建设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岛旅游发展再一次成为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以湄洲岛为代表的文化型海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质的海滨旅游资源成为海洋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从解读文化型海岛内涵及特征入手,全面剖析了湄洲岛的优势条件,从文化价值、文化需求、文化生态、文化形态等方面深入挖掘湄洲岛所含文化特性,以此构建起湄洲岛善行旅游发展的“四和四共一发展”的互动效应,探寻出一条具有文化型海岛特点的湄洲岛善行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质知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概括了地质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公园的资源及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进而从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制和公园发展等方面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构想,为延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确保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欠发达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是现在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由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的限制,经济欠发达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面临种种困难,目前对于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也比较缺乏。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在对其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行性开发条件,并从开发战略和开发策略两个方面对该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这不仅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其它同种类型的旅游地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山区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民俗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在分析生态旅游开发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构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塑造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区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建议,以期实现粤北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资源定量评价的结果显示,湿地旅游资源价值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最大,表明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重要性.通过SWOT分析,显示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制约因素,但可通过湿地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武汉市湖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莆田塔斗山景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长春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71-472,F0003
分析了莆田市旅游客源现状与塔斗山景区客源现状,提出了塔斗山景区客源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塔斗山景区的资源价值、市场基础、开拓条件和潜力,确定了塔斗山景区的市场定位,并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宣传促销等方面来开拓塔斗山景区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8.
张洪  潘辉  杨燕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46-1049
在构建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位序得分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借助两轴折线图、散点图及拟合曲线等工具对17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绝大多数地市旅游业发展仍依赖于旅游资源;少数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出现偏离,成为非旅游资源依赖性城市。从资源属性来看,综合类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自然类旅游资源,人文类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9.
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标准(GB/T18972-2003)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所获的资料为依据,从资源丰度、品质、空间分布对温州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出温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质优良;自然山水型旅游资源占相对优势,但人文旅游资源份量也较重;级别较高,单体分布相对集中,级别较低,单体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线形或带状的特殊文化资源集合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新形式.我国境内拥有着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准确评价线文化性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旅游价值为79.88,属于相对较高的级别,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开发价值.从强化中心点、规划旅游区、构建遗产网络和深化区域合作方面对黄河故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