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0年1月~2003年7月应用巴氏染色法筛查7 605例妇女,其中巴氏染色阳性105人,经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1例,假阳性率为80.00%(94/105).2003年1~7月在410例细胞学检查同时行电子阴道镜检查者中,发现异常66人,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CIN 50例,宫颈癌5人,其中巴氏染色阴性45例,假阴性率为80.35%(45/56).单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诊断其早期诊断率仅为0.078%,而结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早期诊断率为1.2%.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检查,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了假阴性率,补充了细胞学检查的不足,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7月应用巴氏染色法筛查 76 0 5例妇女 ,其中巴氏染色阳性 10 5人 ,经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11例 ,假阳性率为 80 .0 0 % (94 / 10 5 )。 2 0 0 3年 1~ 7月在 4 10例细胞学检查同时行电子阴道镜检查者中 ,发现异常 6 6人 ,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 CIN5 0例 ,宫颈癌 5人 ,其中巴氏染色阴性 4 5例 ,假阴性率为 80 .35 % (4 5 / 5 6 )。单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诊断其早期诊断率仅为 0 .0 78% ,而结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早期诊断率为 1.2 %。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检查 ,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降低了假阴性率 ,补充了细胞学检查的不足 ,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用于妇科健康体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筛查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5例健康查体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同时进行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对阴道镜可疑宫颈内上皮病变者行电子阴道镜定位下组织活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95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中,可疑宫颈上皮内病变40例,异常率为3.09%。其中,31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9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宫颈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提示巴氏分级Ⅰ级33例,巴氏分级Ⅱ级7例,阳性率17.5%。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CINⅠ级12例,CINⅡ级10例,CINⅢ级3例,宫颈早期浸润癌1例,慢性宫颈炎14例。阴道镜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65%。细胞学与组织学的总体符合率仅为26.9%。结论阴道镜用于女职工健康体检可增加CIN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它可以弥补宫颈刮片的不足,减少漏诊,提高妇科普查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临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组织活检结果和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阴道镜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示宫颈癌7例,宫颈炎3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39例,CINⅡ~Ⅲ级19例。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癌7例,CINⅠ级35例,CINⅡ~Ⅲ级18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准确率分别为100.0%,89.7%,94.7%。21~30岁女性患者患慢性宫颈炎较多,51~60岁女性患者患宫颈非典型增生较多,宫颈癌均发生在41岁以上的女性患者。结论采用阴道镜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筛查,准确率较高,有利于CIN病变的早期发现,结合组织学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在宫颈病变临床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81-1583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筛查价值。方法:根据地区经济状况和卫生资源条件,筛查的方法仍按传统巴氏细胞涂片,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定位取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三阶梯”检查比较。结果:124例阴道镜筛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所有参加筛查者在阴道镜检查前,首先常规传统巴氏细胞涂片,其中23例异常,巴氏分类Ⅱ级至Ⅲ级占18.50%。阴道镜下异常42例占33.87%,其中CINI23例,CINⅡ10例,CINⅢ9例。另83例在阴道镜下定点取活检,经病理确诊CINI18例,CINⅡ6例,CINⅢ8例,占总筛查人数25.81%。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2例经病理组织确诊32例。结论: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与组织学的符合率基本一致,并显著提高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因此,阴道镜检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下定位活组织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0例体检妇女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240例检查异常者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多点定位活检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炎症63例,占异常细胞学26.25%;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180例,其中CINⅠ109例,CINⅡ52例,CINⅢ19例,宫颈鳞癌3例,腺癌1例。CIN检出率75%,宫颈癌检出率1.67%。结论:电子阴道镜定位活检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丹  徐小芳  姚敏  丁幼华  杨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81-5083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病变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分析符合阴道镜检查指征的885例阴道镜下常规活检病理资料。结果:病理确诊宫颈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3例,HPV感染106例,宫颈息肉30例,宫颈炎683例;66例宫颈病理学阳性中,宫颈中糜及以上阳性检出30例(45.45%),其中检出7例CINⅠ,9例CINⅡ,11例CINⅢ,宫颈癌3例;319例巴氏Ⅱ级的患者中,检出9例CINⅠ,12例CINⅡ,14例CINⅢ,宫颈癌1例;宫颈病变以30~39岁最高,40~49岁次之。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结合病理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浓缩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建立宫颈癌筛查干预措施.方法 2400例宫颈癌筛查的育龄妇女同时做巴氏细胞学、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对任一巴氏细胞学诊断为Ⅱ级以上、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阳性的病变者,用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筛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巴氏细胞学筛查出Ⅱ级以上34例,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筛查出阳性12例,35例(巴氏细胞学诊断为II级以上和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34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1例)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结果正常或炎症8例,CINⅠ 8例,CINⅡ10例,CINⅢ 8例,浸润癌1例.