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特征,探讨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015人,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情况等.结果调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23.2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0.73%,女性患病率为25.2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而且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郊区居民,远高于郊县居民.结论昆明市城镇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昆明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2006-2013年昆明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主要慢性病数据,计算人群死亡率变化多少是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又有多少是危险因素的作用。结果 2006-2013年居民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肺部疾病(COPD)、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和危险因素共同影响死亡率的变化,其中危险因素影响占60%。城市除COPD死亡率下降外,其他呈上升趋势,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是危险因素起主导作用,其他疾病则是由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农村主要慢性病死亡是由人口老龄化和危险因素的促进作用呈上升趋势,其危险因素影响较大,但消化系统疾病则是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论 人口老龄化和危险因素对不同慢性病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各有不同,危险因素是影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绛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制定其防治对策。方法 2013年8~10月新绛县疾控中心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县年龄≥17岁的常住居民4 300人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4 300人,慢性病患者906例,患病率为26.78%。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53%,冠心病患病率为6.12%,脑卒中患病率为2.00%,糖尿病患病率为3.62%,慢阻肺患病率0.18%,肿瘤患病率0.06%。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最高;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快速增加,不同年龄间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城乡患病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高,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首要问题,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改变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降低慢性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掌握昆明市五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和评价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2018年对昆明市五华区≥18岁常住居民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8年与2013年相比,五华区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冠心病流行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随机抽取昆明市常住人口 5 815人 ,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冠心病患病率为 2 81% ,其中男性患病率 2 6 5 % ,女性患病率 2 92 % ,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高血压病史、BMI≥ 2 4、年龄增加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已成为影响昆明市城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35岁以上人群是重点人群 ,预防控制工作应以高血压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市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昆明市14县区的15岁以上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015名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现患状况及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①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3.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0.8%,女性患病率为14.9%,女性高于男性(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1);在40岁以前,女性患病率(1.39%)低于男性(2.65%)(P<0.05),4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21.44%)则高于男性(14.44%)(P<0.001);②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民族、高血压家族史、BMI、WHR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③多因素分析表明: 年龄越大、女性、有高血压家族史、BMI越大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昆明市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开封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参加开封市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项目的社区居民资料,共1 552例,分析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和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病总患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2,P=0.003),其中高血压、脑卒中和癌症患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脂肪供能比>30.00%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患者蛋类、豆及豆制品、油脂、食盐、酒精摄入量高于膳食宝塔推荐量。其中,谷类、肉禽、蛋类、水产品、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酒精和饮水摄入量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活动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天津市抽取的2 335名≥18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3.96%,其中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33.89%和34.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535.946,P=0.000);居于慢性病患病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脑血栓、脑出血和胆石症,患病率依次为21.60%、7.64%、5.76%1、.67%0、.87%0、.72%0、.64%0、.60%0、.44%和0.4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岁、吸烟、超重、肥胖和有慢性病家族史是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吸烟、超重、肥胖和有慢性病家族史的居民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三师团场汉族和维吾尔族常见慢性病现状并探讨行为生活方式对主要慢性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农三师团场年龄在35岁及以上且在该地区居住10年以上的1044名汉族居民和1004名维吾尔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及行为生活方式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0.88%,标化患病率为51.69%,其中汉族居民患病率为45.50%(标化患病率为46.25%),维族居民患病率为56.47%(标化患病率为57.34%),维族高于汉族(χ2=34.683,P=0.00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7.599,P=0.006),但维族男女患病率无差异。被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最高26.51%,标化患病率为26.99%。一人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占34.26%,汉族和维族居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1,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团场汉族和维族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女性、非体力劳动、公费医疗、吸烟、超重或肥胖、睡眠质量与汉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文化程度、年龄大、非体力劳动、月收入较高、超重或肥胖与维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结论农三师团场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天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居民32287人。结果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4.901%,其中城市21.058%,高于农村(10.457%),χ2=696.685,P<0.000;女性(16.609%)高于男性(13.212%),χ2=74.424,P<0.000。位于前5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运动系疾病,患病率分别为3.986%,1.580%,1.276%,0.997%,0.753%。糖尿病由1998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3位,椎间盘疾病首次进入前10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享有医疗保障、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但在城乡表现不同。结论 天津市慢性病患病率与1998年基本持平,但60岁以下患病率有明显下降,与多年来天津市加大慢性病综合防治力度有关。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西省18周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3-2016年江西省居民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基本信息表,筛选18周岁及以上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2 437例。描述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18.11%。慢性病种类中,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6.22%)、糖尿病(3.51%)、冠心病(0.32%)、重性精神病(0.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药物过敏史、既往手术史、慢性病家族史研究对象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有药物过敏史者、有既往手术史者及有慢性病家族史者患病率分别高于无药物过敏史者、无既往手术史者及无慢性病家族史者。