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近,北京皇城墙遗址公园对社会开放,这个我市第一个以旧城遗址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式遗址景区,成为展示皇城传统文化和了解北京城市历史,以及集休闲、娱乐、参观、游玩为一体的场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很高赞誉。皇城墙遗址公园建设1 的意义从明初到清末,皇城始终是  相似文献   

2.
建设文化精华区 促进旧城整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今天,面对传承历史、发挥首都功能的更高要求,北京旧城保护需要有更为完整的战略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措施.北京可以通过文化精华区建设,在现有历史街区保护基础上,促进旧城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3.
分析北京京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点和保护与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尝试对京郊历史文化保护区与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思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出台不仅将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扩展到40片,而且明确提出北京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与文化遗产,应高度重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北京旧城区的更新与发展问题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以往北京旧城保护与建设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重在提出建立北京旧城新形象的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5.
北京传统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院落空间为基础的旧城整体保护 今日的北京旧城已不再是50年前的北京旧城,它与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先生倡导的整体保护时的旧城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墙被拆除了,河道被覆盖了,大量的开发建设破坏了旧城的整体风貌.但是,旧城的整体格局和核心部分仍然保存完好,北京旧城仍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理应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6.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平房区问题的提出 划定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意义及问题 自20世纪新中国成立至今,关于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讨论和争议反反复复从未停止过,当然也正是在这些争议中,保护的思路逐步清晰.从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旧城,在旧城外建新行政中心方案被否定,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旧城城门城墙拆除,再到90年代末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2004年永定门复建,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程启动,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历程及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北京旧城已有800多年的建都史,其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特殊的文化魅力和人文价值,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之瑰宝.如果说巴黎因拥有卢浮官等大量完整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成为西方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国际文化中心,则北京理应将历经元,明、清三朝8百余年都城建设而留存下来的旧城保护得更好,努力成为东方文化和历史积淀最丰富的另一个国际文化中心.因此,保护北京旧城是北京创建国际性城市的最基本条件,也是特色与优势所在.也只有如此,方能达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北京市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小规模居民自助改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小规模居民自助改建初探方可近几年来。在北京旧城更新的研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助改建实例。这种由单位或者个人出资,对自有住房进行小规模改建的建设形式,目前正在旧城区内广泛采用。-、旧城居住区小规模居民自助改建的基本情况与主...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往往代表了一个城市文化的起点和形象特色,但因该区域构成要素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用常规的绿地规划和评估方法,在该区域往往不太适用。论文尝试研究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绿地评价指标以及建设的新思路,探索旧城绿地规划、建设以及维护的途径和方法,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提供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城市布局以旧城为中心向外扩展,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旧城,规划在旧城区之外重点建设三大功能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和奥林匹克公园,以凸现北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现代之间--北京海淀公园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风貌区与现代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文脉风貌,又具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敬  赵锡京 《中国园林》2007,23(2):40-44
介绍了北二环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试图通过记述公园的设计方法、施工心得、使用状况,探索城市中心区古都风貌保护与大型集中绿地建设的关系,通过系统、有序地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集中绿地,达到整体性保护古都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历史文化区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石场上的记忆——日照市银河公园改建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地的片段,都是承载历史印记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对于那些废弃后亟待修复的土地,是保留还是抹去它曾承载的沉重历史,银河公园前后的建设体现了不同的设计观点。作为废弃的采石场的延续,改建设计“在真实”胜“于艺术”的思想指导下,力求保留场地中原有的信息和元素,将展示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历史文脉作为设计重点,并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现代技术,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与现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4.
厦门2007年园博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箐 《中国园林》2006,22(1):30-35
厦门2007年园博园规划方案充分利用了现状条件,使新的景观形式建立在基址原有的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它充分考虑了展时和展后的不同需求,寻求通过展园的建设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骏 《室内设计》2017,(5):90-95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 影响城市的品质。巴黎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具有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城市,其城市公园的 营建经验值得借鉴。贝西公园是巴黎19 9 0 年代新建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该公园的建 设对巴黎东部城区的活力复苏起到了关键 性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公园历史和概况的 基础上,分析了贝西公园规划设计的思想 及具体手法,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城市公园 规划设计的反思,总结了贝西公园对我国城 市公园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忆妍  李雄 《风景园林》2013,(3):115-120
摘要: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居住条件恶化,引发的包括公园运动在内的各种改革运动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历史背景、设计及建造过程都是独特而创新的,并且,这座公目的布局及交通游线等园林设计内容在今天看来仍旧是值得学习的,其造园风格和手法符合时代和地方的需求,并顺应时代发展,自始至终都广受人们喜爱,实为一部经典的历久弥新之作。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湿地空间的绿化特色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查上海城市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海城市发展湿地空间绿化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同时较系统地研究了湿地公园的选址、功能分区、水环境控制、景观创造、植物配置以及生境的设计与创造方法等,以期对湿地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绍兴市对浙东古运河进行了较全面的整治,其中最成功之举是“运河园”建设。系统阐述了“运河园“建设的思路、理念和实践,认为整治历史名河,其一、应正本清源,把握以往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其二、形成天人融合、自然和谐的理念定位,做到天人和谐,展示运河文化;其三、保护历史遗存,收集古材料,选择地方性传统树种,使文脉相承,充分展示古越文化的地方特色。建成后的“运河园”是一幅浙东运河园的历史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70—90年代韩国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兰芝岛曾经是首尔市最主要的垃圾填埋场,因紧邻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岩赛场而成为整个比赛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杯足球赛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兰芝岛被改造成为一座环境亲和型的城市公园。通过对兰芝岛垃圾山垃圾的形成、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公园建设过程的回顾,总结了首尔世界杯公园的规划途径和公园设计过程中受污染场地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并指出对中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德胜公园项目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二环德胜公园位于旧城保护区的北边界,为新、旧城之间的缓冲区;清晰地勾画出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旧城轮廓,是北京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见证。公园突出绿色生态,以植物造景为主,使人们在视觉上有种自然的享受,并唤起人们对逝去的古城墙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