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银杏生产中废弃的根作砧木,嫁接接穗进行繁殖育苗,成活率可达到90%左右,当年苗高可达25厘米以上。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育苗方法。1、砧根收集在银杏苗出圃或银杏园深翻  相似文献   

2.
采用剪顶留叶舌接或切接快速育苗法,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比“高位舌接法”可提早一年出圃,经济效益可提高40~50%。龙眼实生苗移栽后,于次年3~6月中旬均可嫁接。舌接砧木在离地15厘米左右、径粗0.6厘米以上的光滑处剪断,于其横切面一侧1/3~1/4处向下纵切一刀,深2厘米,继在纵切对面2/3~3/4的横断面由下向上斜削一刀,成舌状。接穗削法同砧木,具有两个芽眼,然后将砧穗接合。切接法在砧木横断面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油茶苗木的嫁接成活率和降低其育苗成本,给良种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以接穗不同留叶量、不同枝段和不同芽砧类型为嫁接材料研究其对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2~3叶段,留0.5~1叶,带籽砧嫁接方法的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是加快油茶良种培育进程、提高油茶无性育苗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者阐述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在砧木催芽、圃地选择、接穗选取、嫁接、栽植、栽后管理等技术环节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芽砧的嫁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澳洲坚果嫁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砧木不同苗龄、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成熟度嫁接试验研究了澳洲坚果芽砧嫁接的技术.结果表明:芽砧用未出土或出土未展叶的芽苗,接穗用半木质化绿枝,保留1片完整叶嫁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用该技术可提高澳洲坚果育苗嫁接成活率及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6,(23)
正沈阳地区栽植寒富苹果,推广矮化苗木半密植栽培,所培育苗木采取两次嫁接,也就是群众所说的"两刀苗"。从苗木砧木来讲,砧利用乔化砧山定子做根系,再在地上部嫁接矮化中间砧,当矮化砧苗木长高后,在距地表面40厘米高左右处嫁接寒富苹果接穗,成活后形成一个矮化寒富苹果植株。苗木定植以后,由于基砧是乔化砧吸入养分多,向上输送时受到矮化中间砧导管的影响,输送营养较缓慢,促进了根茎周围大量  相似文献   

7.
果树蘸蜡嫁接就是蜡封接穗嫁接,用石蜡将接穗封闭起来,使接穗表面均匀的分布一层石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嫁接过程中接穗水分在成活前的蒸发,从而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通过蜡封接穗嫁接可以大大地提高成活率和嫁接速度,而且成本低、效果好。传统嫁接多采用如:嫁接后套袋、接口糊泥、用潮湿的土壤将接口和接穗埋起来等方法来保湿,以上这些方法的成活率只能达到20%~30%,而采用蜡封嫁接的方法可保证成活率在95%以上。用传统的方法每人每天只能嫁接200株左右,而采用蜡封嫁接技术一名熟练工每天可嫁接1000株。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23-124
秦巴山区油菜嫁接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茶良种苗嫁接的关键技术是同一芽苗砧采用同一品种接穗劈接、嫁接应在晴朗天气进行、接穗要随采随用,采用该技术措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4):23-23
1.黄瓜(1)生长点直插法:用黑籽南瓜作砧木,选亲和力强、品质好、较抗病的当地品种做接穗。砧、穗种子播前均需消毒、催芽。冬、春茬嫁接时,黑籽南瓜应早播2~3天(用控温育苗)。待砧木苗第2片真叶吐芽,接穗苗第1片真叶直径1厘米时,为最佳嫁接期。用刀片切去砧木生长点,再用竹针(自制、与接穗胚茎同粗)从切口垂直插入4~5毫米。接穗从子叶节下5毫米处,与下胚轴成30°角切断,呈4~5毫米长的椭园形切面。然后取下竹针,将带子叶的接穗插入针孔内,使接穗与砧木相吻合并用塑料夹固定。喷雾净水后,置于保湿小拱棚内。接后3天内保持95%的湿度,白天温…  相似文献   

10.
一、接穗采集和嫁接方法接穗采自品种纯正、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结果母树。剪取当年生新梢或1年生枝的中部做接穗,随采随用。春季嫁接用的接穗可于休眠期剪下,在0~5℃条件下保湿贮存。将接穗进行蜡封处理,可延长休眠保存期和提高嫁接成活率。对新植1~2年生的山杏,中心干粗度在1~1.5厘米,在距地面10厘米左右处嫁接,接穗的粗度尽量与砧木相同,应采用劈接。3年生以上中心干比较粗,且着生了主侧枝,除中心干换头外,主侧枝上均要进行换头,应采用腹接和劈接。对3~5厘米粗的主侧枝,1个枝上应接2~3个头,应采用切接。若树液开始流动,位于背风处…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嫁接时间、接穗部位、枝条类型对美国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接穗部位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枝条类型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美国山核桃芽苗砧嫁接最佳方法是选用美国山核桃发育枝上的中部芽在5月1日嫁接,成活率可达75.04%。  相似文献   

