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随葡萄物候期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葡萄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有效光辐射(PAR)与外界环境CO2相同的情况下,赤霞珠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Pn分别与叶片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气温(Ta)、叶温(Tl)显著相关,与水汽压亏缺(VpdL)为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RH)和胞间CO2(Ci)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烟草不同基因型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烟草的光合特性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在栽培烟草两个种间其表现以黄花烟草93-1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普通烟草的烤烟和晒红烟的净光合速率相对较低。普通烟草中烤烟品种间也有差异,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K326和云烟87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是优良的亲本材料。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烟草光合特性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香料烟品种克撒锡巴斯马(Xanthi Basma)为材料,在旺长期利用Li-6400型光合仪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其光合日变化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香料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香料烟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并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增加,光合午休程度加重;②不同处理香料烟叶片Pn、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瞬时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曲线差异明显;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Pn、Tr、Ci、Gs的日均值呈下降趋势,WUE呈上升趋势。③推测认为光合"午休"的原因既有气孔因素,又有非气孔因素,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非气孔因素作用增加。④综合认为在香料烟的旺长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0%-60%范围内,可以保持较高的Pn和WUE。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葡萄的根系结构物质特征与抗根瘤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抗性是植物抗病虫的物质基础.本文测定了不同类型葡萄的根皮率和根系皮层组织中纤维素、木质素与果胶类物质的含量,并比较了其与根瘤蚜抗性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葡萄的根皮率与其根瘤蚜抗性呈负相关,3种物质的含量与其根瘤蚜抗性呈正相关.不同的葡萄类型中,以栽培品种欧亚种和欧美种的根皮率较高,其次是山欧杂种,砧木品种最低,其中欧亚种和欧美杂交种根皮率分别比砧木的高出17.3%、18.6%;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类物质含量均以砧木山欧杂种欧美种、欧亚种;砧木品种根系皮层中,这3种结构物质的含量分别比普通栽培品种(欧亚种和欧美杂交品种)高72.9%、129.3%和39.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云烟97)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且留叶数效应较大,密度和互作效应较小.同一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中密度下,Pn、Gs、Ci、Tr、叶绿素含量随留叶数增加,均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的光、CO2响应曲线类型均相同,但曲线参数存在差异,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Pn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相同密度下,烤烟产量、产值均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上升;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产值先升后降.综合分析,密度16 500株/hm2、留叶23片/株效果最好;理论适宜密度、留叶数范围分别为17 093~17 665株/hm2、21.3~23.1片/株.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一氧化氮(NO)对干旱胁迫下烤烟耐旱性影响的内在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烤烟叶绿素含量(质量分数)、光合日变化、光合同化产物和营养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绿素(Chl)含量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明显降低,胞间CO_2浓度(Ci)明显升高,烟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同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下降,P、Ca、Mg、Fe和Mn含量显著降低,N、K含量显著增加,但对B、Zn和Cu影响不大;外源SNP(0.25mmol/L)使干旱胁迫下烤烟Chl显著增加,Pn、Gs、Tr明显提高,Ci明显降低,光合"午休"现象消失,可溶性糖含量进一步提高,但蔗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的分解减少。同时NO能提高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中P、K、Ca、Mg、Fe和Mn含量。因此,外源NO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烤烟光合同化能力和营养元素吸收的不利影响,提高烤烟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7.
以"吉烟九号"成熟期烟叶为试材,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温度(TL)和大气温度(Ta)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多出现在11:00或13:00,没有"午休"现象;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不同程度降低光合作用,以15100株/hm2群体结构较为合理,Pn最大,光合能力较强;在3个种植密度下,影响烤烟Pn的主要生理因子是Gs,主要生态因子是PAR。  相似文献   

8.
葡萄果皮的微结构与抗葡萄炭疽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对见在葡萄果粒表面蜡质层下有一种形状无规则的小孔,其直径约为0.5—2um。用萤光素钠处理果面在紫外分析仪下可看出小孔的密集程度。我们研究了31个品种果皮小孔密度和感染葡萄炭疽病[Glqmerella cjngulafa(Ston)Spauld efSehvenk]的关系,发现二者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并看出欧亚种(V·vinifera L)品种的小孔密度较大,较易感病;欧美杂种(V·vinifera L·V·labrusca L),欧山杂种(V·vinifera L·V·anurensis Rupr)和法国杂种(Seibel和Seyve—Villard系)品种的小孔密度较小也较抗病。根据小孔和病情的回归相关,种和种间的差异以及多年的田间病情观察,初步认为小孔密度指数20%以下,不超过25%为鉴定抗炭疽病品种或杂种后代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干旱和低磷双重胁迫对油菜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受到干旱和低磷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会明显降低。在干旱和低磷双重胁迫下,苗期油菜Ci降低、Ls升高,表明气孔限制是导致Pn降低的主要原因;而蕾薹期和花期Ci升高、Ls降低,表明非气孔限制是导致Pn降低的主要原因。对单一的胁迫而言,低磷胁迫对油菜叶片Pn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蕾薹期,而干旱胁迫对油菜叶片Pn影响最大的时期则是花期;与对照相比,它们均显著降低了油菜的株高、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00mmol.L-1NaCl处理(10d)下不同浓度(0、200、400、600、800、1 000mg.L-1)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对麻疯树南油1号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PP333浸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降低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其中600mg.L-1PP333浸种处理效果最好。可见,多效唑浸种能促进盐胁迫下麻疯树南油1号幼苗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的非气孔限制,改善光合作用,减缓盐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个抗旱大豆品种和4个普通大豆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R2、R4、R6三个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普通品种相比抗旱品种下降更为显著;在R2期,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下降较大,普通品种的下降最为显著,表观叶肉导度(AMC)变化极小;在R4期和R6期,Ci下降幅度变小,AMC呈下降趋势,以普通品种的下降最为显著,推测光合能力下降可能与非气孔限制因素有关。干旱胁迫下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qP)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均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升高,原初光能转化效率(n/hz)变化不大。干旱胁迫下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甜菜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的基本特性和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的甜菜不同叶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蒸腾强度明显不同,其中净光合强度、呼吸速率、蒸腾强度以倒8叶最大,变异系数最小,可以作为光合、呼吸、蒸腾作用测定的代表性部位,地膜覆盖栽培的甜菜光中度晴天日变化为双峰贡线,净光合强度第一峰大于第二峰,上午大于下午,第一峰出现13:00时左右,第二峰出现在17:  相似文献   

