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6例盆腔器官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的临床资料,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评价解剖疗效,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功能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6例,无血管、膀胱直肠、尿道损伤。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术后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尽3例;肛门坠胀感1例;补片侵蚀1例;术后新发性交痛及性交困难2例。解剖治愈率94.4%(34/36),患者主观满意度91.7%(33/36)。结论:网片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安全有效,解剖恢复率高。有尿潴留、排尿不净、网片侵蚀、性交痛及性交困难等并发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直肠脱垂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一般认为直肠脱垂主要病因有3个方面:(1)解剖上的先天性缺陷。(2)直肠周围组织的松弛。(3)腹内压长期增高。针对这些病因,直肠脱垂的手术方式日渐增多,到目前约10余种。但远期疗效仍不太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有些手术还有很多并发症。我们自1975年~1985年共收治直肠脱垂24例,采用丝绸带直肠悬吊治疗直肠脱垂,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盆腔器官正常解剖的维持有赖于盆底的支持结构,当盆底的支持组织发生损伤或薄弱时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OP是指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以外阴部块物脱出为主要症状。由于老龄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韧带组织支持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FI)及产后性功能障碍等[1].PFD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先探查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联合直肠指诊确定直肠悬吊及盆底腹膜上提水平,行直肠悬吊,重建盆底,肛门环缩。结果 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均针对性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及重建盆底,对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者选择性同期或延期行肛门环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直肠脱垂症状消失,随访6~36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再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疗效确实,安全可靠,可针对性的消除复发因素,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正>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是由于分娩、长期腹压增加及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并造成机能退化所导致的盆底结构发生变化和功能发生障碍。盆底脏器脱垂包括膀胱及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后壁及直肠膨出,可同时合并尿失禁、便失禁等。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已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全  相似文献   

7.
余红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45-2046
<正>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是由于分娩、长期腹压增加及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并造成机能退化所致。盆底脏器脱垂包括膀胱及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后壁及直肠膨出,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手术方式为阴式子宫切除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ur dysfunction,fPFD)是以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  相似文献   