12.
严相顺 《农家科技》2009,(12):20-20
<正>1.砧木接穗选择。砧木与接穗是嫁接工作的基础,其新鲜程度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根据实践经验,砧木出圃假植的时间一般以嫁接前1个月左右为宜。规格上要选苗根发达、苗干充实、储藏养分多、无病虫害、大小适合嫁接的实生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黄瓜枯萎病,这几年无论是室内黄瓜栽培还是露天黄瓜种植,大都采取嫁接的办法,即用黑子南瓜或南砧1号为砧木,以优良黄瓜品种作接穗栽培嫁接荫,通过采取嫁接方式栽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可达99%以上。可最近有不少瓜代反映,今年他们采取嫁接的黄瓜也发生了枯萎病,许多黄瓜大棚发病率在10%~30%,个别达到50%。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选用的嫁接方法为插皮接。这种方法嫁接简单.生长快.嫁接口愈合的好。具体操作是,在接穗顶芽对面下部削一个斜面,斜面要平直.没有弧度.长6厘米,并将长斜面背部下面削一契形,契面长0.5厘米左右.同时将长斜面背部蜡层、表皮刮掉。  相似文献   

15.
嫁接繁殖 1.枝接 高接 以培育乔木状金叶榆为目的.嫁接时间在3月上中旬,以砧木苗尚未发芽前树液将开始流动时最为适宜.选取胸径3厘米以上的主干通直白榆苗做砧木,入冬后或刚开春后选用中华金叶榆当年生健壮枝条做接穗,剪取枝条中段长6~8厘米,放进90~95 ℃的溶蜡中速蘸,使表皮蘸上一层薄蜡,并装进薄膜袋中冷藏或沙藏.嫁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为油茶产业发展中优良品种苗木培育嫁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枝段、不同芽砧类型3个试验因子进行嫁接试验,测定其成活率和抽梢率。【结果】接穗不同留叶量处理方式中,留0.5叶和1叶的处理,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留0.5叶的处理,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为91.11%和51.67%;接穗不同枝段处理方式中,2~3叶段和4~5叶段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2~3叶段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90.38%和65.18%;芽砧不同类型处理中,带籽砧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分别为93.33%和52.50%。【结论】当年生半木质化绿色枝2~3叶段、留0.5~1叶、采用带籽芽砧嫁接方法,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0%以上,90 d抽梢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金帅和斯巴丹(Spartan)两个苹果品种的茎顶在离体条件下分别嫁接在山定子、M_7、M_9和 M_(26)的茎或根上,并获得成功。这种苹果显微嫁接方法尚未见报导。茎顶长度为0,2、0.4和0.7mm,砧木长度为0.5~1.2cm。嫁接成活率因接穗大小、嫁接方式而变化,其成活率范围在56.3%到81.3%之间。从获得无毒苗和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两方面考虑,带有二片叶原基的茎顶作接穗是适当的。嫁接七周后接穗干重因砧木不同而表现明显差异,矮砧上的接穗干物质积累量最少,半矮砧次之,乔化砧最多。作者认为,这可以作为一种鉴定砧木生长型的新途径,应进一步扩大砧木类型和品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马尾松嫁接后,穗砧嫁接面的愈伤组织不仅来自于形成层,而且射线薄壁组织、幼嫩木质部、髓部、皮层和树脂道等部位也能产生。嫩梢接穗削至髓心,与当年嫩枝砧形成层相接合,接面愈伤组织7d可达4~5层,18d后穗砧形成层相应位置的愈伤组织分化为联络形成层,嫁接痕21d后消失,愈合面大,不易分离,嫁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1.嫁接时期:全年均可嫁接,成活率都在80%以上。以夏季(5—6月)为最佳嫁接时期。2.园地选择:低位嫁接换种的茶园,应是立地条件好,管理水平高,树龄3~40龄的群体品种茶园。3.砧木和接穗选择:砧木选择粗细适中(直径0.6~3厘米;3厘米以上的采用插皮嫁接法)的健壮茎干。接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红梗或硬青梗)的良种枝条。  相似文献   

20.
在辽宁本溪地区,开展了红松与樟子松异砧嫁接对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自黑龙江穆棱林业局的红松异砧嫁接后的红松接穗成活率高于红松实生林接穗的成活率;砧木樟子松经过苗圃地1 a培育后进行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当年嫁接成活率。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技术平均成活率达到80%以上,该技术成熟,可以在本溪地区引进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