结论 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18例宫颈癌筛查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TBS分级系统检出阳性涂片,其中269例在阴道镜下活检,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分析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5218例妇女筛查中,宫颈细胞学阳性率为24.2%。宫颈组织学检查269例,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 Ⅱ、CIN Ⅲ和鳞癌各占51.3%、36.4%、3.7%、4.1%和4.5%;组织学结果与细胞学结果比较,SCC、HSIL、ASC-US、LSIL和ASC-H符合率分别为100%、58.5%、47.7%、38.3%和31.8%。组织学结果发现鳞癌主要分布在41~60岁。结论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在41~60岁的妇女,常规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结合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周鸿  朱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98-1900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1 030例已婚妇女中有15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慢性宫颈炎91例,HPV感染15例,CINⅠ22例,CINⅡ8例,CINⅢ2例,宫颈癌6例。经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 36例,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6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74%(36/38)。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可疑CIN 24例,其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14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8.33%(14/24)。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符合率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处理得出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5.50%,特异性为89.26%,两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72.21%,阴性预测值为95.8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病变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可作为该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检查的1602例农村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及阴道镜检查,检出异常涂片176例,其中100例配合阴道镜检查,76例行肉眼碘试验活检(对照组),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02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176例(10.99%),对其中100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6例(16.00%);宫颈癌2例(2.00%);巴氏Ⅲ级以上可疑病变30例,活检证实CIN21例,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70.00%,细胞学阴性临床可疑宫颈病变10例,活检证实CIN3例(3.00%);76例肉眼碘试验下活检诊断CIN10例(13.16%),宫颈癌1例,巴氏Ⅲ级以上29例,活检证实CIN7例,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24.14%;细胞学阴性7例,CIN检出1例(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方便、安全、经济、可靠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农村妇女的宫颈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12.
康爱琴  陈爱霞  顾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27-5629
目的:评价宫颈刮片细胞学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0年10月如东县妇幼保健所组织29 429例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所有检查对象均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检查Ⅱb级及以上或临床症状、体征可疑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和镜下活检,选取其中1 147例镜下活检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巴氏阳性涂片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检出率为65.79%(100/152),巴氏涂片对CIN和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0%和94.86%;阴道镜阳性妇女中CIN和宫颈癌的检出率为60.00%(123/205),阴道镜对CIN和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11%和91.89%;两者联合应用对CIN和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0%和86.00%。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明显提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有利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宫颈癌筛查方法——TruScreen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名妇女同时接受宫颈刮片和TruScreen宫颈癌筛查,宫颈刮片异常或TruScreen宫颈癌筛查异常者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TruScreen宫颈癌筛查32例异常者,6例经阴道镜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9例诊断为可疑CIN,而病理学检查确诊19例CIN。宫颈刮片异常者仅3例,其中2例经阴道镜活检确诊为CIN。结论:TruScreen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前期病变有更高的检出率,检出病变准确度与宫颈刮片比较无差异。TruScreen可以起到早期诊断宫颈癌前期病变、预防宫颈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ap涂片是50年来被广泛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液基细胞学技术和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也已得到普遍关注而用于临床,但效果不一。本研究采用传统Pap涂片、液基细胞学及HPV3种检测方法对早期宫颈病变进行筛查,并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作最终确诊[1],评价三者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2008年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年龄21~63(39·5±10·9)岁,体重49~66(59·8±4·7)kg。临床检查中发现宫颈异常(宫颈糜烂、肥大、接触性出血、溃疡、乳头样增生等),对其同时进行Pap涂片、TCT及HPV检测,并采用阴道镜下宫颈组组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浸润癌148例。2方法要求被检查者应于非经期进行检查,且在检查前3d内不做阴道冲洗,不使用阴道内药物,24h内不发生性行为。Pap涂片:将一次性木刮板斜面置于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刮取该处细胞后均匀涂抹在刮片上,用95%酒精固定15min后送细胞做巴氏分级。检查结果按相关标准进行巴氏分级:Ⅰ级未见异常细胞、Ⅱ级见异常细胞、Ⅲ级见可疑恶性细胞、Ⅳ级见高度可疑的恶性...  相似文献   

15.