13.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钾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光合速率与各器官干物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苗期与花期控水时,土壤水分及水钾互作极显著影响净光合速率(Pn);结荚期控水时,水分极显著影响Pn。花期与荚期控水后测定的Pn要高于苗期的Pn。水钾耦合对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影响趋势相似,即水分效应要优于钾肥,且一般而言同一钾肥水平下,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充足W4〉适宜W3、特涝W5〉略旱W2〉特旱W1。只有当土壤水分供应适宜(W3)时,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植株的Pn、Tr和Gs。水分对植株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要优于钾肥,且水分为正效应。苗期及开花期控水条件下,植株的Pn与根、茎、叶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Pn与各器官的相关程度表现为茎〉叶〉根;结荚期植株Pn与根、茎、叶干物重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荚粒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以4年生赤霞珠葡萄黄化突变体为试材,研究了光合产物的远距离分配以及黄化果穗对碳氮营养的征调能力。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均显著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仅为对照的12.45%,水分利用率为对照的72.48%;黄化突变体的Fo,Fm,Fv,Etr,ΦPSⅡ,qP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黄化突变体的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降,NPQ显著上升说明黄化叶通过启动热耗散机制耗散过剩的激发能,以减轻因PSⅡ吸收过多光能而引起的光抑制和光氧化。15N示踪试验表明,突变体的果实15N的吸收征调能力低于对照,为对照的83%,突变体的叶片15N的吸收征调能力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3倍,表明黄化枝条对氮素营养进行了远距离的调运。  相似文献   

15.
以西藏当地推广的油菜代表品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年河1号、白菜型油菜(Brasscia rapaL.)青油17号和甘蓝型油菜(Brasscia napus L.)藏油5号为材料,设置持续干旱1周和2周的2个干旱处理及干旱后复水1周、2周、3周的3个时期,研究苗期干旱及复水对油菜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造成油菜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下降,且随干旱时间延长而降低。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荧光产量(Fm)、最小荧光(Fo)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升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相对变化小,下降不显著。(2)干旱后复水1~2周时,油菜气体交换参数较前期干旱处理均有升高,复水2周后升高幅度大于1周,尤其是干旱2周处理后复水时参数值大幅度升高;复水3周时,油菜气体交换参数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干旱后复水1~2周时,油菜ФPSⅡ、ETR、qP值较对照均有升高,复水1周后较2周后的升高幅度大,尤其是干旱2周处理后复水时,它们的升高幅度大于干旱1周处理后复水的情形;Fm、Fo较对照仍有升高,复水3周各荧光参数值下降。复水后Fv/Fm、Fv/Fo值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质配比对大豆幼苗形态及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模拟玉米/大豆套作下大豆冠层光质配比,设定白光(对照)、红光/蓝光为0.8和红/远红光为0.6三个处理,大豆品种选用贡选1号和桂夏3号,研究大豆幼苗形态及光合生理参数在不同光质配比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光/蓝光配比和红光/远红光配比处理与对照相比,大豆幼苗株高分别降低和增加,茎粗则相反。而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在红光/远红光配比处理下最低,与白光和红光/蓝光配比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白光和红光/蓝光配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1)。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在红/远红光配比处理下分别最低和最高,而两个大豆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额(ΦPSⅡ)均在红光/蓝光处理下最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最低。两个大豆品种的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在各处理间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g/L)和6.9%骠马水乳剂(0、1.33、2.66、5.32和7.98mL/L),分析其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荧光特性、杂草防效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说明骠马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骠马胁迫下紫苏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8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g/L的尿素(N)和不同浓度的骠马(P)先后处理,比单用骠马处理效果好,如P1N3处理可使籽粒产量比单独施用骠马增产11%,杂草防效提高11.35%,表明先施4g/L的尿素再施1.33mL/L的骠马,能显著缓解骠马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