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火烧时间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对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林火管理和火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在福建将乐林场选择3块人工杉木林标准样地,每间隔60 d实施一次计划烧除,每次燃烧试验共设置10、30 min与60 min和对照(CK)4个处理,试验结束后统一进行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火烧10 min和30 min钟后1 d杉木林土壤的容重降低,之后逐渐增加;火烧60 min的土壤容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变化趋势,火烧60 d和120 d时的土壤容重均低于火烧前。与火烧前相比,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先增加后降低,且120 d后均降低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均持续增加。火烧10 min和60 min后的土壤有机碳呈持续增加趋势;火烧30 min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均高于火烧前水平。火烧10、30 min和60 min后1 d土壤全氮含量均增加,之后开始降低。火烧10 min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递增;火烧30 min和60 min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火烧后120 d仍未恢复到火烧前水平。火烧10 min后1 d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之后开始下降,120 d后下降到火烧前水平以下;火烧30 min后60 d天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之后逐渐降低,到120 d几乎降低到火烧前水平;火烧60 min的杉木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持续增加。不超过60 min的低强度计划火烧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
林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20a内不同年份间隔的11块炎烧迹地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发现不同火烧年限的低,中、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不相同;高强度火烧对土壤微生物有致死作用;中强度火烧后,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低强度火烧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连年火烧迹地上,细菌数量下降,真菌,放线菌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3个生态功能类群.不论是个体数量还是生物量,均以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最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所占比例很小.除恢复1a的迹地中捕食性动物数量比例较大,其它样地均表现出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较大,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为将来计划烧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对照样地和轻、中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53~8.90、1.83~9.01、1.99~10.79、2.22~9.99 mg/kg。土壤硝态氮在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上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季节变化显著(P0.05)。[结论]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中硝态氮含量在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变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熏蒸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未过火的)相比,火烧后不同年份的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极显著下降。除了土壤脲酶活性外,轻重度火烧迹地2003年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08年和2012年。随着火烧后恢复年限的增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经过大约10a的恢复,可达到了未过火对照组水平,相比之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恢复的较快。该结果揭示了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状况的动态变化,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森林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恢复时间火烧迹地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的特征、影响因子以及对森林火灾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2019年7月,在根河林业局施业区内,选择2003年、2009年和2014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立地条件、火干扰强度及林分条件(林龄、密度、树种组成)近似的区域,设置6个10 m×10 m标准样地,并在未过火区设置6个对照样地,共设置24个样地,调查并记录样地信息,对所有样地的地表死可燃物取样.比较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时间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差异,分析地表死可燃物载量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并使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对火烧迹地的地表死可燃物的积累具有正面影响.总体上看,恢复时间越长,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越大;郁闭度、恢复时间和平均胸径与地表死可燃物载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718、0.638;拟合了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和地表死可燃物总载量与各影响因子的估测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估测精度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干扰下土壤密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火干扰下寒温带针叶林土壤密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旨在更好地认识火干扰后森林土壤密度的时空动态规律, 为火烧迹地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杜香-杜鹃-落叶松林地内, 进行严密监控下的秋季林火点烧试验。采用网格法布设固定样地, 在火烧前后连续定点观测土壤密度的时空动态。结果林火干扰后:(1)各时段重度火烧区土壤密度较轻、中度火烧区高5%~10%, 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时间序列上土壤密度的变化模式因火烧强度而异, 其中轻度火烧区土壤密度因火烧立即下降而后逐渐升高, 中度火烧区土壤密度未因火烧立即产生实质性变化而后持续升高, 重度火烧区(及3个火烧强度区综合分析)表现为火烧后土壤密度立即升高并持续增强。(3)土壤密度(或土壤密度变化)空间格局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极显著正相关, 火烧强度的作用效果在火烧后立即显现, 其相关程度在融雪季、雨季/生长季进一步加深。