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普健  林钢 《现代医院》2006,6(2):34-34
自1961年Harrington手术应用于临床,人类开始对脊柱侧弯进行手术加器械矫形至今已有40年历史。1984年,CD器械的临床应用开创了脊柱侧凸三维矫正的先河。近年来,新的三维矫形器械使得脊柱侧凸矫形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克服了断棒、脱钩、神经并发症高、矫正度明显丢失等问题,中华长城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与TSRH.CD.ISOLA等90年代以后出现的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属同一水平内植物,设计上适合亚洲人种,特别是青少年的解剖数据。本院自2003年3月起应用中华长城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赵静 《医疗装备》2011,24(3):63-63
随着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关节置换、脊柱矫形以及骨折内固定等手术得到广泛开展。此类手术必须使用一些特殊器械,规格因人而异、品种繁杂、专业性强、更新迅速,而且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3.
SF内固定器是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和脊柱滑脱的新型内固定器械。其中S型用于脊柱滑脱 ,F型用于脊柱骨折 ,该器械为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具有创伤小 ,固定坚强 ,复位满意 ,操作简便 ,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及椎管容积效果佳 ,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近五年来 ,我们用F型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 16例 ,S型治疗腰骶椎滑脱 1例 ,收到较好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临床应用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年龄 2 1岁~ 4 5岁 ,平均 2 9.9岁。高处坠落伤 9例 ,车祸伤 6例 ,塌方压伤 2例。受伤节段 :T9、10、111例 ,T12 3例 ,T12、L11例 ,L14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标准切口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腰背疼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后路标准切口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但可以使骨折快速的复位,而且还能防止继发后凸畸形及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5.
三叉固定器又称为三爪持骨钳,是骨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骨折断端整复以后临时把持和固定的器械。三叉固定器是骨折内固定手术不可缺少的器械。当前临床上做骨折内固定手术应用的三叉固定器是靠一个顶丝样的丝杆进行加力固定的,加力轴和固定爪在一个平面,这种三叉固定器的缺点是不省力,医生劳动强度大,而且影响手术操作。为克服这些缺点,四平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式三叉固定器。  相似文献   

6.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腰椎失稳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骨折的患者,都会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很多患者都会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植入脊柱内的内固定器械以后要不要拆取?多久才可拆取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56例为实验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楔变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146-146
目的 探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行复位固定术,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例患者出现固定失败,T12左侧螺钉断裂,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降低.结论 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9.
脊柱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以骨折部位的不同可将脊柱骨折分为颈椎骨折、腰椎骨折、胸椎骨折以及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等类型,其中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相对比较常见,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肿胀、压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和表现.目前针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跨伤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促进其胸腰椎活动能...  相似文献   

10.
张超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60-1662
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的数目和种类不断地增长,及骨科生物力学(orthopedic biomechanics)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将生物力学纳入整体思考。特别是在脊柱内固定方面,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全面分析脊柱及内固定器的力学改变,对于合理使用内固定器以取得最佳矫形和固定效果、降低手术失败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就有限元法的概念、原理、发展及医学有限元的建模过程等综述近几年有限元法在脊柱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入及对新的内固定器械评估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度均较对照组恢复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后路器械固定间接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创伤小,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由杨惠林等人共同完成的“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传统的脊柱骨折、肿瘤、畸形等手术,均采用椎钩固定法。但此方法存在着断棒、脱钩等缺陷,大大限制了病人的康复效果。以杨惠林、郑祖根、邱勇为主的研究人员自1985年开始,逐步摸清腰椎、胸椎和颈椎的解剖结构,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进行了改进内固定方法和植入物质量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布满神经和血管的脊柱两侧分布的“十四个点”,并根据大量的科研数据将其坐标固定下来。沿着这十四个点进行固定,就可以在不损伤神经和血管的情况下,进行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和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后路内固定手术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观察骨折脊柱前路、脊柱后路和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9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手术方式将12例采用脊柱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患者分为甲组、18例采用脊柱前路治疗的患者分为乙组,62例采用脊柱后路治疗的患者分为丙组,随访2年,观察三组手术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经过手术后Cobb's角、骨性融合均有明显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乙组,且术后矫正度丢失明显更高(P<0.05);甲组内固定断裂发生率<乙组<丙组(P<0.05).结论 脊柱三种入路方式在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各有治疗优势,前路、联合入路手术的创伤性强,但是术后矫正度丢失少、内固定断裂率低.后路手术的创伤性小,但是容易出现内固定断裂率、术后矫正度丢失,应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金属器械已广泛用于骨折内固定手术,这类材料公认的优势是高的力学强度和扭曲模量,但硬度过高的材料易于引起重建骨的再次骨折。而吸收聚合物作为内固定器械一出现,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按住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恢复优良率、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角、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脊柱恢复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能有效纠正脊柱高度和弧度,防止脊柱高度的丢失,符合脊柱部位的生物力学特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医源性脑脊膜炎1例报告解放军第309医院白一冰裴红(北京100091)复杂的脊柱解剖结构和受伤机制,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应用,使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就1例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医源性脑脊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预防和控制医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新的脊椎前路钉棒系统进行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脊椎前路钉棒系统器械对12例脊柱疾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其中胸腰段椎体爆裂型骨折6例均合并双下肢不全瘫,胸椎结核2例,腰椎结核3例,腰椎肿瘤1例。结果本组12例病人随访时间最长的3年,最短的近6个月。复位满意,植骨已融合,疼痛消失,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合并脊髓损伤的有不同程度恢复,结核恢复得比较好,外伤急性损伤稍差。结论脊柱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前路手术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易行,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