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手术史、慢性病家族史为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OR=1.276)、年龄41~64岁(OR=13.793)、年龄≥65岁(OR=38.626)、婚姻状况为已婚(OR=7.662)、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OR=8.610)、有既往手术史(OR=1.549)、有慢性病家族史(OR=2.962)是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为初中(OR=0.939)、高中/技校/中专(OR=0.941)、大专及以上(OR=0.850)是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高龄、已婚、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低、有既往手术史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个体更易罹患慢性病,江西省需要加大慢性病筛查、科普宣传及防控力度,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增强居民的健康信念从而使居民拥有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制定卫生决策和健康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选取社区家庭户,入户对家中所有≥18岁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该乡镇≥18岁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9%,近1年受伤率为11.0%,近1年住院率为13.4%,慢性病患病率为25.0%。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好"者占6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病、家庭年收入较低是两周患病的危险因素,已戒烟者两周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近1年受伤率已戒烟者高于不吸烟者,离退休、无业或失业和务农者高于在业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每周体育锻炼≥6次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从不锻炼者;年龄、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慢性病、吸烟、体育锻炼和就业状况是影响居民主观自评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该乡镇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今后可重点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和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7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pidate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5.0对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2±11.2)岁,慢性病患病率为25.26%。高血压患病率居首,为18.56%;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χ~2=0.968,P0.05);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47.730,P0.01)。吸烟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1~1.76);年龄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69年龄段患病率明显升高(OR:9.11,95%CI:2.78~29.78)。结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不容忽视,其中蒙古族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汉族,应适当改变生活及饮食习惯、提高其防范意识,从而降低其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患病现状及趋势分析 ,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将北京城区居民 30 0 0 0 0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对 15 0 0 0人入户调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等。结果 1样本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 35 .90 % (标化率为 2 4.78% )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 33.6 1% ,女性为 37.92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0 .0 0 1)。 2危险因素调查显示 :人群总吸烟率为 31.6 1% ,酗酒率 11.46 % ,超重为 31.45 % ,不运动率 33.90 %。 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超重和受教育的年限等是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景德镇市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4年7-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景德镇市城乡结合地区昌江区居住的18岁以上成人居民2 4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慢性病防控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 结果 2014年景德镇市城乡结合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7.49%,高血压患病率为31.43%,标化率为22.41%,糖尿病患病率为9.49%,标化率为5.15%。慢性病患病率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31.43%)、糖尿病(9.49%)、慢支(4.18%)。该区报告死亡率为4.58‰,死因谱构成比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管疾病(57.85%)、肿瘤(24.89%)、呼吸系统疾病(4.67%)。身高知晓率为35.09%;体重知晓率为36.47%;腰围知晓率为15.83%;血压知晓率为17.46%;血糖知晓率为2.05%。 结论 景德镇市城乡结合地区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以高血压病为主心血管疾病。该区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不合理饮食、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慢性病防病知识缺乏。应切实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省浏阳市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慢性病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浏阳市抽取3个乡镇,对15岁以上居民进行入户普查,共计调查42 713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浏阳市常住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现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年浏阳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21.96%,根据浏阳市农村居民年龄构成标准化后的总患病率为23.42%;患病率居前4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38.3‰)、肾结石(10.0‰)、冠心病(8.1‰)和慢性支气管炎(5.8‰)。浏阳市农村居民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有体质指数高、高龄、低文化程度、工作不稳定、戒烟和低收入等。结论湖南浏阳市农村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肾结石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疾病防控部门应针对浏阳市农村居民患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积极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洞头县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洞头县4个乡镇12个行政村共600例成年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及个人基本信息、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结果共检出高血压患者277例,患病率为46.17%,标化患病率为30.45%;糖尿病患者84例,患病率为14.00%,标化患病率为16.58%;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67%、13.83%。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影响因素为年龄、吸烟、饮酒、超重、肥胖(P0.05);糖尿病影响因素为年龄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应针对本县居民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居民预防慢性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新疆兵团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患病率,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分层抽样,每个师抽取3个团,对居住3年以上3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测量居民身高、体重和血压,测定餐前和餐后血糖,按10%的比例对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血压测定18 478人,发现高血压5 344人,患病率为28.87%,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6.62%,女性患病率为31.01%,男女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别(X2=1.3021,P>0.005);血糖测定1 400人,糖尿病111人,患病率为7.07%,IGT人数54人,IGT患病率为3.75%,标化患病率为3.97%.慢性病危险因素分析:对2 376人进行问卷调查,兵团居民坚持经常运动占8.56%,每天看电视超过2 h占72.12%,有58.25%的居民不了解慢性病常识.结论 慢性病的发生与年龄、职业、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健康教育是居民慢性病的预防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3 553名居民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结果白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患病率为45.9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3.08%,女性患病率为48.41%。所患慢性病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高血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年龄、性别、超重、吸烟、饮酒等为当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应该加强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改善自身的高危暴露,贯彻落实慢性病的三级预防,降低慢性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在胜利油田滨州工作区某社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3 471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慢性病相关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 444人,其中男性1 451人,女性1 993人。各类慢性病患者898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26.07%,标化率为24.94%。其中男性慢性病患病率(43.49%)比女性(13.40%)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饮酒、水果摄入不足和肥胖是本社区居民患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职业类型上,与工人相比,办公室文员、医务人员和教师、离退休职业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在工种上,与采油工相比,注水泵工、采油技术员、热注运行工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工作、家务、休闲活动强度为轻度为保护因素。结论本社区慢性病患病率中等,但影响因素较多,应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