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为92.6%,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提示阳性率78.7%(P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于嗜碱性粒细胞的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与血涂片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价值。方法:现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检验科接受的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样本118例分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对照组59例和加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实验组59例,对两组样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不同方式对两组样本进行检查后,实验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等优点,但检出准确率不如联合血液涂片检查的检出准确率,因而可先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初步检查,再对阳性结果进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可充分利用二者优点,尽可能缩小人工检验样本数量,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殷青宁  杨小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2-3253,3256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2010年在某院初次行骨穿检查的832例患儿,对其骨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832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比例最高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占21.4%。各年龄阶段均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构成比最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ITP、感染骨髓象、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结论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基础,正确的血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形态学的详细观察仍然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除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其他如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者也应尽早行骨髓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黄洁 《现代保健》2009,(1):87-88
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总数、细胞分类,红细胞大小、形态及血小板指标异常的血液标本4914例作为试验组,和指标正常的血液标本558例作为对照,同时从异常标本中选择1000例与正常标本中选择的200例进行血涂片形态学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细胞异常检出率高,无论白细胞总数是否有改变,当伴有细胞分类增高时,血细胞形态学均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以及有核红、异淋、幼稚细胞;当红细胞大小、形态指标异常时,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或红细胞体积增大,中心浅染区消失;当血小板升高或降低时,对血液系统疾病有诊断意义。对照组细胞异常检出率较试验组低。结论无论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如何,都必须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随机选择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后符合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血常规检验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集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验结果后,以细胞形态学复检结果为准,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经对比患者细胞形态学复检结果后可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与复检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分析检验效能后可知,全自动血细胞单一检验及涂片镜检联合检验所得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阳性检出率均达90%以上,且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实施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受检者血液细胞量化情况的准确检验分析,为患者病情诊断、评估提供完善临床参考依据,且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本院收集的100份血液标本按照检验方法分成对照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观察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联合血涂片镜检).对比两组血液标本正常概率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正常概率为70.00%,检测准确概率同样为70.00%,两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将其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涂片检查简便、易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尤其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也是进一步认识骨髓造血异常的窗口.对某些疾病,单独的外周血涂片即可以确立诊断.近年来,全自动血液计数仪已能提供愈来愈丰富的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方面的信息,但对于血液自动计数仪不能发现的细微的血液形态学改变,仍然要求对血涂片进行全面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因此,无论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师,掌握外周血涂片的细胞形态改变,重视其辅助诊断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图文,重点讨论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在血液系统和其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近5年来4810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屯008年12月,我院送检的初诊骨髓标本4810例进行染色及形态学分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经统计2004年血液系统疾病647例,2005年801例,2006年943例,2007年1117例。2008年13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4年42例,2005年69例,2006年83例,2007年91例,2008年122例。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近5年来血液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呈上升趋势,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谭天秋 《现代保健》2009,(34):154-155
目的通过三分群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细胞进行分类,对分类异常进行筛查,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人工观察,探讨异常血细胞形态学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异常分类进行人工细胞形态学观察,通过质控对照,排除血液分析仪的本身分类异常偏高,从而讨论异常分类相关疾病的主要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人工观察异常分类中可检出异常的细胞形态阳性率达65%以上,弥补了仪器检查分类异常的局限性。结论血液三分群自动分析仪分类有偏高现象,自动分析仪对异常分类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人工细胞形态学分析能给临床提供较准确信息,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可以减少疾病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的报警信息与人工镜检复查结果,探讨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报警信息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报警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各类150 例,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观察血液中的具体细胞.结果 150 例中,仪器分别在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方面给出了警示,将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镜检真阳性率都比较高.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手工分类,当仪器提示有异常形态细胞时必须作显微镜复检,以防止误诊、漏诊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常规检测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异常血液标本(A组)和正常血液标本(B组)各120份,均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B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的异常率为6.7%,低于A组的20.8%(P0.05);B组联合检查的异常率为27.5%,高于A组的20.8%,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其在血常规检测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李传宝 《大众健康》2005,(12):46-46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血液系统疾病常依赖骨髓形态学检查来进行诊断。面对骨髓报告上复杂的形态学描述,人们常常感到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效用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测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先检测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后检测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血常规检测,观察组予以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及预后评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00%、24.00%、2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以红细胞异常为主,感染疾病以中性粒细胞异常为主,白血病、淋巴瘤均以淋巴细胞异常为主,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异常为主。以患者实际预后为准,观察组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预后中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的价值非常高,能够鉴别诊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和其性能的逐步提高,原来的显微镜人工分类逐步被取代,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也逐渐被忽略,有时因漏检而误诊,该文强调重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弥补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不足,使血常规检验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自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98例,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与单独检验方式相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P<0.05);两种方法检验不同血液学细胞相比,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嗜碱性细胞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已经广泛采用依据试验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和根据试验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治疗效果,但是检查项目的选择和检查频率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需要探讨.[方法]利用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定尿液常规、血细胞自动分析测定血液常规、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物化学成分.[结果]结果显示尿液常规检查率达到100%,但24 h尿液蛋白仅为86.8%;血液常规检查达到96.3%;血液生化检查中血脂项目、肝功项目和代谢酶指标检查率达到90%以上,但是评价肾小球检查项目仅为58.16%. [结论]提示临床检查项目需要调整,增加评价肾脏功能试验的检查项目和检查频率,相反降低与肾病综合征非直接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查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涂片镜检与单独使用同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3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血细胞分析的患者2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单独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观察组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联合涂片镜检,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1.3%,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78.6%,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同时进行涂片镜检十分必要,不仅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同时利于疾病的进一步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0日本院收治的感染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对照组25例(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两组的检出率、检验结果、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0.00%(阴性5例所占比为20.00%;阳性20例、所占比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0.00%(P<0.05)。观察组患者嗜酸性细胞2例、中性粒细胞10例、单核细胞2例、淋巴细胞5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嗜碱性细胞方面1例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诊断与单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诊断比较,诊断效果显著,能提高检出率,明确患者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涂片形态学检验的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在这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中不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异常细胞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均能够检验出异常的细胞,但检验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果将两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促进检验准确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