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温主汽用15X1M1Φ钢接头失效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俄供机组高温运行后的大口径厚壁管道15X1M1Φ钢(对应中国牌号15Cr1Mo1V)在焊接接头出现的大量横向裂纹问题,取样进行了各种宏观、微观检验分析,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多种焊接工艺试验及评定。分析表明:原安装工艺施焊的焊缝金属表现为低塑性、低韧性状态,开裂性质为高温下运行后发生的焊缝再热开裂,并非运行方式所致。根据再热开裂原因,改进了焊条成分并优化了焊接工艺,可有效防止高温运行再热开裂,确保接头的高温热强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珠光体耐热钢15X1M1Φ焊接性能差、易产生裂纹的缺点,提出了采用E5515—B2—V(R317)焊条及根部充氩保护、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新工艺,并与旧的焊接工艺进行了对比,确保了主蒸汽管道焊口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非金属夹杂物的分析军粮城发电厂3、4号炉系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321—230/100型锅炉,主蒸汽温度为510℃,100表大气压。其主蒸汽管道中的四号弯管均在主蒸汽管道普查测量壁厚过程中,发现在金属内部有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该主蒸汽管道为12X1MΦ钢,规格为Φ273×22毫米。为保证安全运行,将两个弯管更换。累计已运行8万多小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俄供机组高温运行后的大口径厚壁管道15X1M1Ф钢(对应中国牌号15CrlMolV)在焊接接头出现的大量横向裂纹问题,取样进行了各种宏观、微观检验分析,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多种焊接工艺试验及砰定。分析表明:原安装工艺施焊的焊缝金属表现为低塑性、低韧性状态,开裂性质为高温下运行后发生的焊缝再热开裂.并非运行方式所致。根据再热开裂原因,改进了焊条成分并优化了焊接工艺,可订效防止高温运行再热开裂,确保接头的高温热强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电站中,蒸汽温度为545—565℃的蒸汽管道一般采用12X1Mφ和15X1M1φ合金钢。这些蒸汽管道的运行寿命有的超过了设计规定的期限,而且在很多电站中已达到110000—130000小时。蒸汽参数为110绝对大气压、510℃的热电站,蒸汽管道采用12MX和15XM(ГОСТ10500—63)合金钢。这些蒸汽管道的运行寿命有的已接近200000小时。苏联第一根高压Cr-Mo钢蒸汽管道于30多年前安装在9号热电站,已在510℃温度下工作了300000小时。  相似文献   

6.
热能动力设备的重要元件——蒸汽管道的安全性,首先取决于管道弯曲部分的工作能力。因此研究弯头的变形破坏和特性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中研究的弯头尺寸为Φ194×14毫米,用1.2X1MΦ钢制造。这种钢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符合技术条件。破坏前,弯头在10兆帕540℃工作参数下工作了86,461小时。评价弯头不同部位材料的破坏程度是通过精确测定密度的方法进行的。微观缺陷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X_1M_1Φ耐热钢可焊性试验与理论分析,指出该钢的主要焊接问题是冷裂纹和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化与软化.通过实践,推荐控制措施为焊前350℃预热,焊后740℃回火.  相似文献   

