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体外微波热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接受TACE+3D-CRT+体外微波热疗;对照组37例,接受TACE+体外微波热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以及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体外微波热疗以及3D-CRT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中排名已上升到第2位。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而局部热疗配合TACE可起到解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巧  ;吕涛  ;蒋辉  ;饶晟  ;陈思瑞 《华西医学》2009,(8):2155-215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诊治的25例原发性肝癌行血管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48±1.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AFP,CT及彩超检查。术中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造影,经肿块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用碘化油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再次行AFP,CT及彩超检查并再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TA-CE均获成功,术后经3次以上复查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肝脏肿块明显缩小,1例患者复查彩超,CT,AFP等均正常。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应随访AFP,彩超或CT,及时发现复发,并再行介入栓塞。  相似文献   

4.
TACE+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合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PE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FP下降率为88.2%和42.5%,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为83.5%和45%。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04%、53.65%和73.17%、52.22%、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结合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  相似文献   

5.
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癌破裂出血使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1例,保守治疗7例,肝切除术12例,肝动脉结扎6例。结果:1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其1年生存率与肝切除组基本相似(P<0.05)而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高频热水消融(high-fequency induced thermotherepy,HITT)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方法使用HITT治疗56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男44例,女12例)的64个病灶(其中8例病人有2个病灶),56例病人中42例为原发性肝癌(HCC),14例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直径1.6~7.0cm(平均3.5cm)。其中HCC病人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再行HITT治疗。HITT的治疗效果通过治疗后1个月复查螺旋CT评估。结果通过对术后1个月CT影像学资料的观察,结果显示64个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的48(75%)个病灶完全坏死。肿瘤直径〈3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0%(27/30);3~5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2%(13/18);〉5cm的病灶未呈现完全坏死。没有病人治疗后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本研究显示HITT是治疗直径〈3cm经TACE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病人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而它对3~5cm的病灶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TAE组(95例)和TACE组(105例),TAE组行TAE治疗,TACE组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灶直径、介入次数、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TAE组的有效率为55.79%,TACE组的有效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灶直径及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介入手术次数显著低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分级均有好转,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1%,TAC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1年生存率为54.74%,TACE组的1年生存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与TACE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且两者疗效相当,TAE相较于TACE能够减少介入治疗次数,避免化疗药物对于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刘嵘 《中国临床医学》1999,6(2):157-158
Hepatic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byTemporaryHepaticVeinObstruc-tioninTreatingLiverCancer(Symposium)LiuRong;WangJianhua(ZhongshanHospital,ShanghaiMedicalUniversity,200032)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话用方法。由于肝肿瘤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特点[‘,2],单纯TACE术常不能使肿瘤细胞完全坏死。暂时性闭塞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rnoembollzatlonundertemporaryhePaticvenousocclusionTACE—THVO)是在TAC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术中灌注恩度30 mg,术后第2天起连续静滴5d,15 mg/d。2组患者1~1.5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不等。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EGF表达水平、KPS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的差异,肿瘤大小。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14 d血浆VE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14 d血浆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对肝癌细胞VEGF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近20年来,介入治疗在临床领域内逐步普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分支,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由于癌组织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癌组织缺血坏死,因此TACE可有效地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手术切除率。我科于2008年1~12月共对1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TACE术,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生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白蛋白(A)、球蛋白(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一些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以ALT、AST、ALT/AST、A、G、A/G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273、0.424、0.646、0.423、0.579。