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生长及其菌斑生物膜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二倍稀释法梯度稀释测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MIC以上2个梯度浓度对应的培养物涂布于BHI培养基上进行次代培养获得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酶标仪测A值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抑菌效应;抑制产酸试验观察抑制细菌产酸效应;结晶紫法研究亚抑菌浓度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能力及生物膜总量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观察常态牙菌斑生物膜生长过程中及药物处理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研究其对牙菌斑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抑菌试验中,得到大蒜素MIC为12.8 mg/L,MBC为25.8 mg/L。MIC及亚抑菌浓度抑菌试验显示均有一定的抑菌性,抑制率为2.17%~67.12%,并且抑菌性与浓度梯度成正相关。产酸试验显示24 h内大蒜素明显抑制细菌产酸(P0.01),细菌粘附试验结果显示大蒜素在MIC时生物膜的生成速度最慢,生物膜的总量最低(P0.01)。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见大蒜素组随药物浓度增加,菌斑生物膜较薄,绿色的活菌及团块明显减少,抑制生物膜的生长。结论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与粘附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及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生物膜形成及活性的影响,评价其抗龋效果。方法市售白及95%乙醇浸提;纸片法、打孔法测定直接抑菌作用;液体稀释法检测MIC;结晶紫法研究亚抑菌浓度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能力及生物膜总量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常态牙菌斑生物膜生长过程中及药物处理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研究其对牙菌斑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白及药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白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16~62 mg/m L;结晶紫法定量研究生物膜结果显示白及药液作用4 h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63%~60.08%;作用20 h对生物膜总量抑制率达77.08%;白及药液作用20 h,荧光染色显示生物膜活性明显被抑制,抑制率达62.03%;梯度浓度白及药液分别作用20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药液浓度增加,绿色的活菌、团块状结构减少,生物膜形成明显被抑制;扫描电镜下可见药液作用后细菌间粘性物质减少。结论高浓度白及提取液对变异链球菌有直接抑菌作用,亚抑菌浓度能抑制其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具有抗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黄连素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粘附的影响,探讨其防龋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然后通过试管粘附法测定不同浓度药液对变异链球菌粘附作用的影响;最后计算不同浓度药液作用24h后pH值的变化。结果黄连素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1.25mg/mL,MBC为5.00mg/mL。实验组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及产酸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抑制体外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粘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方法梯度法测定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MBC(最小杀菌浓度);体外构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模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形态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其活性变化。结果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的MIC为6.25mg/mL,MBC为25m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作用后其生物膜结构变稀疏,细菌链变短,生物膜活性也随丹皮酚浓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结论丹皮酚对变形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结构及其活性均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初步了解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产酸、耐酸、胞外多糖形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相关致龋毒力因子的转录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厚朴酚防龋的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变形链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效果,并进行红绿荧光定量分析;根据GenBank基因库查询ffh、gtfD、pdp等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进行RT-PCR.结果 CLSM观察厚朴酚作用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后可使膜内活菌比例明显下降;RT-PCR结果表明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结论 厚朴酚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致龋毒力因子ffh、gtfD、pdp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没食子鞣质对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下变形链球菌生长抑制的作用,探讨药物的防龋功效。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没食子鞣质溶液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值大小,用半定量可见光测定A值的方法测定生物膜最低抑菌浓度(MBEC)值。结果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液体稀释法实验测定,没食子对变形链球菌的MIC为4 mg/m L,MBC为16 mg/m L,经半定量可见光测定A值的方法测定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单菌生物膜生长的MBEC值为8 mg/m L。结论没食子鞣质对变形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然药物对血链球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变形链球菌SB179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血链球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0mg/ml时,各天然药物对血链球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五倍子作用较强,槟榔,茶多酚,蜂房,大黄,三七,血藤,白芷对血链球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黄芩,川芎,五倍子和儿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槟榔,茶多酚,蜂房,大黄,三七,血藤和白芷对血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抑菌作用,并测出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率。方法采用对倍稀释的方法,测定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的MIC、MBC;在96孔板中体外建立微小小单胞菌生物膜模型,采用MTT法检测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在六孔板中建立生物膜模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浓度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生物膜作用后的变化。结果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的MIC为0.0195 mg/mL,MBC为0.3125 mg/mL;CLSM观察结果显示,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溶菌酶对微小小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生长和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伊犁黑蜂蜂胶对白假丝酵母菌游离状态及其生物膜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NCCLS M27-A2酵母微量稀释法结合平板法测定蜂胶对游离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玻片法在体外构建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蜂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状态下的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及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浓度蜂胶醇提取物对同一时间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进行红蓝荧光染色定量分析。结果伊犁黑蜂蜂胶对浮游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4mg/mL,MBC为8mg/mL;伊犁黑蜂蜂胶对生物膜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MBEC为16mg/mL,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伊犁黑蜂蜂胶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后可使生物膜内活菌比例降低,生物膜活性减弱,生物膜内实验菌死亡率随蜂胶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在体外对不同状态下的白假丝酵母菌均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观察其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口腔微生态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MTT法确定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的效果,并进行红绿荧光染色定量分析。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最小抑菌浓度为32 mg/m L,在所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大,CLSM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作用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后可使生物膜内活菌比例下降,生物膜活性降低。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白色念珠菌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