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掖市农耕期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雪莲  王涓力 《冰川冻土》2015,37(5):1406-1411
利用张掖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实测气温资料,运用5 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农耕期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0℃积温的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际演变规律及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农耕期初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推迟,终日则相反,农耕期日数自西北部向东南缩短,积温南北差异显著;近50 a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趋势明显;20世纪70-80年代前期各地表现出农耕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持续日数较短,≥0℃积温偏少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终日延迟程度大于初日提前程度,积温增加显著,尤其2001-2010年增幅为50 a最大;山前绿洲及荒漠绿洲农耕期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分别在1995/1997年、1982/1990年、1996/1999年发生了突变;农耕期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生育进程的加快及产量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本文以直根尕卡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在1:2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水资源、土壤资源及生物资源状况,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存在的3个问题,提出了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5.
松原地区水资源与持续农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文业  汤洁  李凤全 《吉林地质》2000,19(3):61-64,86
传统农业发展到持续农业,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及开发利用,是农业地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松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阐明该区水资源与持续农业的协调发展关系,为该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水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和利用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保障。在水资源持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强化水资源的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水资源管理是要实现持久性发展和利用;弄清楚水资源经济价值管理不同于环境价值管理方式;了解水资源管理中的协调性。本文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并且在这种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勘察设计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传统经营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营只有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从技术经营、服务经营与合作经营入手,才能保证企业驰骋市场的张力和活力,为行业进步和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洁  林年丰 《世界地质》1999,18(2):89-94
乾安县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县之一。近30年来,由于人口剧增,人为对农业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干旱缺水,耕地碱化、贫瘠化和沙化,地氟病也十分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农业生态环境地质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论为指导,将该区的地质地貌作为一个大系统,该系统由水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环境、生物资源环境和农业社会环境4个子系统组成。进而,建立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权重分析法和综  相似文献   

9.
太白山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地质、生物和自然景观,气势磅礴、变化万千,而为古今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保存完整;生物资源丰富多彩,仅珍稀动物如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娃娃鱼)等就有10多种。太白山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区旅游资源必须在切实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为此,本文对其开发与保护规划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是近年来该区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中蒙合作完成的该区1∶100万建造-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南蒙古和塔里木3个成矿省、12个成矿带和21个成矿亚带。滨太平洋成矿域划分出大兴安岭和华北陆块2个成矿省、4个成矿带和15个成矿亚带。研究提出,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亚带向西与中国的东天山-北山成矿亚带相连,为该区寻找同类型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介绍了国际主要地学机构(NASA、USGS、NOAA、NERC、BGS)、主要组织(ICSU、EU、OECD、UNESCO)、国际主要基金机构(NSF、ESF)21世纪初10~20年有关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内容与优先研究领域。这些机构与组织的地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反映了国际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对把握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方向、明确我国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分析了过去20年国际地学(geoscien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 ology)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国别和机构分布状况,分析了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过去10年成果产出最多、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研究机构,反映了过去10年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影响力。最后,简要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与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绿洲防护林系统的最优控制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西地区绿洲防护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防护林资源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建群种的增长动态,运用生物控制理论,构建了防护林区生物资源管理的最大持续产量模型、生态经济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模型及多资源种群控制模型。根据有关模型和试验观测结果,确定了防护林建群种的资源保护指标、生态经济意义下的最优种群水平和人工调控措施。该防护林主要建群种二白杨胸径的保护指标为 k/2=18.22cm,在不同成本与价格比下计算了主要建群种二白杨胸径指标的个最优控制量。估算了防护林系统的生态需水量,其中农田生态需水量为 1 796 m3/hm2,固沙林和阻沙防护林生态需水量为57 100m3/hm2,并提出了相应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实施 2年来,在古气候重建和环境变化,绿洲的演变规律与驱动力,绿洲水盐平衡与主要水文过程,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过程与稳定性,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耦合机理,生态景观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大工程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荒漠化成因及时空分布等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项目后 2年的研究重点将继续以绿洲安全机制研究为核心,在时间序列上,重点研究近 2 000年来绿洲的形成演变规律,特别是近百年及近50年来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与绿洲形成演变的关系,定量辨识绿洲发展演化的驱动力;在空间结构上,阐明绿洲格局的动态过程,深入探明山地、绿洲及荒漠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与安全、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等;结合西部大开发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进程,研究开发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建设示范区;配合国家重大工程时段,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生态系统的调控体系和管理模式,为西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凤县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典例,利用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了地处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凤县在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中的产业结构、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本良性循环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通过演绎推理,提出了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地学问题。由于背景和驱动力的变化,我国的区域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深刻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也是发展地理科学和深化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文与自然要素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影响区域发展的单要素和多要素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积累,而且地球表层系统中"人地关系"综合研究思想也已经兴起了10多年,但真正的交叉和综合研究还很少。进行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目标是阐明我国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分异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地学因素在各时期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江苏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江苏苏锡常地区地表水由于遭受严重污染,致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又由于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超采,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为使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和保护同步发展,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胡光 《吉林地质》1998,17(1):71-7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际社会为了保证人类社会正常发展于70年代提出来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保持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不损害其后代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能给本以恶化的人口、资源、环境带来难以想向的破坏。即由于人口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由于科技水平限制,对资源能源  相似文献   

18.
赵志广 《吉林地质》1998,17(1):63-66
矿产资源是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在素,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后,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都与太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矿产资源已日益成为生产力系统的内在要素,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维系现代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标志,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限制和制约作用。开发利用资源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矿产资源就是保持生  相似文献   

19.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15,自引:2,他引:115  
环境物品或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是国际上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绝大多数环境物品或生态系统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其经济价值的评估需要运用非市场的价值评估技术。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非市场价值评估技术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方法。详细介绍了国际上CVM及其发展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了CVM在环境价值评估技术中的地位及其理论基础,总结了最大支付意愿(WTP)的各种引导技术,全面归纳了CVM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简要介绍了最大支付意愿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的湖北省生态环境综合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湖北省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级图。在定义生态环境背景指数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生成生态环境背景图和土地利用程度图,分析了生态环境背景与土地利用程度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证明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背景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同时,对湖北省生态环境演变机制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