肖桂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59-3561
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宫颈癌资料,发现六合区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为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部分乡镇35~ 59周岁的育龄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通过宫颈刮片巴氏染色筛查宫颈可疑病变,阴道镜进一步检查,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现宫颈异常个案进行随访.结果:全年共检查21 500例,宫颈刮片21 500例,阴道镜检查2 415例,活检214例;共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67例,宫颈癌7例.结论: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可以发现CIN和宫颈癌,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宫颈刮片、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经验,寻找一条低廉、准确无创伤性,适合在卫生条件差、卫生资源有限的农村及山区的普查方法。方法:对宫颈刮片及阴道镜两种任何一项检测异常者行病理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结果:7 286例体检妇女中,宫颈刮片为巴氏Ⅰ级和Ⅱ级而阴道镜图像异常者经病理确诊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607例,其中CIN1 327例,CIN2 263例,CIN3 17例,宫颈癌4例,而宫颈刮片巴氏Ⅲ级以上26例,阴道镜图像异常仅为22例,两者联合同时应用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变的筛查。结论:在卫生资源有限的山区和农村,宫颈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宫颈刮片检查同时阴道镜相互结合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张秋霞  李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751-1752
目的:评价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及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异常而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及宫颈锥切术的结果。结果:380例患者经液基细胞学筛查后,发现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80例,低度上皮内瘤变104例,高度上皮内瘤变196例;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后,CINⅠ级以下152例,CINⅡ以上228例;经宫颈锥切后,CINⅡ以下93例,CINⅡ以上135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后CINⅡ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液基细胞检查结果。结论:液基细胞学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对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避免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其发病率居第一位。而从宫颈癌前病变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CIN的早期诊断,对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现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诊断率,而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诊断,可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本文的目的是探讨TCT宫颈细胞涂片及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对CIN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PAP)和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对海岛妇女宫颈癌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 425例宫颈癌筛查对象采用PAP和TCT两种方法交替和随机进行细胞学检查并采用TBS分类标准系统进行诊断报告,将细胞学诊断异常者除ASC-US外进行宫颈活检,最后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巴氏涂片检查9 058例,细胞学诊断异常169例,异常率为1.87%。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检查6 367例,细胞学诊断异常123例,异常率为1.93%,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巴氏涂片检查的169例细胞学诊断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91例,经组织学确诊CINⅠ级3例,CINⅡ~Ⅲ级7例,CINⅡ~Ⅲ级累及腺体1例,确诊符合率23.1%。TCT检查的123例细胞学诊断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57例,经组织学确诊CINⅠ级7例,CINⅡ~Ⅲ级16例,CINⅡ~Ⅲ级累及腺体3例,确诊符合率80.7%,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T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是方便安全、有效可靠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合海岛妇女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妇女宫颈癌、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病的相关情况。方法:对该市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3 245例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及HPV DNA检查(HCⅡ)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以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为标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 245例中检出CIN159例,其中CINⅠ89例,CINⅡ61例,CINⅢ7例,浸润癌2例,患病率为4.9%。结论:该市妇女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或)HPV DNA检查,可达到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