8.
珠光体耐热钢15X1M1φ的焊接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珠光体耐热钢15X1M1φ焊接性能差、易产生裂纹的缺点,提出了采用E5515-B2-V(R317)焊条及根部充氩保护、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新工艺,并与旧的焊接工艺进行了对比,确保了主蒸汽管道焊口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姜向阳 《电力建设》2003,24(11):16-0
伊敏电厂一期工程 2× 5 0 0MW机组是俄产超临界机组 ,其焊接和热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压管道 (尤其15X1M1Ф钢种 )管壁厚 ,焊接困难大 ;中低压管道焊口数量多 ,焊接工程庞大。在焊接过程中 ,应根据伊敏地区高寒气候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焊接和热处理的工艺措施 ,保证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我国火电机组12CR1MoV钢蒸汽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钢管金属的碳化物相显微形貌特征,元素成分含量和相晶格结构的变化特性,并讨论了金属碳化物相变化过程对蒸汽管道老龄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5Cr1Mo1V钢焊接工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绥中800 MW机组15Cr1Mo1V钢的可焊性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应用性较强的焊接工艺。经工程实践和6年的实际运行考验,证明其工艺参数、工艺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焊接接头工艺性能和使用要求。最后给出了可为同类钢材焊接借鉴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12Cr1MoV钢主蒸汽管道材料运行中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和超过设计使用年限10万小时后的材质鉴定工作,介绍了已运行16万小时的北京热电厂2号炉主蒸汽管道材质试验及由北京电力设计院进行应力核算的结果。国内外的运行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质合格的12Cr1M V钢管按标准设计,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就其材质而言,可以运行20万小时以上,但是诸如焊口、弯头、三通之类部件是管道的薄弱环节,国内外均有事故发生。本文提出了加强这些部件的定期检查和研究工作的建议。本文最后提出了为进一步掌握12Cr1MoV钢运行中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准确估算材料使用寿命和延长使用时间而应开展的有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328 15Cr1Mo1V主蒸汽管道焊缝(R317)在560℃运行温度下安全运行可靠性研究成果简介:对15Cr1M01V主蒸汽管道焊缝在560℃下采用R317焊条能否保证长期安全运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压水堆核电站中的一回路主冷却剂管道用铸造奥氏体不锈钢(CASS)长期在反应堆环境下服役,面临热老化脆化问题。本文利用时效参数外延法,对其主要用钢Z3CN20-09M钢在长期运行后的热老化脆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材料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评估结果表明:在时效参数P=3.48的时效状态下,Z3CN20-09M钢中的铁素体发生了调幅分解,产生了热老化脆化倾向;同时,拟合得出该材料在288~327℃服役后的总冲击能量随时效参数P的变化关系,预测冷热腿管道用Z3CN20-09M钢在接近延寿期60满功率运行年限服役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由于焊缝收缩,焊接温差以及焊件的刚性,在厚壁管焊接接头中将形成残余应力。这种应力对15X1M1φ和12XM1φ钢特别危险。此外,焊接接头还承受固定的工作应力:由介质压力引起的拉应力,由管道位移引起的胀缩应力和由于管子加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热应力。在某些情况下,裂缝出现的部位并非是工作应力最大处,其原因之一是该处存有高水平的残余应力,它和外载的合力导致了焊接接头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层状LixNi1/3Co1/3Mn1/3O2(x>1)正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研究了不同的Li与M摩尔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与M摩尔比的升高,样品显示电化学性能提高,尤其是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当Li与M摩尔比大于1.20时放电容量开始下降.Li与M摩尔比为1.20的试样在截止电压为2.75~4.4 V范围里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60.5 mAh/g.  相似文献   

17.
俄产超临界机组焊接和热处理的特点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向阳 《电力建设》2003,24(10):16-19
伊敏电厂一期工程 2× 5 0 0MW机组是俄产超临界机组 ,其焊接和热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压管道 (尤其15X1M1Ф钢种 )管壁厚 ,焊接困难大 ;中低压管道焊口数量多 ,焊接工程庞大。在焊接过程中 ,应根据伊敏地区高寒气候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焊接和热处理的工艺措施 ,保证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珠光体耐热钢 1 5Χ 1М 1Φ焊接性能差、易产生裂纹的缺点 ,提出了采用 E5 5 1 5 - B2 - V (R31 7)焊条及根部充氩保护、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新工艺 ,并与旧的焊接工艺进行了对比 ,确保了主蒸汽管道焊口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火电厂长期运行后的12Cr 1MoV钢蒸汽管道的微观形貌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运行后管道金属的显微组织和珠光体区域的显微硬度与原始状态的样品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其变化程度与运行时数有关。本文对此现象从理论上作了讨论。并提出根据形貌特性和显微硬度特性等,能大致估计运行的12Cr1MoV铜蒸汽管的老龄化程度,从而有助于加强蒸汽管的运行安全监督。  相似文献   

20.
韩道永 《电力建设》2013,34(1):62-65
为解决国内1 000MW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主蒸汽管道用P92钢焊后热处理工艺的选定问题,采用柔性陶瓷电阻主、辅加热器同时加热管道内外壁、两端封堵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主蒸汽管道焊后热处理,得到了焊缝内壁温度达740℃以上、内外壁最小温差为15℃的热处理效果。针对宁夏灵武电厂二期工程1 000MW空冷机组,进行了主蒸汽管道用P92钢进行焊后热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热处理工艺对P92钢进行焊后热处理,特别是对厚壁管道进行焊后热处理,可以保证恒温过程中焊缝内壁温度符合P92钢回火温度要求,从而保证了焊接接头综合机械性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