伴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趋于下降,球蛋白水平增高, 白球比下降;ALT/AST比值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生化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的程度,但无法划定具体的界值来判断炎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插管和结扎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肝动脉插管(HAI)和结扎(HAL)治疗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58例不能切除肝癌行HAI和HAL、90例肝癌行姑息性的生存率。结果:HAI和HAL组无术后死亡。HAI组(33例)1年生存率为0;HAI+HAL组(185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43.9%和29.7%,其中有28例(15.1%)获二期切除;HAI+HAL十术中冷冻、微波等治疗组(40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7.9%和57.9%,其中有6例(15.0%)获二期切除。同期姑息性肝切除(90例)术后死亡率为2.2%(2/90),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43.6%和32.3%。结论:HAI+HAL是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其它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0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及三期强化特点,并与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等对照分析。结果:按照肝脓肿病变发展阶段不同,不典型肝脓肿可分为早期肝脓肿(25例,有两种表现形式:小房腔性和团块状肝脓肿),和纤维肉芽肿性肝脓肿(5例)。结论:不典型肝脓肿在不同病理演变时期其CT平扫表现不同,动态三期强化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肝动脉与肝静脉双途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主要观察暂时性阻断肝静脉下行肝动脉栓塞(THAE-THVO)后的病理改变。8只犬进行了THAE-THVO。治疗时在球囊导管完全阻断相应区域肝静脉下向肝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片;对照组4只,仅做肝动脉栓塞(THAE)。术后观察1~8周,复查肝功能、CT,间隔1~2周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THAE-THVO与THAE后肝功能指标(AST,ALT)均呈一过性增高,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周CT检查,THAE-THVO组碘油呈大片状或近似肝段分布,部分门脉分支内有碘油沉积;对照组仅见散在小点碘油沉积。病理检查:THAE-THVO后坏死范围较大,呈楔状或扇形分布,肝窦、门静脉小分支及小动脉内可见碘油颗粒。对照组见散在灶性坏死。THAE-THVO后栓塞区坏死范围较大,门脉小分支内有碘油者比例较高,这些改变有利于提高对肝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肝性胸水的早期预防。方法对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入住本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合并肝性胸水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58例合并肝性胸水,经综合治疗后52例明显好转,其中42例基本吸收,6例无明显变化(5例死亡)。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肝性胸水多见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提示病情的严重性,且胸水量的多少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大量积液者,常并发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很差。早期预防及治疗对胸水转归及疾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92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随访,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0.9%和30.4%。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同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方式,术前肝功能和肿瘤生长类型有关,Lp—TAE GS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富血癌灶且肝功能为Child'sA级是TAE的主要对象,单结节膨胀型者疗效好。早期诊治是TAE成功的关键,努力改善肝功能是TAE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肝动脉血流峰速度(Vmax)与阻力指数(RI)的动态变化早期诊断结节性肝癌(肿块的直径在1cm以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乙肝患者150例,应用超声定期检查肝动脉的Vmax、RI,直至患者被影像检查及临床诊断为结节性肝癌,计算Vmax、RI的动态变化值⊿Vmax、⊿RI,进而计算⊿Vmax、⊿RI动态变化的百分比;结果从肝硬化发展为结节性肝癌的23例患者的肝动脉Vmax、RI初检至癌变前无明显变化(P>0.05),出现结节性肝癌时飞跃性增加或降低(P<0.05),且⊿Vmax%、⊿RI%的95%参考值范围与癌变前的测值范围无重叠;结论肝动脉Vmax、RI等血流参数的动态变化是早期诊断结节性肝癌的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血液灌流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单泵进行活性炭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或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及血氨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血液灌流可改善肝性脑病症状,使总胆红素及血氨明显降低.结论血液灌流可清除患者体内引起肝细胞损害的有毒代谢物质,从而改善肝功能,特别是提高肝性脑病的清醒率,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也是肝移植待供肝的前期重要准备工作,且简单、安全,适合临床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从1987~2007年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341倒的经验。方法(1)对HCC(199例)、肝内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14例)、胆囊癌(12例)、转移性肝肿瘤(15例)、肝血管瘤(32例)、肝内胆管结石(48例)、慢性肝脓肿(3例)和肝包虫病(5例)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分别施行大型肝切除(65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5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6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血管阻断情况: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方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肝左、右叶切除时在肝门横沟中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干或右干,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1)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2.9%,死于肝衰8例,出血2倒;(2)长期疗效:HCC生存11~20年9例,肝内胆管癌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生存12、6、4年各1例。胆囊癌生存1/2~1年。良性肝病切肝后皆痊愈。6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本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的范围,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的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满足了各种肝病各种肝切除的要求,是一个合理、有效、成本低廉的切肝手术方法;(3)术后长期随  相似文献   

20.
中药自芨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临床特征和外围性栓塞技术条件下,分别用白芨粉和明胶海绵颗粒中央性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56例和50例。结果表明:白芨粉呈永久性“铸型”状栓塞,栓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少、形成晚,该组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9%、44.9%、33.6%,平均生存期为19.8月。白芨组的疗效优于明胶组,且重复治疗间隔长、次数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