9.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妊娠期间胎儿发育过程对盆腔压迫及胎儿分娩过程对盆腔的扩张作用而导致盆底组织损伤,造成盆底支撑能力减弱,进而导致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尿失禁(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主要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或脱垂,子宫脱垂),对患者产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1-2]。本研究以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产后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术治疗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先探查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联合直肠指诊确定直肠悬吊位置及盆底腹膜上提水平,行直肠悬吊折叠,重建盆底,肛门环缩。结果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均针对性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及重建盆底,对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者选择性同期或延期行肛门环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直肠脱垂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2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术治疗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减少术后复发,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5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2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异常组)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对照组肛直肠及盆底形态未见异常.异常组中,肛直肠形态异常者276例.盆底形态位置正常者124例,6例盆腔造影失败.盆底疝148例,其中112例直肠腹膜疝,22例间隔腹膜疝,11例阴道腹膜疝,3例网膜腹膜疝.盆底疝多伴随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套叠发生,不发生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患者.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疝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解剖及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的临床资料,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评价解剖疗效,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功能疗效,分析性生活问卷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由相同医师完成,未发生膀胱、直肠、大血管损伤,无输血病例.手术时间(63±19)min(40~100min),出血(143±72)ml(50~300ml).除1例术后尿潴留外,其余均1~2 d恢复自主排尿.3例(14.3%)术后病率.3例(14.3%)网片侵蚀.12例有性生活者,术后新发性交痛及性交困难各2例.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各1例.评分显示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00),而性生活质量降低(P=0.044).解剖治愈率95.2%(20/21),患者主观满意度85.7%(18/21).结论 全盆底重建术用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解剖恢复率高、功能恢复不及解剖恢复.网片侵蚀、新发下尿路症状、性交痛及性交困难等并发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1 盆底功能器脱垂发病概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两大类.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生殖道脱垂以及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或直肠疝.生殖道脱垂包括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中盆底重建术配合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盆底重建术,观察组另给予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分度(POP-Q)、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OP-Q分度、肌纤维肌电压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中配合应用盆底重建术与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可减轻膀胱/直肠脱垂程度,改善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静态与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在排便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94例排便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及FIESTA序列行轴位、斜冠状位及正中矢状等20个时相位的动态扫描。结果 94例静态及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均能良好的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征象,其中直肠前突35例,直肠下降19例,膀胱脱垂24例,子宫颈阴道脱垂20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13例,直肠内套叠10例,盆底疝6例、肠疝5例,耻骨直肠肌肥厚征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3例,直肠外脱垂5例,肛门内括约肌及提肛肌损伤2例,尿失禁伴膀胱疝1例,会阴下降51例,内脏下垂6例,骶直分离3例等多种异常,同时能直观观察肠疝、膀胱疝和盆底下降。结论联合静态与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够直观显示排便障碍性疾病患者多种器质性病变及盆底肌群的功能活动状态等综合信息,能够弥补临床和其他物理检查的不足,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直肠肛门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及X线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方法使用国产专用数字胃肠机,采用浓度为70%-100%(W/V)硫酸钡行常规排粪性造影,透视下动态观察并连续摄片,其中重点摄取静坐、提肛、初排、力排功能位像及黏膜像。结果230例患者中,直肠前突168例,会阴下降132例,内脏下垂72倒,直肠前壁黏膜脱垂、内套叠6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6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8例,盆底疝16例,骶直分离1例(有外伤史),正常9例。在所有病例中大部分为复合型病症:直肠前突常合并会阴下降、直肠内套叠及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盆底痉挛常合并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前突并直肠内套叠时又常合并盆底疝等。本组异常病例中,有199例经临床手术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6例未手术或治疗情况不详。结论排粪性造影较传统的肛直肠部检查和钡灌肠造影更敏感可靠,它能直接显示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病因、病变程度及病变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直肠前突的诊断和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建中 《右江医学》2000,28(5):374-376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突入阴道后壁而形成疝 ,被认为是生殖脱垂的一部分( 1) ,有作者( 2 ) 将直肠前突分两型 :即膨胀型 (伴盆底肌肉协同失调 )和移位型 (伴盆底下降 )。本病常见于经产妇( 3) 。一直认为各种原因所致直肠阴道隔变薄和继发于子宫切除的盆腔去神经支配导致直肠前突产生( 4) ,Murthy等( 5)报告 74 %病人以前曾行子宫切除 ,并认为经阴道子宫切除比经腹子宫切除更容易形成直肠前突。最近几年发现 ,反常括约肌收缩 (肛门痉挛、盆底痉挛综合征 )与出口梗阻有关 ,且作为直肠前突可能病因被讨论( 6 ,7) 。直肠前突通常在体检时发…  相似文献   

18.
秦岳  刘蓉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27-829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全盆底重建术(保留子宫)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6例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脏器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发生。所有病例穿刺顺利,未见血肿,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盆底结构正常,相关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5周复查时发现有网片侵蚀。结论: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是治疗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能实现全盆底解剖和功能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 %[l].PFD虽不威胁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能引起精神、心理障碍等问题[2-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PFD的发病、预防及修复重建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阴道高位骶韧带阴道穹隆悬吊联合阴道前后壁网片加固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器官解剖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在我院及省内十余家医院,对98例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知情同意下施行本手术。术后每3月随访1次,随访要求接受妇科检查,手术前后器官脱垂按照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分度。通过询问有无阴道脱出物、坠胀感及大小便和性生活不适来了解盆底器官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27月,平均20月,穹窿及阴道后壁复发率为0%,膀胱膨出复发率为3%。1例直肠损伤,无输尿管损伤和梗阻。3例网片侵蚀。术后大小便、性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经阴道高位骶韧带悬吊阴道穹隆悬吊联合阴道前后壁网片加固对盆腔器官脱垂能实现盆底重建,达到解剖复位及大小便、性功能改善,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网片侵蚀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