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8年起至今,笔者分别在地市级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从事管理工作,对于频率节目发展变化趋势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本文从电台的节目编排、音响配置、类型化三方面对地市级电台如何提高收听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乌鲁木齐市人民广播电台相继办起了“午间新闻”节目。增办午间新闻节目,是广播新闻改革的一个措施。我国的报纸一天出版一次,日报和晚报之间有十多个小时的空档,这恰恰是广播发挥独家优势的黃金时间。广播在这十多个小时中,可以随时播出新闻,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把昨晚和今早新闻事件的变化随时告诉听众,其他新闻媒介一般无法与之“抢时间”。国內许多电台办了正点新闻节目,就是为了更迅速及时地向听众传播最新消息。我区电台目前开办正点新闻还有一定困难,先办起午间新闻,也不失为发挥广播优势的好措施。午间大家正在吃饭、休息,听众比较集中,广播覆盖面也比较大,是收听率较高的一段时间,安排午间新闻节目,可以说是得天时、适人意的。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分为早间、午间和晚间三个播出时段,从这三个时段的收视时间、收视人群、收视状态和收视需求四个方面解读,分析三个时段的新闻播出内容及居民的需求特点,结合居民的生活为以后安排新闻内容提供支撑。材料早间新闻,如:《新闻30分》《财经新闻》;午间新闻,如:《今日说法》《新闻30分》;晚间新闻,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早间新闻被誉为居民生活的营养早餐;午间新闻又是人们中午休息时段可观赏的节目,被誉为居民生活的"午间快餐";尽管已经开通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和午间电视新闻节目,但是相对需求来说还是不足的,居民这个时间段正处于上班时间,开机率较低,因此晚  相似文献   

4.
林力 《新闻与写作》2005,(10):21-22
午间时段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直是一段难以开拓的处女地。在“特别关注”进驻午间时段之前,新闻类节目只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收视率较高,其余节目的收视率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新闻频率是广播电台的重要专业频率,节目编排是广播频率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副省级市是我国广播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本文对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将这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这三类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台频率--深圳市电台新闻频率、沈阳市电台新闻频率和青岛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进行了案例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河北衡水地区广播电台试办了同全国各地电台的“新闻大联播”节目。所谓“新闻大联播”,就是有选择地播出外地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向各地电台提供本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样,地方台的一条新闻由原来只有本台采用,扩展到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电台采用,极大地拓宽了新闻的传播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正是广播的一大优势,即群体优势。目前,我台已经同全国130多家省级和地市级电台建立了新闻信息交流联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本地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播送外地电台提供的新闻”栏目,很受听众欢迎。1988年,我们采用外地电台新闻300多条,全国各地电台采用我台提供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的播音员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现在报告晚间新闻”。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是一次新闻节目。所谓“午间”、“晚间”只不过是发布新闻的时间,并不是节目中播报的新闻发生在午间或晚间;因此,我们只能说“现在报告新闻”而不能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实际上《午间新闻》的全称应是《午间新闻节目》,为方便和精练省略了“节目”二字。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节目”显然搭配不当,因为在广播电视中只能说“播送……节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新闻评论节目也在新闻行业普遍出现,这种形式的新闻节目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大到中央电台小到地方各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屡见不鲜。然而节目的方向性也随着时代变化的轨迹不停地调整着,试对比从前的评论节目大多都高于百姓生活,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也朝着"平民化"的方向迈近,这些点滴的改变也是新闻评论节目方向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编排电视节目,午间一向是一个不被人看好的时段,业内人士总认为观众群少,收视率低,社会效益会受到影响。浙江电视台于1998年将《午间新闻》改版为《阳光直播室》以后,以“拓展新闻外延,丰富午间屏幕”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进行了创办杂志型栏目的有益尝试,高效地开发了午间时段,使午间节目的平均收视率明显上升,还成功地实现了“五家电视台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节目,并实时播出”的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这档节目在1999年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夺得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 回顾3年多的新闻实践,《阳光直播室》节目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2月19日开始,金华晚报在第二版的新闻板块中,专门划出一块,设立“昨夜今晨”专栏,采用集束式报道形式,少则五六条多则七八条,刊登昨夜今晨新闻,收到了良好的报道效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透视分析这一现象,有不少可总结的地方。 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块自家的“地盘”显得弥足珍贵。对于地方电视台还没有设立早间、午间新闻的地市级城市来说,昨夜今晨的新闻,几乎成厂地市级晚报的独家新闻。如何操作好昨夜今晨新闻,也就成了当地各家报纸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段勃 《新闻知识》2007,(7):48-49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些地市级电台率先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节目,以后这类节目发展迅速,不仅在地市一级电台得到了推广,许多省级广播电台也开办了类似节目。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地市级广播来说,对农节目还是有很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的,它可挖掘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做好农村节目对农民以及我们广播自身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然 《视听界》2002,(6):40-41
常熟广播电视台“午间风”广播节目是午间一档一小时的新闻性专题节目,迄今开播十周年了,2002年10月26日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在会上,“午间风”节目主持人作了汇报,专家、领导分别从各个不同层面对“午间风”作了剀切的评述和指点,现摘要如下: 主动介入社会发出自己声音安然(节目主持人):十年回望之际,“午间风”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亮点不可不提,这或许是县级电台在平时的运作  相似文献   

14.
以新闻立台,创名牌节目是地方广播,尤其是专业新闻台品牌化的发展要求。现代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广播想保留一席之地,必须在提升节目品质上下功夫。省会城市电台林立,新闻想避免同质化,让自己的声音响亮,则必须重视广播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广播事业的二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新的节目设置,给新时期的广播事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给后来居上的电视无论是从发展态势,还是从节目包装和运作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紧迫感。电台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中面临的劣势与优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市级电台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窃以为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在思想观念上要走出重监督轻引导,甚至只监督不引导的误区。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地市级广播电台的舆论监督一直处于一种“零界”…  相似文献   

16.
余磊 《青年记者》2012,(24):78-79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地市级广播电台节目类型趋于多元化、专业化以及细分化,市场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压力、更加成熟的听众、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使地方电台主持人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又是影响主持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分析地方电台主持人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且找出克服主持人职业倦怠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周育彤 《新闻窗》2014,(6):77-77
广播新闻节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来说,一直以来都不太受受众的欢迎,加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就更弱了。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广播新闻节目的建设,创新节目的制作是广播新闻节目必走之路。只有在改革中求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广播节目前期制作的创新 广播节目是一种有声无像类的节目。在节目播出之前,电台需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编排。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新要先从前期制作工作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中视午间新闻》是中国电视公司每天中午定期播出的新闻栏目,周一到周五的播出时间为11点58至13点,周末的播出时间为11点58至12点30分,播出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民生、财经、时政以及突发事件等新闻内容。它是台湾午间新闻的代表性节目。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内容、新闻形式及  相似文献   

19.
现在地市级报社的生存发展非常艰难,而甘肃、青海、宁夏、银川这些省市的报纸在全国来说又是更加落后的。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现在国家提出的改革方案能够解决一部分地市级党报的生存发展问题,但是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推进速度不快。所以,我们希望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新闻单位的体制改革能够加快步伐。  相似文献   

20.
编排电视节目,午间是一个不被常人看好的时段,总认为观众群少,收视率低,社会效益会受到影响。浙江电视台于1998年将《午间新闻》改版为《阳光直播室》以后,以“拓展新闻外延。丰富午间屏幕”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进行了杂志型栏目的有益尝试,高效地开发了午间时段。使午间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从0.05%上升到0.3%,还成功地实现了“五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节目,并实时播出”的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这档节目在1999年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夺得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