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 因火烧强度差异导致的土壤密度变化方向的初始差异在雨季/生长季消失(均表现为升高), 中、重度火烧区土壤密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平板法、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及注释方法,分析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解磷微生物的数量、种群及活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最好,恢复23、8年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次之,恢复18年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较差;在不同解磷微生物中,无机磷溶磷菌的数量少于有机磷解磷菌的数量。对菌株通过序列拼接、过滤和去嵌合体后,得到优化序列,然后进行OTU聚类及注释。依据聚类结果,可以进行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依据注释结果,可得到各水平的分类信息,从而进行样本组成及样本间群落结构差异相关分析。利用OTU聚类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包含14种不同科属的解磷细菌;对细菌的丰度分析表明,不同恢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的根际土,细菌种类和丰度相似,但非根际土之间解磷细菌的种类和丰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寒温带森林火烧迹地不同更新方式下的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森林火烧迹地皆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探明影响该区域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为科学评价不同更新方式对冻土区森林火烧迹地土壤碳通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寒温带冻土区2003年发生火灾的内蒙古金河-根河森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天然乔木更新样地(NR)、人工乔木更新样地(AR)、人工促进乔木更新样地(AFR)和无乔木更新样地(NU)4种更新方式样地。于2017年和2018年植物生长季,使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不同更新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1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T_(10))和0~1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W_(10)),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T_(10)和W_(10)的关系。【结果】随着生长季时间的推移,不同更新样地土壤呼吸速率、T_(10)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2018年不同更新样地乔木数量由多到少表现为NRARAFRNU。2017年不同更新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由快到慢表现为NRARNUAFR,2018年表现为NRNUARAFR。2017年不同更新样地T_(10)由高到低表现为AFRNRARNU,2018年表现为AFRNRNUAR。2017年不同更新样地W_(10)由大到小表现为NRARAFRNU,2018年表现为NRARNUAFR。土壤呼吸速率与T_(10)的相关性较高,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W_(10)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NR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和乔木数量均大于其他3种类型,为火烧木皆伐迹地最好的更新方式。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较大,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火干扰恢复初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湿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测定土壤呼吸、土壤温湿度变化,分析火干扰初期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组分变化,探讨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的相关性,寻找林火干扰恢复初期冻土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规律.结果表明:林火干扰当年对土壤呼吸与土壤异氧呼吸的影响较小;随恢复时间的推移,火烧样地土壤呼吸与土壤异氧呼吸逐渐增强.火干扰后恢复的前3年,火烧样地较未火烧样地相比,RS增加了13.14%,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H)增加了38.38%,土壤自养呼吸速率(RA)降低34.09%.林火干扰对土壤呼吸、土壤异养呼吸有增强作用,对土壤自养呼吸有抑制作用.林火干扰后,土壤异养呼吸的增加抵消土壤自养呼吸的减少,土壤深度为10 cm处的土壤温度(T10)、湿度(W10)均升高,RS、RH与T10的拟合度增强,RA与T10的拟合度降低.林火干扰降低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T10的温度敏感系数(Q10).火烧样地、未火烧样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W10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拟合系数较低(R2>0.13,P<0.05).  相似文献   

11.
选取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水产专家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筛选出19个对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工厂化养殖区域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4种类型,从而为工厂化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16.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硝化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可以起到明显调节作用,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水体及水产品的质量。本文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对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苯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和EC50均为2.61mg/L。泥龄相同的条件下,有苯酚抑制剂存在时氨氮的出水浓度高于无抑制情况,且苯酚浓度越高,氨氮出水浓度也越大;而达到相同的氨氮出水浓度,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泥龄大于无抑制条件,且抑制程度越高,所需泥龄越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转化糖药理及其现代临床研究概况,并对其药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布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brunetti)是鸡的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性原虫,但是我国球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很少谈及,有关研究报道更为少见。为此,笔者回顾了自1942年Levine首次报道布氏艾美尔球虫以来人们对这个种所做的研究。主要对这个种在世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原性、内生性发育、体外培养、致弱及在球虫疫苗中的地位作了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在水稻苗期和秧田期使用该水剂,探讨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 g/L低聚壳聚糖水剂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对恶苗病防效达48%。其较佳使用方法为苗期浇灌,移栽返青后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